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梅根,哈裏,戴安娜和英國王室的是是非非
文章來源: 溪邊愚人2021-03-12 20:41:42

《華盛頓郵報》報道奧普拉對梅根和哈裏王子的訪談,標題是“梅根告訴奧普拉,她生活在王室中時曾有過自殺的想法:‘我真的是不想活了。’”(來源:《華盛頓郵報》)

 

奧普拉對梅根和哈裏王子的訪談播出已經好多天了,現在才寫這方麵的文章,實在是趕了個晚集,隻因為,有些話我認為還是有說的必要。
 
又因為基本上是對一些零散現象和言論發表意見,就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吧。
 

1.平常心對待,不要道德綁架,包括正常商業行為

首先,對任何有爭議的事情,公平的態度是讓雙方都有說話的機會。所以,有些事情不要輕易下結論。另外,家長裏短的事情,很多時候沒有對錯,需要的隻是相互理解。隻是,牽扯到王室,事情才格外複雜,所以才更需要聽取每一方的說法,包括處理具體事物的工作人員。
 
然後,不應該道德綁架正常的商業行為。梅根和哈裏王子脫離王室後與Netflix簽約的事情在我看來就屬於正常商業行為。他們離開王室,靠自己謀生,這是現成的路,為什麽不走呢?他們是不是利用了前王室成員的身份?是。那又怎樣呢?任何人處在這樣的位置都會做類似的選擇。自己需要錢,卻放著賺錢機會不用,那才不正常呢。隻要他們不以傷害別人為手段來賺錢,就無可厚非。
 
同樣道理,奧普拉從這個訪談中賺錢也是正常商業行為。
 

2.王室是一個壓抑的場所,梅根也沒有躲過憂鬱

憂鬱症是一個非常普遍又很難對付的疾病,其普遍程度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目前的社會需要極大地加強對憂鬱症的重視。因為憂鬱症起自殺念頭的也大有人在,因為要走出來不容易。對患者,我們首先是同情。
 

Insider2020年曾有一個標題為“王室家庭成員8次令人驚奇地坦率談及心理健康問題”的報道。這是標題部分。文章的第一個小標題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口頭禪可能是‘從不抱怨,從不解釋’,但是在心理健康方麵,王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坦率。”(來源:Insider)
 
稍微關心王室八卦的人都知道,嫁入王室的人很少有不憂鬱的,隻是程度不同而已。不要說嫁入王室的人了,就是在那個環境中土生土長的也免不了有走入困境的時候。但是,為了麵子,為了形象,王室不談論這些。是戴安娜1995年第一個公開談論了她的產後憂鬱症,才為其他王室成員公開談論憂鬱問題打開了一扇門。當然,戴安娜自己也明確表白,這不是單純的產後憂鬱,而是來自王室的壓力。
 
也許伊麗莎白女王是一個神經特別強的人。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素質。
 

威廉王子夫婦與哈裏王子於2016年共同發起了為心理健康“一起奮鬥”(Heads Together)的公益項目(來源:Insider)
 
於是外界才了解到,原來王室內普遍有憂鬱症。為此,威廉王子夫婦與哈裏王子於2016年共同發起了為心理健康“一起奮鬥”(Heads Together)的公益項目,幫助有憂鬱症的人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梅根在2019年10月的一個紀錄片裏承認她“不太好”(來源:Insider)
 
哈裏王子因為自己有過非常嚴重的憂鬱經曆,也因為母親戴安娜的慘劇,對梅根的憂鬱格外重視。他懂。是王室真正正視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3.王室不像家庭,更像一個“公司”,卻又不是個正常的公司
英國王室不僅權力大,機構也龐大。“公司”(The Firm)是王室的昵稱,源於現任女王的父親喬治國王(King George)曾經說過的,他和其他王室成員“不是一家人,我們是一家公司”。這樣的說法含義深刻。
 
我不懂得這個“公司”的運作細節,但從媒體報道的一些故事可以判斷,這個公司的運作與我們平時工作的公司不同。而最重要的區別可能就是不以公平為重要準則。不是說日常公司都是公平的,而是王室裏公平的位置比較低。本來嘛,一個出身重於才能的機構,有其無法克服的天然的不公平,而這樣的“天性”決定了這樣的“公司”裏麵,公平的位置永遠不可能太高。
 
王室裏有很多規矩,這個是死的。但王室裏麵又有太多的地方和時候講究的是恩寵和冷落。這種事情根本無法說得清,這種說不清又與運作上的缺乏透明相輔相成。麵對大權在握的“上麵”,不管這“上麵”是個人還是機構,我真的認為,不親身體驗很難想象,為什麽就是淡泊名利者也很難做到情緒不受影響。
 
打個比方,你可以不在乎是否繼承王位(在乎也沒用),也可以不在乎自己是否得到特別的恩寵。但身為王室成員,你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要去具體做事情。如果在這個做事情的過程中,你總是是被區別對待,總是一個不知情者,你會如何感受?我不是說這是梅根遭遇的,我當然不知道具體細節。但從我們可以聽說的“故事”來看,遭遇恩寵或冷落是王室的“常態”。如果你是一個在意公平的人,一個相信公平競爭的人,很難想象你會願意接受這樣的常態。
 
也許梅根小心眼,也許梅根太作,我們不知道。但作為一個機構,首先把運作方式中的弊端糾正了再談別的。時代不同了,也許以前王室還可以用“從來如此”來堵人的嘴了。今天,如果王室公開不講道理的話,怕是自身的存在都會遇到威脅。畢竟,從法理上來說,王室早就是一個可要可不要的東西。
 

4.既然嫁入王室,就要接受這個命運嗎?

