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成功贏得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之戰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17-02-15 18:35:47

美國專利局在審理了伯克利加州大學挑戰張鋒和麻省理工的2014年的CRISPR專利後,在51頁的判決書中幾乎以一句話判伯克利的辯詞不夠充分,因為她們在細菌中的方法當時不能保證會在高等生物的細胞中成功,該審核花費了13個月的時間。雖然伯克利自己的專利申請還會繼續,也有可能上訴到更高的法庭,但是律師形容這次伯克利遭遇重擊。

張鋒參與創辦的公司Editas Medicine的股票今天爆漲了28.84%,從12:40PM開始攀升,大概伯克利失敗的消息是在中午出來的。這使我想起德國人科勒於1975年在英國劍橋米爾斯坦實驗室發明的雜交瘤技術,這對使抗體技術革命化的科學家主動放棄專利申請,獲得諾貝爾獎的他們聲稱隻是為了科學的進步。不過40年前的生物技術產業完全沒有成形,應該不能完全用美國人的貪婪來解釋。

從CRISPR的原創性講,張鋒的文章發表稍微晚了那麽一點點,大概6個月左右。諾貝爾獎肯定會給倆位女科學家,伯克利加大Jennifer Doudna(前耶魯教授)和德國馬普的法國裔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張鋒運氣好的話會是第三位。如果諾貝爾獎委員會強調CRISPR在醫學上的應用的話,更應該授予張鋒的貢獻,因為他首次將CRISPR技術應用到包括人類細胞在內的真核係統;如果按對CRISPR領域的綜合影響力,張鋒應該超過任何人。當然傳統上諾貝爾獎不喜歡嘉獎在商場上成功的科學家,今年著名的日本獎也把張鋒排除在外。還好這次CRISPR的諾貝爾獎沒有日本人參與競爭,不然日本在瑞典斯特哥爾摩的公關部門又會忙碌了,中國這麽有錢為什麽不能在對諾貝爾獎的公關上也學習日本去幫助華裔競爭者?

張鋒是華裔移民成功的傑出例子,1982年出生於中國大陸,河北人,11歲隨媽媽來美國Iowa的首府Des Moines,父親數年後才來美國團聚。他成功入選美國高中傑出的科學夏令營RSI,然後從哈佛本科畢業,在斯坦福讀完博士後重返波士頓。以前比我年長的教授形容年輕的助理教授時說:那小子很年輕,追我女兒的年齡。兩年前在華大見到還是助理教授的張鋒(現在己是講座教授)時,他的穿戴和行為真是我們兒子輩的模樣,美國確實是出英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