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台灣與中國的差距
文章來源: forhong2015-03-12 08:00:36

   最近在微信群裏和網上,看到好幾篇文章談論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差距。這幾篇文章都對台灣政治上的開明,輿論上的自由,經濟和科技上的發達,健保方麵的完善,以及環境等方麵,比中國大陸的優勢感到讚賞。我沒有到過台灣,對這幾篇文章描述台灣的情況無從評價。我跟台灣的出版商有過一次交往,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這次交往,讓我看到中國大陸與台灣出版業的不同。兩年前我寫完《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一書。當初我的意願是在中國大陸出版。在寫作的三年時間裏,我了解到中國大陸在父母之愛的問題上,與西方國家和台灣香港都存在太大的差距,並且中國在這方麵的資源非常稀少,至今還沒有人係統地從科學和文化的角度上剖析父母之愛。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一家看起來有規模的出版社,把書稿發給了這家出版社的主編。


  很快,我就得到主編的回複:出版社非常喜歡這本書的內容,並且讚揚這本書“對中國的家庭教育有振聾發聵之效”,所以經出版社領導審查之後,決定列入他們的出版計劃。接下來按照出版社的指示,我要做的,就是對書稿做一些修改。在接下來的八個多月裏,出版社告訴我他們的進展:排版了、正在做市場調研等等活動。再後來,我收到主編一封信,告訴我,雖然編輯部非常想要出版這本書,然而市場部擔心書印了之後,賣不到錢。所以隻有暫緩出版。我非常不解:為什麽要等八個多月,才擔心賣不到錢呢?直到我跟另一家出版社打了交道之後,才漸漸懂得一點“中國式忽悠”。


  經曆了這次事件之後,我在網上聯係了另外一家大學的出版社。這次,我學到一點教訓。從開始接觸,我就向出版社聲明:有話明講,別等到八個月之後又說不行。我沒想從這本書獲得一毛錢經濟收益,但我沒有錢出版。行就行,不行幹脆點,千萬也別再忽悠。對方保證隻要我修改一些內容,其他沒有條件。老實講,這家出版社的幾位編輯,都做了不少的工作。但又過了好多個月之後,他們還是擺出他們的難處:你沒錢不行啊!   

    

  今年初,在一位讀者的建議下,我把書稿發給了台灣的信實文化出版公司。這家出版商也是我在網上看到的。我看到有“文化”兩個字,我就發過去了。


 幾個星期之後,我收到信實文化出版公司的楊文玄總編的回信。他在信中說,編輯們認為這是一本有價值的書,他們決定出版。並隨信發來合同的式樣,裏麵清清楚楚列好了稿費的結算方式,以及贈給作者的本數。信中說,如果我沒意見,他們會郵寄來蓋好公章的合同,我簽字後留一份,寄回一份給他。在這份合同裏,我不需要承擔任何出版費用。出版社也沒有要求我按照他們的意見修改書稿。他們隻告訴我,在規定的時間內,修改我想要修改的文字。


  我按時修改了文字並發到出版社。兩周後,楊總編發來已經排版的書稿,征求我對排版的意見。他說,如果我沒有意見,書稿就要送印刷廠了。今年七月底,不過五個多月的時間,書已經在台灣出版了!      

     

  那天,我和西雅圖西華報的張靜宜編輯一起喝茶。我們談到這本書的出版過程。我告訴她,信實文化公司對出版這本書的態度與做法,讓我很感動。她對我說,台灣人對文化的提升很有責任感。如果出版社看到對文化有價值的作品,他們不會計較錢的得失,他們就是會去出版。


  她的話讓我對中國和台灣在出版行業之間的差距感慨。我看到台灣出版社看重一本書稿的文化價值,並且不遺餘力推動文化傳承與提升;而中國的出版社看重錢的利益,不太在意書稿的內容。台灣的出版社說話辦事直接了當、清晰、透明;而中國的出版社心裏想要錢,但往往轉彎抹角,忽悠了半天,又回到起點。台灣的出版社依法律法規辦事,給寫書的人覺得省心、放心,有信任感;而中國的出版社變幻無常,讓寫書的人鬧心、揪心、無所適從。我想,對於海外的作者,當他們寫出好的作品,他們一定會樂意選擇與台灣的出版商合作。我不知道,大陸出版商為了錢而忽悠的做法,對於中國大陸出版業會產生怎樣的效果?而這個結果又會在大陸的文化產生怎樣的影響?   

  

《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被台灣中央研究院、台北市立圖書館、台北彰化高級中學圖書館收藏。

 

中文簡體和繁體字版,美洲專銷網站 http://www.rainbow-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