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給自己選醫生。
文章來源: 知名度比較高2012-06-17 09:13:50


選醫生,要多聽大家的意見。但是這個“大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算的。這裏的“大家”,指的是大體了解美國的醫療體製,有最基本的醫學常識,懂得最基本的醫學術語的人。

恕個罪說,如果是“我們村的王大娘”,或是隔壁的刷盤子小妹,他們的推薦,您就別太在意了。

這裏,絕對不是“瞧不起”的問題。而是,以這些人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不足以對一個醫生作出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有例外的,不在此討論。

上麵說的“大家”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資源,就是醫生。這裏的“醫生”是指,和你要選擇的醫生之間沒有業務上的利益的醫生。他們往往可以從專業的角度和病人的反饋,給您一個相對專業而且公正的推薦。

如果沒有任何人推薦,就自己瞎選,那麽,大致要遵循一下幾個原則(是“大致”,不是“必需”,因為凡是總有例外)。

1。年紀太大的不要選。現在的醫學知識和醫學技術發展太快。很多年紀太大的醫生,由於自己的惰性,往往還是在憑老經驗辦事,不能緊跟形勢,所以還一直在沿用很多現在已經被摒棄了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病人並不知道。但是其他醫生知道。實際上受到損失的是病人自己。


2。一定要看醫生是否有行醫執照!不是所有醫生都有行醫執照!!這是被允許的!!!

3。首選:以前在中國幹過臨床,現在在美國行醫的,(附加:英語一定要好!)。這些人,臨床經驗豐富,又在美國接受了住院醫培訓,十分了解中國的體質和發病情況,交流起來又沒有語言障礙。所以,是中國人的首選。

4。退而求其次,是美國名牌醫學院畢業,著名醫院做住院醫的各種族醫生。這些人,總體來說,都是又聰明又勤奮,十分敬業的。

5。退而再求其次,是俄羅斯或印度移民,在俄羅斯或印度讀的醫學院,現在在美國行醫的。

6。退而再求其次,是在美國本土之外讀的醫學院(就是美國的醫學院考不上,隻好到美國之外拿個醫學文憑),又回到美國行醫的美國人(各種族)。

7。退而再求其次,這回要得罪人了,是當年在中國大陸學基礎醫學的,來美國後,通過刻苦努力,取得行醫執照,現在在美國行醫的。

差不多涵蓋了所有醫生吧。可能還會遇到台灣或香港來的老醫生(不是在美國長起來的新一代),如果您就是按時體個檢,驗個血,無所謂啦。如果是大病,先看(醫生)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