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現在成了醒目的新靶子,這時候應該向猶太人學習
文章來源: 溪邊愚人2023-03-25 07:33:39


楊紫瓊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


最近這些日子,美國華人的世界同時經曆著喜悅和悲哀。

一方麵,楊紫瓊(Michelle Yeoh)成為史上第一位華人奧斯卡影後;

蘇維思(Julie Su)被拜登提名為下一任勞工部長。如獲參議院確認,將成為拜登政府的首位亞裔內閣秘書;

拜登政府曆史上首次在白宮配備了亞太裔美國人聯絡專員;

NBC報道,蘇維思被提名勞工部長部分原因也是亞太裔美國人核心小組努力的結果

 

姚南薰(Nancy Yao)被任命為史密森尼美國婦女博物館(Museum of American Women)創始館長。

 

現任美國華人博物館主席姚南薰。圖源:MoCA

所有這些似乎都在證明,美國華人已經從多方麵正式登上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舞台,曾經長期懸在美國華人頭上的《排華法案》被徹底扔進了曆史的垃圾堆。

但是,也是今天,美國華人似乎又一次次在經曆似曾相識的恐懼時刻:

仇恨亞裔犯罪激增;

德克薩斯州的SB147提案,禁止中國等國公民購買土地,幾乎就是現代版的《排華法案》;

這還不夠,德州又有議員搞了個禁止中國等國公民入讀公立大學的提案,而其他州也在計劃跟進,提出類似法案。

就是說,在我們走到離《排華法案》很遠的時候,卻又發現居然重新麵臨《排華法案》的威脅。

回望過去的幾十年,似乎很多年才會發生一次需要華人集體抗議的事件,比如1982年陳果仁被害案;比如2017年陳建生案維權......但是,現在卻是感覺此類事件時時刻刻在發生,仇亞犯罪新聞天天充斥媒體。

這就是美國華人政治生活的新常態:走過艱難的萬水千山,我們到達了一個比較理想的境地。但同時,因為成功,因為數量的壯大,我們也成為了更醒目的靶子


美國華人是不是走在猶太人的路上?

《排華法案》是不是反猶主義的陰影落在了華人頭上?

兩者連上藤校的苦惱都相似:當初哈佛用整體評分的係統取代純靠考試成績來錄取新生,就是為了對付特擅長考試的猶太人。

今天,也是走過了艱難的萬水千山的猶太人,已經在美國政治和經濟上掌握了極大的話語權,但是在每一波仇恨犯罪來臨時依然是首當其衝。對猶太人的仇恨從來沒有成為過去式。

《華爾街日報》報道,根據“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的數據,去年美國發生了3,697起反猶太主義事件,平均每天發生10起,是自1979年“反誹謗聯盟”開始記錄以來最多的一次。

如果以猶太人的經曆為鏡的話,我們不難得出結論:仇亞將成為我們生活中相隨相伴的東西。

如果德州的SB147提案隻是個例,那麽,集中所有力量將其壓下去就是徹底勝利了。但實際情況是,這隻會是很多排華舉動中的一個,其他類似提案很可能一個接一個地在各個不同州出台。那麽,我們依然是被動地一次次“救火”,還是應該有更高的境界,從更高的位置、更廣的視角來理解和應對這樣的問題?讓我們看看猶太人與反猶主義鬥爭的曆史。


猶太人的政治智慧值得華人學習

二戰前的猶太人並不關心政治和他人,甚至不關心自己族裔的人,也不團結。當居住德國的猶太人慘遭迫害時,幾乎沒有其他猶太人伸出援手。(當然,那時候沒有人意識到事情會向怎樣的方向發展,發展到怎樣的程度。)等到最終明白過來,已經沒有人能救援了。

二戰後,經曆了慘絕人寰的滅族之災的猶太人真正學了一堂課,他們緊緊地抱成團,把世界上任何地方猶太人的事情都看成自己的事情,不惜代價、不計成本地全力以赴。

而且,他們不僅自己團結,還努力去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努力為其他弱勢群體爭取利益。1950、1960年代黑人爭取民權時,不少白人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其中絕大部分,尤其是衝在最前麵的,是猶太人,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川普上任後推出“禁穆令”時,猶太人立即主動喊出了“今天我們都是穆斯林!”的口號。

