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耶魯諾貝爾獎的數量看文理教育
文章來源: 雅美之途2013-02-19 18:19:49

圖一:耶魯,斯坦福和普林斯頓畢業生的諾貝爾獎得主數目。資料來自Wiki,計算標準是必須擁有該校的學位。

大家印象中的耶魯大學以人文和政治見長,在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之前,耶魯人掌控了美國白宮二十年。奧馬馬政府內的兩任國務卿希拉裏和克裏都出身於耶魯,所以中國未來四年與美國的外交還是會與耶魯的畢業生打交道。

關於耶魯的理科或工科的教育,總會使人們想起耶魯的工學院。耶魯的工程教育可以追溯到1852年,曾經在1863年授予了美國的第一個工程博士。耶魯在1932年創建工學院,據統計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全美大約15%的工程師畢業於耶魯工學院。隨後耶魯因經費和領導層視野的原因逐漸削減對其工學院的支持,1961年耶魯工學院甚至難逃被撤銷的命運。耶魯工程教育的規模曾經小到僅以係的方式維持,並且該係還隸屬於專注本科生教育的耶魯學院,也就是說,耶魯工程領域需要研究生參加的前沿研究當時完全不成氣候。

萊文在1993年成為耶魯校長後,提出的治校方針之一就是重視耶魯的科學與工程。他意識到耶魯的工程學科與耶魯作為一流學府的地位很不相稱,在他的領導下,耶魯開始招聘工程方麵的教授並創建了生物醫學工程等相關的係。現在的情況已有很大的改觀,耶魯不但於2008年恢複了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還投入超過十億美元的資金以振興耶魯的科學與工程類學科。

耶魯本科生的招生也充分配合,他們開始在全美範圍內關注那些有數學和科學天份的高中生。耶魯已經連續三年,通過向偏理科的高中生發放具有強烈暗示錄取的Likely Letter的方式,毎年的二月份邀請大約一百名優秀的高中生參觀耶魯。校方用三天的時間向這些學生展示耶魯科學與工程的優勢,以吸引他們最終能夠決定選擇耶魯。耶魯的目標是毎年有近百分之四十的新生在入學時有誌於科學與工程的相關主修,這個目標在去年已經達到。

一項諾貝爾獎的誕生與諸多因素相關,最重要的當然是當時做諾貝爾獲獎工作的微環境,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應該是獲獎人以往受到的專業或文理教育。如果僅以學位的來源為指標審核諾貝爾獎得主的教育背景,那麽耶魯培養傑出科學家的能力同樣值得驕傲,去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就畢業於耶魯醫學院。耶魯畢業生中擁有19位諾貝爾獎得主,比理科的"超級牛校"斯坦福的9位多出一倍還有餘,而大名鼎鼎的普林斯頓則僅為13位。這些諾貝爾獎得主還不包括奠定了神經外科根基的耶魯畢業生Cushing。沒有這些來自Wiki的數據,我們很難想像事實原來如此,因為你很難在排名靠前的工學院中找到耶魯的名字。

耶魯,斯坦福和普林斯頓三校與出諾貝爾獎最多的學校,像芝加哥大學,MIT和英國劍橋,還存在相當的差距,但耶魯畢業生的諾貝爾獎數量確實是出乎很多帶成見的人的意料之外。諾貝爾經濟獎得主Krugman和Diamond都是從耶魯學院畢業後在MIT獲得的博士,這從另一側麵印證了文理教育的重要性。

我曾回複一位兒子被MIT錄取的家長,交叉錄取時耶魯僅輸給哈佛,所以如果耶魯也錄取了他那偏愛理科的兒子,他們也會考慮一番的。耶魯理科對於本科生的教育不僅足夠,一些人甚至認為在耶魯做實驗或與教授接觸的機會還比在MIT和斯坦福的多。耶魯工學院的學生與教授的比例是全美最低的之一。耶魯作為老牌名校,文理教育的核心部分的科學再怎麽也應該是具備相當水準的,它的生物醫學和經濟等學科更是世界一流。美國高中有個以著名數學家Mandelbrot命名的數學競賽,該數學家生前就是耶魯的數學教授。耶魯校園整個一個建築博物館,風格各異,並且十分緊湊而易於學生結交終生的朋友。如果學生課餘喜歡音樂,藝術,表演或政治辯論,那耶魯可是綜合性大學首屈一指的。 我們第一代移民多理科出身,更容易欣賞MIT,普林斯頓或斯坦福的實力派的工程與技術,其實就是諾貝爾獎耶魯也不落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