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一把鹽炒豆,自鏟自嚼有勁頭
文章來源: 夏圓2015-04-25 11:49:03

你問過我的零食有多少,我沒有說過誰也不知道。春天的枝頭花兒朵朵含笑,秋天的樹上落葉隨風飄,數一數畫兒片兒就知道。。。

2013年從偉大祖國走私回來的零食


牛軋糖







五香豆,筍絲青豆








大白兔奶糖 鹹味鍋巴 毛豆春筍片 小核桃仁








魚片幹








海苔小麻花








加應子









牛肉幹




牛肉幹用糖紙包裝,迷惑了美D。他愛吃甜食,以為是太妃奶糖,捷嘴先嚐,冷不丁異國瘋味,霎時間眉歪眼斜,吞吞吐吐,欲哭無淚。今非昔比啊,中國人民也有糖衣炮彈了,美D防不勝防。


每次回國,我都是購膽包天,所向披靡,帶一堆零食返美。有一次在飛機上填寫入關的單子時,我食迷心竅,Brain Fart了,睜著眼睛說瞎話,在Food一欄裏選了個No。下了飛機取了行李,推著兩個大箱子,賊眉圓眼,東張西望,鬼鬼祟祟,引起了一個人高馬大的白人警察的注意。我見勢不妙,拔腿想逃,說時遲那時快,他一個箭步衝上來,像老鷹捉小雞一樣,把我押送到一個小房間,用手槍指著我,要我打開箱子。一向貪生怕死膽小怕事的我,吃膽包天,臨危不懼,邊打開箱子邊振振有詞:我滴,炸蛋滴,木有。。。箱子裏花花綠綠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包裝,全是吃的。可惜沒帶雞爪,要不給他來個張牙舞爪,嚇退他!警察指著單子上Food一欄裏的No,說這都是Food,你為什麽說No? 我說,少來,No鷹個裏虛。。。警察見我這麽大義凜然視食如歸,佩服死我了,向我敬了一個禮,沒拿一糖一果就放我走了。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零食被沒收。搜查不要緊,隻要不沒收,搜了我一個,自有後來人。浩浩蕩蕩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紅色中國共饞黨員,哪一個不是包藏貨新?共饞黨圓食都不怕,還怕搜箱嗎?一個黨圓滾下去,千萬個箱子滾出來,你搜得完嗎你?不過,虛驚一場,後遺症很言重,神經有些錯亂。。。


以上情節不是虛構,是真人真事。隻是食過境遷,記憶肯定有失誤,言重食誤!本來嘛,寫零食得添油加醋才有滋味是不是?最近一次過海關,我心懷鬼胎,把D推在前頭當炮灰。D老老實實在Food一欄裏選了個Yes,出關時被問一聲有酒嗎?D老老實實說有,他們二話沒說就放行了。而我,我在走食方麵膽商高了智商低了,不夠老實,總想帶些違禁品,鴨肫肝豬肉脯之類的,做賊心虛,驚慌全寫在臉上。單行時幾乎每次都中招,老是被請到小房間搜箱子。害得我呀,現在一見警察,不做賊心也虛,總想逃跑。。。


你不必問我零食有多少,縱然我告訴你也不明了,為什麽獨自一人輕含話梅,為什麽要把魚片麻花擁抱,吃貨的情懷問你知多少。。。


一年半載過去了,回國的遊記拖拖拉拉到現在還沒完篇,夏威夷的遊記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零食呢?零食去了哪裏?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我的零食一去無影蹤,我的零食小鳥一去不回來。。。時間呢?時間又去了哪裏?全花在想念零食上了,鹽炒豆異軍突起,蹦滿了圓腦,於是,圓圓找豆口水流,不見豆豆心憂愁。饑中生智,放古狗搜,搜到了這篇文章:


