“誰讓我是無可奈何的白人?”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17-08-17 13:30:01

在美國這個民族的熔爐裏,任何少數族群(猶太人、非洲裔或亞裔)都在各自族群裏整合力量,為自己的權益抗爭,這是美國族群政治的基礎。但是我們作為少數族裔也應該認識到,在美國從集體的角度最少為自己的族群謀福利的種族就是美國白人。他們控製了美國國會的參眾兩院,但是他們在美國近五十年製定的法律基本上都是向著美國民族的和解的方向努力,多數是為美國的少數民族的利益著想的,我這樣說當然不包括久遠的《排華法案》。美國聯邦沒有紀念任何白人的傑出人物的單個國家假日,包括華盛頓、傑佛遜、富蘭克林、漢密頓和林肯,美國隻有一個從華盛頓生日演變來的紀念美國過去和現在所有總統的總統日,但是美國有馬丁·路德·金的全國性假日。

就拿我們知道的平權法案,平權的前期確實在幫助少數族裔上作出過曆史性的貢獻,但是現在卻演變成了逆向種族歧視的政策。直接的結果是使非猶太白人在常春藤變成了隻有大概30%的少數,大家想想,他們的先祖創立了美國並且建立了哈佛和耶魯大學。在美國經常使用一個叫Under-represented minority (URM) 的詞,專門為少數民族爭取權益發明的,也就是說你的民族在某組織或學校不被代表,與你在人群中的比例不符。現在最新數據表明,哈佛的非洲裔的比例已經超過了他們在美國人口中的比例,亞裔在哈佛更是幾倍於自己在人口中的比例,美國白人在哈佛才是真正的URM。平權也照顧婦女,所以就出現了所謂的Angry White Man(憤怒的白男人)的說法。我與要好的白人朋友聊天時,他也自嘲說自己是Damn White(誰讓我是無可奈何的白人),因為他們什麽福利和照顧都靠不上。大家不知注意到沒有,我基本沒有看見在Charlottesville遊行的人中有白人女性。老中朋友說:““白人”有時候特“傻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莫非他們真讀了英文版的毛主席語錄?

我們當然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白人至上,應該像德國那樣立法禁止納粹的標語和圖案。這在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一條的框架下似乎不可能,除非再次修憲,美國確實為禁酒和解除禁酒令而兩次修憲。我們希望生活在很少種族歧視的國家,而通向這一目標首先應該克服的是美國政客熱衷的族群政治。

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多不多?很少。我們在美國見到過三K黨沒有?沒有。他們大多在美國偏遠的鄉鎮,進步的地方沒有他們的市場。相反,我們在不好的區最恐懼的是被什麽人的搶劫或槍殺?還是讓美國著名的黑人領袖Jesse Jackson告訴你吧:“There is nothing more painful to me at this stage in my life than to walk down the street and hear footsteps and start thinking about robbery. Then look around and see somebody white and feel relieved."。(大意解釋:在我人生的這個時期,沒有什麽比這更令我痛苦的了:當我在街上行走,聽見腳步聲時聯想到搶劫,但是當我發現那腳步聲是來自白人,頓時覺得放鬆很多)。

如今的美國白人是所有美國種族裏麵最不具歧視的種族,這得益於美國的進步思想和寬容的民風。但是美國白人現在也墮落沉淪得厲害,家庭解體和嗑藥都很嚴重。有位白人朋友從阿肯色去波士頓讀完大學,來到華大做研究並且申請醫學院,在賓大和阿肯色大學醫學院選擇時,他說出重回南方的顧慮:他那些兒時的玩伴,三十出頭已經離過幾次婚了。這位朋友麵對賓大昂貴的學費,還是選擇重回南方的故鄉,現在應該早就行醫了。現在極端白人又以納粹這種自暴自棄的方式反擊社會,而他們不讀書也應該明白納粹是人類經曆的最大災難之一,美國是真正讓人擔心了。

現分享我的一篇相關博文:

好萊塢新片反映的美國白人的沉淪

雅美之途,寫於2017年4月19日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前總要看些電影,我們便在奧斯卡當天的下午去電影院看了《Manchester by the Sea》(《海邊的曼切斯特》)。因為沒有看影評等資料,再加上英國也有曼切斯特,所以我是在影片開始不久,還不知道故事發生在哪裏。直到看見那船上的“MA”才知道原來是美國東海岸的麻省,美國新英格蘭的那些深紅色的房子與英國還真有幾份相似。

