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壇下來到求死----一個牧師扶正小三後的生活
文章來源: forhong2015-06-06 09:06:24

                                                                 

                暫且稱呼這位牧師為“吳牧師”吧。吳牧師已經離世有點年頭了,不過認識他的人,以及讀過有關他的故事的人,還會常常帶著感慨回憶吳牧師的一生。有的時候,我也會想,假如時光能夠倒流的話,這位大名鼎鼎的牧師會對他的生活做一個怎樣的選擇?

            吳牧師年輕的時候渡洋留學,即將畢業的時候,遇上共產黨執掌中國。讀神學的吳牧師迫於政治壓力,留在了國門之外的地方,與妻兒過著分離的生活,期待著有一天全家團圓。吳牧師可不是僅僅知道念幾句經文的牧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數理化樣樣精通,加上人又長得高大、英俊,談吐風趣、幽默,性格平易近人,他任職的教堂信徒人數有幾千人,成為當時某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堂,而吳牧師為無數個政界軍界以及宗教界知名人士,主持過葬禮。

            吳牧師在以後的幾十年裏,盡管無法與妻兒見麵,但是從不間斷給妻兒寄錢,他寫給妻子的信,裏麵寫滿“好想你”。他不管去了什麽地方,都會在當地拍張照片寄給家人,還會在信封裏寄幾根細繩,要孩子們量好身高再寄回給他。他有十幾個孫兒,名字都是他取的。如果不是遇到另一個女人,也許他的生活就會是另外一個版本可惜沒有“也許”。

        年過六旬的吳牧師,與一位年輕貌美的單身女人好上了!那時起,他便開始寫信要求妻子與他離婚,遭到妻子拒絕後,又寫信威脅妻子“若不同意我與某女士結合,我就離開香港,叫你們永遠找不到我。”最後,吳牧師可謂破釜沉舟,對外以“妻子已經過世”為名,在沒有辦理離婚證的情況下,強硬將“小三”扶正。

吳牧師為此丟掉了在大學的教職,牧師資格也差點被罷免。不過,終因信徒們的強烈不滿和反對,不得不提前放棄教會的牧師職位。加上上位小三惱怒被牧師家人“騷擾”,於是牧師帶著她移民他國。

小三被扶正後,牧師從此不得再與家人有任何來往。不過,那個時候牧師的家人去探望他,不必得到小三批準,政府發張“通行證”就行了。何況當地知情人甚多,豈敢明著阻止?所以,小三就是有一百個不情願,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接待牧師的家人。平時,牧師把自己家人的照片和信件都藏在辦公室裏,偷偷與家人聯係。

            或許,吳牧師最初移民之後,也渡過一段愜意、安靜的日子。他曾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坐在院子裏享受陽光,旁邊還有可愛的孫子陪伴。”他所講的“孫子”,是那位小三的孫子。在教會裏,他們以夫妻相稱,加上牧師也樂意助人,很受信徒崇拜。

            這位曾經赫赫有名的牧師,過著不容易的 “三防生活”:他這廂不得不偷偷摸摸像賊一樣應付著家人跟他聯係;她那廂嗅覺靈敏嚴加防範,確保他沒有機會和條件與他家人聯係。對於萬裏迢迢來看望他的家人,他也從不敢請到家裏,而是在小三帶領下,像地下工作者接頭似的,在飯店裏的一個角落,接受孩子們請他吃個飯。他甚至可以看著小三把已經到家門口,提著一大堆禮物的孫子趕走而無動於衷。牧師跟別人交談時,要一個謊言加一個謊言,堅持他“在中國大陸沒有親人。”就連來到當地讀書的孫子,他也不敢相認。不過,時間久了,人們還是得知真相,雖然當麵一大堆客套,可一轉身當笑料談論。

            這樣的“三防生活”過了一些年後,牧師因為生病被上位小三送進老人院。那時牧師與另一位老人住一個房間。他對麵床鋪上的牆上,花花碌碌地掛滿了家人孩子的照片,而牧師這邊床的牆壁上,雪白雪白地,與對麵床的牆上形成鮮明對照。他就這麽孤零零地躺在床上,不停地按鈴,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說後背癢癢。有個工作人員被他呼叫的次數多了,沒好氣地對他說:“杯子裏的水還有一大半,你總叫什麽呀?”

            牧師後來真的患病被送進醫院。病愈之後麵臨無家可歸的局麵:離開老人院超過規定天數,需要重新申請入院;小三不肯接受牧師回家,稱她無法照顧;而醫院按照政府醫療保險的規定,必須出院。最後,牧師告訴醫生:不要再醫治我了,讓我去吧!

            吳牧師就這樣“去了”。這個曾經在教會為諸多達官貴人主持過隆重宗教葬禮的牧師,死了之後竟然沒有一家教堂為其舉辦葬禮。他的葬禮,是一位朋友全家人幫忙在殯儀館草草舉辦的。來參加葬禮的,也不過寥寥一些拄著拐杖的遲暮老人。他那近在咫尺的孫子,也沒有來跟他道別。他的一個老朋友在聽到牧師下葬之後,搖頭歎道:“可惜啊!可惜啊!吳牧師這一生就這麽去了!”

            不知道這個老朋友所說的吳牧師這一生,為什麽可惜?他也有過風光年華啊!不過我好奇,假如時光倒流,他會對他的生活做一個怎樣的選擇?也許他仍然願意拋棄一切,享受美女;畢竟對於成功的男士,美女的誘惑難以抵擋。或許他不會再孤注一擲扶正小三。人們大多納悶:他真的心甘情願地受人管製?真的對妻子沒有一絲愧疚之感?對孩子沒有一點眷戀之情?對家鄉沒有一毫懷念之心?

人與動物之別就是人有良知的意識、有情感的功能。當牧師孤零零躺在老人院的床上 ,難道他看著對麵床鋪的親情融融沒有一點觸動?難道他真不樂意自己的孫子來探望?當他一次次跟小三提出,想要回家遭拒絕的時候,他的感覺是什麽?當他在醫院裏,得知已成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他會感到絕望嗎?當他請求醫生不要再醫治他,讓他去的時候,他真的甘心嗎?可惜吳牧師已去,我無從知曉他怎麽想。或許,下一個躺在老人院,像吳牧師一樣為了小三拋棄妻兒的男人,可以給一個答案。


楊虹:心理輔導學博士、心理輔導師。曾任西雅圖西華報、華聲報專欄作家。新浪網教育頻道國際學校駐站作者。新作《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被台灣和大陸多家高等院校圖書館收藏。美洲專銷網站: http://www.rainbow-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