蠶豆,寧波人稱為倭豆。蠶豆可以套種在棉地裏,因為慈溪是個大棉倉,所以蠶豆的種植麵積也很大,而且產量高、品種純。慈溪的人們愛吃土生土長的蠶豆,把蠶豆加工成芽豆、豆板、油炸豆板、油鹽炒豆等作為美食,其中的“鹽炒豆”更是別有風味的家鄉特產。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慈溪一帶常有做小生意的人肩背黃布袋,裏麵放幾斤三北鹽炒豆,在裏弄裏邊走邊唱“三北——鹽炒——豆,一百——五粒”(舊幣一百)。加工鹽炒豆的過程很繁瑣,首先要挑選顏色白淨,大小均勻的蠶豆,然後把豆浸在清水裏約三四天,當蠶豆還沒有完全浸漲時,需要用牙齒咬一下來檢驗:如果豆子能咬動,浸的過程才算完成。然後再把浸透了的豆子放在竹籃子裏自然晾幹,每天還要把籃子裏的豆子裏裏外外“翻翻身”,使豆子幹濕勻稱,約三五天,浸漲的豆子又縮水了,表皮變成皺巴巴的,好像飽經風霜的老婆婆的臉。這一過程叫“發豆”。最後,用粗粗的針在每顆豆子中心戳一個小孔。經過這樣“選、浸、晾、戳”四個程序,隻是完成鹽炒豆的前期工程。最關鍵的環節是“炒豆”,那是一項難度極高的活兒。先把純鹽放在鑊裏炒熱,然後放一小碗發好的蠶豆,左右手各拿一把鑊鏟,雙手不停地交替著急火猛炒。不一會兒,鑊裏的豆子發出“砰砰砰”像小鞭炮爆炸一樣的聲音,豆子和著鹽沙歡快地蹦到鍋子的外麵,這時須用左手將鑊蓋半遮半開,控製豆子的活動範圍,右手繼續不停地炒翻,這樣,豆子隻能在鑊蓋下劈劈啪啪地跳動,不會肆無忌憚地亂蹦亂跳了。 憑經驗掌握好火候,最後,用亮眼篩子把豆和鹽分開,一小碗黃澄澄、香噴噴的“鹽炒豆”就脫穎而出,放在一個大大的竹匾裏自然涼透。這時,最熱鬧的要數家裏的小孩子了,眼睛滴溜溜地盯著竹匾裏粒粒都開口笑的鹽炒豆,直咽口水。說實在的,剛剛炒好的鹽炒豆又香又鬆,略帶一點甜味,吃了幾顆就像“上癮”一樣停不下來。但因炒製“鹽炒豆”的工藝複雜,通常一年隻炒一次,自己是舍不得多吃的。農家人多將這些鹽炒豆裝在“火油箱”裏,托人帶到上海親戚家裏,上海人把家鄉的鹽炒豆叫做“三北鹽炒豆”。那些上海親戚也將這些鹽炒豆當做珍品,平時一般舍不得吃,親戚朋友來了才一起分享。(本文來源:寧波網-寧波晚報 )




我大喜過望,相信饞能生巧,馬上躍躍欲試。我做啥都是隨心所欲自由發揮的,偷工減料偷梁換柱偷懶偷閑偷吃偷喝的事經常發生。那麽複雜的程序和環節都被我改退,歪曲,省略,精簡,一手遮天,瞞天過海,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哦賣膏的!怎麽開起了批豆會?反正,我都馬馬虎虎混過去了。




美麗的豆兒多水靈




好不容易等到蠶豆晾幹,迫不及待就炒開了。我左手拿鍋蓋,右手握鏟子,劈裏啪啦大炒加小炒。炒熱後的豆子,果然接二連三歡快地蹦出鍋外,
不左右開弓還真不行,我連腳也用上了,左腳右腳跟著豆的節奏跳,嘴裏哼著小調:來來來,來跳舞,跳一個熱舞,大家拍著手兒圍著把興助。。。手忙腳亂戰天豆地載歌載舞自得其樂。

這把蠶豆這把蠶豆冷水浸過熱火炒過白鹽花層層飄落過







豆沒炒糊,照片卻拍糊了。




姐炒的不是豆,是逗!

 

 

夏圓 4/25/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