2020、2021年華人社區受到嚴重暴力威脅後,有人感慨道,最先收到的表示支持的電子郵件就來自猶太人組織,而且是多個郵件,分別來自多個猶太組織。

是曆史教訓讓猶太人懂得了,維護所有人的權利,才是最有效地保護自己權利的手段。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一句話堪稱至理名言:“隻要有一個地方的不公正就是對所有地方公正的威脅。”隻要有一個族裔還被歧視,所有族裔就都有被歧視的危險。所有的族裔都應該把任何族裔遭遇的歧視看成自己的事情。隻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比較快地推動社會的進步。說到底,我們需要打造的是一個公平的大環境。也隻有一個這樣的大環境,才可能真正保護所有人的權益


開闊視野,放遠目標,華二代走在了前麵

不久前我聽了一個華人“父母子女教育俱樂部”(Parents and Children Education Club)的講座,題目是“我們的二代在學校經曆了什麽:麵對歧視隱形攻擊,孩子足夠強大就行了嗎?”參與交流的人中,華一代和華二代都有,但一個二代的發言給了我特別的印象。他說他不僅關注華人被歧視,同時也關注其他弱勢群體,包括LGBTQ等。說實話,當時就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2020年,仇恨亞裔事件頻頻發生,但我還是聽到不少華二代說,實際上,我們華人遭遇的,與黑人所麵對的,根本不能比。的確,“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2022年初發布的報告顯示,盡管2021年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與前一年相比增長了339%,美國黑人仍然是大多數城市中最被歧視的群體。

NBC報道“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2022年初發布的報告:報告稱去年全國反亞裔仇恨犯罪增加了339%。該報告還指出,就仇恨犯罪而言,美國黑人仍然是最有針對性的群體

2021年11月,中國留學生鄭少雄在芝加哥大學附近遇害後,芝大的亞裔二代卻站出來抗議學校要增加巡邏的舉措,這讓很多一代移民很不解。孩子們指出:芝大校園及周邊已經是美國警察巡邏最頻繁的地段之一,再多巡邏也不會有幫助。隻有真正去麵對問題的根源,才可能徹底改變校園大環境。而校方采取的措施,後果隻有兩個:一是住在周圍的黑人盡可能避免從校園中走過;二是本校就讀的黑人學生經常被校警攔下。

當一代移民隻是想著如何保護自己時,二代們同時還想到了如何建造一個更公平更合理的社會。二代已經跳出了自我,他們的視野更開闊,目標更遠大,理念更公正。

華二代也是在教育華一代:追求一個公正的社會就必須關心所有人的利益,任何人被不公對待了,你都有責任和義務站出來反對。

這就好像交朋友。當你遭遇不公時,當然希望有朋友能夠出來主持公道。但是,如果別人遭遇不公時你不聞不問,那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也很難得到道義上的支持。


華一代資源豐厚,當成社會中堅

自黑人民權運動推動了《1965年移民和國籍法》的簽署後,美國亞裔移民的比例逐漸增加,近年更是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種族或族裔群體。現在,已經在美國安家立業的亞一代,充分顯示出了一個資源雄厚的社會群體的實力。

最近兩年,作為抵製亞裔仇恨的武器之一,不少亞裔組織在推動將教授亞裔美國人曆史和文化作為中小學教學的必修課。伊利諾伊州和新澤西州都已經成功通過州法實現了這一目標。

在推動州法案通過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亞裔家長的學習能力和動員能力都相當出色,一個個從完全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政治盲,到在州議員中初步建立一定的人脈,到最後熟練駕馭各種複雜情況,針對關鍵政客各個擊破,順利通過法案。事情做成後,他們不僅積累了相當的人脈資源,他們自身也成為亞裔組織的寶貴實力。

這次反對德州SB147提案,亞裔再次顯示了自己的力量,短時間內就動員了超級數量的人員去聽證會做證人發言,反對該提案。繼德州之後,其他州也在蠢蠢欲動,試圖提出類似的法案,亞裔都是聞風而動,立即組織抗議活動。

多少次,當華人組織一個關鍵的抗議活動時,總能達到相當的規模,哪怕需要有人從外州飛過去支持。美國華人真的已經成為一個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才能有才能的資源雄厚的群體。

