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小樹立“有錢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的科學人生觀
文章來源: 知名度比較高2010-07-06 11:14:30

我從不忌諱從小就對娃們進行““有錢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的科學人生觀教育。為啥?

第一: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世界裏,如果徹底拋開物質而談精神,實在是不現實。

第二:雖然錢太多了,不一定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快樂,但是,錢太少,是造成大多數家庭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我們一般人往往還處於”錢越多越快樂“的階段,這輩子可能都達不到“錢太多”的境界。 所以,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有錢絕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做有錢人,和一切向錢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因此,不要覺得有錢是一種很罪惡的事情。隻要我們依法守法合法賺錢,我們不在乎錢更多一些。 而且,隻有手裏有錢,才能更有效的滿足自己的合理欲望,使自己過得更快樂些;隻有手裏有錢,才能有條件回饋社會。

因此,我從不忌諱從小就對娃們進行““有錢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的科學人生觀教育。

俺家娃開始真實地接觸錢,花錢,大概在5歲左右。因為從那時起,他們開始學習幹家務活掙錢。

但是,手裏有錢,和如何科學地花錢,把錢花在刀刃兒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現實生活中,很多小孩可能都會有一些“壓歲錢”,或者自己掙的錢。但是,一旦花這些錢的時候,卻往往是由父母來拿主意:這個可以買,那個不能買。這就弱化了錢的作用:孩子不能真正體會到掙錢的艱辛和合理花錢的意義。

我在讓孩子花錢的時候,力爭給孩子提供更多的信息,然後由他們自己去決定是不是要花錢,花多少錢。

比如,我家娃的主意比較大,從很小,他們就自己選擇要買的衣服。

一開始,當他們要買衣服時,他們總愛挑選那些很fancy的衣服。我說:這些衣服太貴了。而且,那麽fancy實在沒有必要。但他們總說:班裏誰誰誰穿了這樣的衣服,大家都說好看。或者,就是什麽理由都沒有,就是一句話:我喜歡。

後來,我就規定,每件衣服,我出$15。超出的部分,由他們自己負責。 從這時起,他們就知道進行質量/價格的比較,看看自己多花的那些錢是不是值得。一開始,吃過一兩次虧:花了“大”價錢,買了很fancy的衣服,但發現,很快就不時髦了。而且因為款式過於特殊,穿過一兩次以後再穿,就覺得很boring。所以,娃們逐漸學會了如何選則既看起來很時髦,很有特色的衣服,又不至於因為太特殊而很快過時。

而且,他們學會了一個重要的品質:有時要忍一下一時的衝動,把錢攢下來,去買個喜歡的大家夥。
 

如果隻是讓娃們學會如果給自己掙錢花錢,這不是我的最終目的。 我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娃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掙錢,並用自己的錢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把掙來的錢回饋社會。

培養孩子學會這一點,有些難度。因為這需要家長以身作則。但是,咱不是大款啊,天天掙著死工資,哪兒來那麽多錢來以身作則啊。

但是,難歸難,這個觀念必須給孩子樹立。 所以,我會選擇一些孩子可以理解的事情,來給孩子一些切身的感覺,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今天給誰誰誰捐款了。

比如有一年,我帶著父母和孩子開車出去度假。半路上趕上下暴風雪,車子失控陷在一米多深的雪堆裏。因為出門前不曾想會遇上突如其來的暴風雪,所以,什麽工具都沒帶。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多虧碰上巡邏的警車,倆警察下來,幫我把車從雪堆裏推出來,然後囑咐我回去該換輪胎了,就走了。

我自然十分感激,就順勢教導孩子,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瞬間,如果我們可以幫,就一定要幫。有時,可能對於我們來說,是個很小的努力,但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個大忙。

回來後,當著孩子的麵,說:警察的工作是很危險的,也很辛苦,我們應該給他們捐些錢。兩個孩子聽了都認真點了點頭。(那時候,娃們都還沒有錢。)

後來,他們有了自己的錢。

在離開day care要上學的時候,我提議:他們在day care裏待了這麽多年,老師們都對他們很好,他們也很enjoy在day care的生活,所以,用自己的錢給老師買個禮物,謝謝老師吧。

當時,娃們把自己全部的錢都拿了出來,一個人有$8多,一個人有$5多,給老師買了兩盒巧克力。

我沒想到娃們能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拿出來,當時心裏十分觸動。但是我知道,在娃們心裏,憑自己的努力掙錢,掙了錢去回饋社會的觀念正在形成。

(提示:在這個時候,一定要馬上給孩子創造掙錢的機會,不要讓他們覺得把自己的錢捐了,自己花錢就受到限製,因此產生後悔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