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一下我種的花 - 從綠植殺手到鮮花自足
文章來源: 亦緣2023-06-01 22:53:19

若幹年前,搬了一次家。搬家後院子大一些了,打算給新家種些花。當年夏天去Home Depot,看到很多室外的花,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

考慮到自己一直是綠植殺手,買了幾盆雞冠花和喇叭花回來。原因是漂亮,便宜,而且多年生。那是我第一次看到Perennial(多年生)這個詞,頓時被它後麵的小字注釋 “Plant once, the flower will come back every year”(今朝種花,年年有花)打動了。

回到家,把花兒們種下地。一盆花有五六株的樣子。挖坑,移花,埋土,澆水,忙活了一整天,把腰都快累斷了。

這些多年生花卉,第二年再也沒有長出來。

後來才悟到,所謂的多年生,是要合適的氣候和土壤的。

因為疫情,終於靜下心來看了些種花的油管錄像。我一向有些學究氣,養娃是照書養的,養花,就照著油管養了。

這幾年種的花卉裏,排在第一位的開花神器當屬Costco買的裸根玫瑰。兩個品種四棵裸根埋下地,當年就開花了。一種是鮮紅的玫瑰Fragrant Cloud(香雲玫瑰),開的花嬌豔欲滴,有濃鬱的香味。一種是暗紅色的玫瑰Olympiad(奧林匹亞玫瑰),開的花典雅內斂。四棵玫瑰不用怎麽管就開花,五月份開到十月份,一茬接一茬的。多餘的枝剪下來,插扡一下,又是新的一株。

夏天至深秋,是Lilium(百合花)和 Dahlia(大麗花)的主場。都是Costco買的袋裝球莖。春天種下去當年開花,以後每年到季節便破土而出。它們從仲夏開始開花,可以開到十一月份下霜為止。大麗花我買了粉紅和黃色兩種。一般黃色的先開花,花型很像在中國常見的菊花。這種大麗花屬草本,好養,也很好繁殖。切一塊莖下來埋地下,來年又是新的一株。網上查大麗花,花型有各種各樣的。我從Homedepot買過一株現成的,粉色的多層複瓣花,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美,但來年再沒長出來。

還從Trade Joe買過小月季。很便宜,$5.99一盆,也是開花神器。小月季花型小,但耐看。去年網上看到有人家裏種荷花,想起夏日家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畫麵,有點動心。但一是太麻煩,二是考慮到自己的種花水平,想想作罷。恰巧小月季開得旺盛,剪幾枝插花。那粉紅的花,與龜背竹的小葉子一配,居然有點荷花的味道,太解思鄉之苦了!

除了以上四種適合懶人的開花神器,我還種過鬱金香。網上查,鬱金香在冬冷夏幹熱的地方是多年生,夏天不需要把球莖挖出來。在其他多數地方是一年生,六月份花凋零之後,要把球莖挖出來,放於陰涼處,10月至12月之間再種下地。美國作家伊麗莎白·斯特勞特寫過小說《Olive Kitteridg》和《Olive Again》,書中關於鬱金香要不要每年挖根重新種的話題,出現了好幾次。奧麗芙聽兒媳說鬱金香不需要每年挖根,認為是無稽之談,因而斷定兒媳沒有生活經驗。殊不知有些地方,這是可能的。

我家所在的地區,鬱金香有的是一年生,有的是多年生,不一定。這把我看傻眼了。這幾年,我都是把球莖挖出來再種下去的。有一塊地方作為對照沒有挖,來年並沒有長出來。倒是另一個挖球莖的地方,遺漏了幾塊沒有挖出來,來年會串出幾支鬱金香花。感覺球莖長不長完全憑它興致。所以我還是年複一年地挖出球莖來。除了這一點,鬱金香還是好養活的。不用施肥不用澆水,種下去的地方必會長出來。微風吹過,她們頂著酒杯狀的花朵,綠色的莖葉像裙擺飛舞,在風中搖曳生姿。那美美的姿態,也對得住年複一年的挖與種了。

另外種了幾種薰衣草,英國的,法國的,西班牙的,花型略有不同,我都種全了。薰衣草花開兩季,巡園的時候,望著她們欣欣向榮的樣子,身體被她們特殊的香氣圍繞著,心裏是頗為充盈的。種薰衣草的角落,我計劃打造成紫色花園。買了一棵紫色的Scabiosa(藍盆花)種在邊上,開得茂盛。又移了一棵builder種的加州紫丁香過去,卻被我移死了,很是心疼。剩下另一棵加州紫丁香灌木,開花時繁花似錦,再不敢輕舉妄動。

我這樣很沒規劃地種花,續以懶人式養花,居然也實現了鮮花自足。時不時地剪了鮮花插在花瓶裏,自然界的美濃縮於眼前的一抹鮮豔,陋室生輝。不堪回首的三年疫情,這大概是意外的收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