但也正因為有了這樣雄厚的資源,如何運用這些資源就會更為人關注。有時候,你選擇不對什麽發聲可能比你選擇對什麽發聲更能說明問題。華人曆史上曾經非常像二戰前的猶太人,止步於獨善其身。有黑人社會活動家曾經指出,在美國實行種族隔離的年代,華人也為自己孩子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而抗爭。但是,華人抗議的隻是自己的孩子不能去白人學校,而不是種族隔離的製度

這個指責非常尖銳。那麽,我們應該問自己,今天,我們是不是還在犯同樣的錯誤?

不容置疑,亞裔是《民權法案》的最大受益人之一。沒有黑人爭取來的平等權利,我們不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估計此文的讀者中很多人也不可能有來美國定居的機會。曆史似乎也走到了這樣的時刻:是輪到我們了。作為受益人的我們,應該接過推動社會正義的接力棒,領跑下一個賽季了

佛羅裏達州的一家教科書出版商Studies Weekly從有關民權偶像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的課程中刪除了所有提及種族的內容。1955年,帕克斯因在公交車上拒絕讓座而被捕,成為引發一場轟轟烈烈的黑人民權運動的導火索之一。原來課本中將該事件描述為:“法律規定,如果白人想坐下,非裔美國人必須在公共汽車上讓座。”但是,Studies Weekly的新版本先是改成了:“由於她的膚色,她被告知換到另一個座位。”而第二版更是徹底避免提及膚色,變成了:“她被告知要換個座位。”

真心希望看見資源雄厚的亞裔,能夠在爭取社會正義方麵也成為中堅力量,而我們也將再次成為最大受益人。比如,現在佛州州長公然反對如實教授美國黑人曆史,為了獲得佛羅裏達州委員會的批準,佛羅裏達州的一家教科書出版商從有關民權偶像羅莎·帕克斯的課程中刪除了所有提及種族的內容。如果不對如此篡改曆史群起而攻之,又如何能夠指望亞裔美國人的曆史得到真實的反映?


結語:永遠不要忘記去關注最弱的那一群

楊紫瓊獲得奧斯卡獎之後,在《紐約時報》發表觀點文章,把人們的關注引向最需要關懷的弱勢群體,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這裏僅摘錄楊紫瓊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作為本文的結束語:

過去幾周裏,世界各地的許多人都和我一起慶祝我職業生涯的第一次——從第一次獲得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和獨立精神獎,到第一次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對於職業生涯中這一難忘的時刻,我非常感激,然而,我想把這一全球焦點轉向一個對我來說很個人但值得全世界關注的問題。

八年前的一個瞬間震撼了我的世界觀,改變了我的生活。

......

我今年60歲,剛剛贏得了我的第一個奧斯卡獎。我知道什麽是堅持不懈,我也非常清楚社會對女性的期望。我也很清楚,我的經曆根本無法與我所遇到的那些身處危機前線的女英雄相比。但如果我能在這個職業生涯中最快樂的時刻來做一件事,那就是把聚光燈對準那些經常不被重視的人,那些正在重建社區、照顧兒童和老人、養家糊口的女性。讓我們確保在做出對她們有最大影響的決定時,她們也參與其中。

參考資料

https://www.nbcnews.com/news/asian-america/anti-asian-hate-crimes-increased-339-percent-nationwide-last-year-repo-rcna14282

https://www.voanews.com/a/report-hate-crimes-increased-in-several-major-us-cities-in-2022/6927926.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3/03/13/us/politics/erika-moritsugu-white-house-aapi-liaison.html

https://www.si.edu/newsdesk/releases/nancy-yao-named-first-director-new-smithsonian-american-womens-history-museum

https://www.nytimes.com/2023/03/13/opinion/michelle-yeoh-oscars-earthquake-relief.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3/03/13/arts/design/smithsonian-director-nancy-yao.html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3/mar/01/biden-nominates-asian-american-cabinet-secretary-julie-su

https://www.nytimes.com/2023/03/16/us/florida-textbooks-african-american-history.html

 

本文為非營利調查新聞編輯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義)”原創作品,由《信息正義》與《美國華人雜談》公眾號聯合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