這是一部相當寫實的電影,現實般地反映了美國小鎮的普通白人民眾所麵對的困境,這可是直接使川普上台的投票團體。道德喪失、酗酒、毒品和家庭解體對美國白人的巨大打擊,在此片中反應得淋漓盡致,雖然有些戲劇化的聚集。故事發生在離波士頓僅一個半小時的小鎮,波士頓幾乎是全世界的大學之都,而獲奧斯卡配角提名的演員所表現的男孩甚至不想去上大學。他媽媽是個酒鬼,父親心髒重病時,媽媽連聽醫生解釋病情的耐心都沒有,中途幹脆選擇離去。作為與白人失意的對比,編劇和導演專門將影片中的醫生角色安排為亞裔女性。男孩的叔叔因為邀朋友在家裏群歡加嗑藥過度,朋友被太太發脾氣趕走後,叔叔在深夜不慎使全家失火,家中幼年的孩子全部被燒死,太太不忍傷痛而與他離婚。前妻重婚懷上別人的孩子後,對他的哭泣以及他回複的安慰語句令人動容。美國白人確實麵臨著巨大的挑戰,這是多方麵的因素造成的,美國清教徒中家庭問題之嚴重,已經達到了令人失望的程度。

男孩子的叔叔是這部直白電影的主角,叔叔內心抑鬱主調中的悲傷、無賴與暴力的表演使演員獲得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那位扮演男孩的演員也可圈可點。叔叔在向警察交待過失火災後,他被允許自由離開警察局時,一怒之下差點撥警察手槍自殺,隨後是他不斷地酒吧的鬥毆。叔叔在家庭悲劇後,離開曼切斯特去波士頓的南郊做清潔工和管道工。他開始的是永遠打不起精神的新生活,從清理垃圾、鏟雪到下水道的活兒樣樣都做。影片寫實的場景讓他住地下室、受雇於非洲裔老板手下,並且每天必須看各種顧客的臉色。但是他那份中產的自尊還在,他反抗白人顧客的刁難,也感謝自己把廁所修好後黑人女性給的小費。而他曾經是擁有妻子、三個孩子和獨立房產的中產白人男性,片子沒發表任何感慨,沒有任何種族的衝突,但是稍懂美國曆史的人都可以看出片中所道出的白人的悲哀。比爾·蓋茨在接受采訪時說他看此片時動感情,他可能沒有想到,受教育低的美國中產白人正是麵臨著他開創的計算機革命所帶來的全球化的衝擊。

故事開始於這位叔叔接到電話後,從波士頓趕回來麵對患心髒病驟死的哥哥,而那位男孩從冰球場去看自己死去的父親的遺體都不願意,男孩在叔叔陪伴下在天平間停留片刻就要離開。叔叔的哥哥死在新英格蘭冰冷的冬天裏,大家要得到土地解凍後才能埋葬哥哥,那位把男孩撫養成高中生的父親。這段等待的時間發生了太多的故事,叔叔回來後突然在律師事務所發現,自己在哥哥臨死前被委托為該男孩的監護人。這位叔叔是百般地不願意,但是又必須麵對哥哥的苦心,因為哥哥的太太是個酒鬼,完全不稱職單獨管理兒子。叔叔當年是希望離開曼切斯特這塊讓他失去了一切的傷心地,而他回來看到的是下一代的繼續沉淪,叔叔在家時的這段時間的任務之一就是輪流送自己的這位高中侄兒去幾位女朋友家,同時間段地談戀愛和尋歡。男孩以兩女朋友為理由之一不願意離開曼切斯特,他知道叔叔不願意留下來做自己的監護人後當然失望,電影特意設計他用樹枝戳地的動作,他希望凍土鬆動,早日埋葬父親,讓這段傷心的時光過去。最後叔叔還是執意離開,16歲男孩的監護人變成了家裏的一位老朋友,他們會以商業打漁為生。

這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深刻影片,Matt Damon沒導演和主演此片,而去投資張藝謀不賣座的《長城》,真是虧大了。美國促成川普上台的大環境正是美國白人的失意,與他們清教徒的祖父輩們相比,他們喪失的首先是精神與競爭的鬥誌,社會上政治正確的土壤又使他們的機會減少。這在很多民調中反應出,而該電影剛好反應了這些情況,新英格蘭海邊湛藍的天空已經帶了些憂愁。也許麻省的曼切斯特是自由的富人區,絕大多數人支持自由派的候選人希拉裏,那我們就把曼切斯特換成鐵鏽州俄亥俄和密西根的工業化小鎮吧。新罕布什爾州的可卡因泛濫曾經為競選中的重要議題,這在電影中也有反應,叔叔一家的孩童就是這樣離世的,似乎編劇或導演參考了Charles Murray那部反應白人沉淪的專著。在電影中白人是一代不如一代,成功的醫生都是亞裔女性,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川普這種煽動家, 新白宮就產生了。這電影拍攝時川普沒有上台,但它寫實地反應了他上台的土壤,這就是為什麽美國包括福山在內的很多政治學者認為:精英們倡導的肥了自己的全球化讓美國普通民眾買單,這風暴早就應該來了。

叔叔和侄子

叔叔和他的前妻

父親和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