有不少人認為梅根是咎由自取。哪裏有既要王室的榮耀,又不肯接受隨之而來的約束的?那麽我認為,首先要問的問題是,他們在王室的待遇合理嗎?如果合理,那也許是咎由自取。但如果不合理呢?也不能反抗嗎?如果我們沒有權利反抗不合理的事物,是不是美國到現在婦女和黑人還沒有選舉權呢?
 
王室再尊貴,總不該讓人逃脫不了憂鬱吧?何況還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呢。而且還拒絕提供幫助?當然,這個現在還隻是一麵之詞,但憂鬱是王室內的“流行病”,怎麽說王室也有責任,不管這樣的事情是不是發生在了梅根身上。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哈裏王子投胎於王室家族,他就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了?真不知道該說王子的投胎技術是太好還是太差,出生在王室給他帶來這麽多的悲傷!我在西方學到的一個關於權利的重要概念是:如果什麽事情是自己的選擇,就自己負責。如果不是自己的選擇而是天賦的,那麽這個東西就不應該成為你的負擔。這也是為什麽必須男女平等,必須給同性婚姻同等權利,因為性別和性取向都不是自己的選擇。
 
我認為這個概念也適用於王子。如果王室的生活方式到了王子不能承受的程度,如果王子認為那些約束不合理,他不僅有理由也有權利反抗啊。
 
哈裏王子不願意一切都遵從王室成文或不成文的規矩。他愛上了一個離過婚,有黑人血統的女人。他有權利去愛,梅根也有權利愛哈裏和被哈裏愛。他們選擇愛情有錯嗎?後來事情搞不定,他們認為唯一可能的解決方式就是與王室割離,他們不能這樣選擇嗎?
 
也有很多人說王室這個東西早就過時了,應該去除。這是英國人的事情,我連想一想的腦細胞都懶得用。我隻說,如果英國人願意維持王室,不管是作為榮耀,娛樂還是我不知道的什麽原因,都可以。但有一條底線:不能做有傷害的事情。這個要求不過分吧?
 

5.不要說和梅根比戴安娜弱爆了,她們都是時代的產物

如果把梅根與戴安娜比較的話,怎麽看梅根都強太多。比如梅根與哈裏結婚前就有了自己獨立的事業和財產。梅根不僅有不少有能量的朋友,而且她的人脈也是獨立於王室的。她還有哈裏堅貞不渝的愛。這些戴安娜都沒有。但我認為,與其說這兩人是個性和經曆不同,還不如說是她們所處的時代不同。
 

 VOGUE發表標題為“戴安娜王妃和梅根·馬克爾的毫無保留的訪談有令人傷心的驚人相似之處。”
 
不僅她們個人的經曆是時代的產物,她們的婚姻也是時代的產物。就連哈裏王子的底線是保護梅根,維持婚姻,而查爾斯王子的底線是維護王室,也是時代的產物。時代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結果:戴安娜隻能孤零零地離開王室,而梅根能夠帶著婚姻離開,而且很可能可以繼續活出風采。
 
這是大環境的作用。梅根如果是在戴安娜的時代,她真的不可能有今天的強勢。而且,她今天能夠比較有力量,也有當年戴安娜的一份功勞。戴安娜當時雖然鬥不過王室,她接受媒體采訪這個舉動,還是對推動王室的改革發生了巨大作用。時代的進步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出來的,一代代人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所以,在看見梅根與戴安娜完全不同的結果時,我們不必貶低戴安娜。相反,後來人要懂得感恩。
 
這裏請允許我歪一下樓:我非常不讚成梅根對她和嫂子凱特到底是誰把誰氣哭了那件事情的處理。她隻需要說外界傳揚的她把凱利氣哭了這件事不存在就行了。至於她說的是凱利把她氣哭了,既然凱利道歉了,更關鍵的是,梅根說凱利的道歉很誠懇,她接受了道歉,那就不要再對外說了。我總覺得,這妯娌倆的命運中還是彼此值得同情的時候更多。麵對王室這個大石頭,她們都是雞蛋,還是彼此珍惜為好。
 

6.有些事情不一定真有是非之分,需要彼此的理解

前麵說過,很多家長裏短的事情,未必有對錯。那麽,與“公司”有關係的一些事情,有時也未必有是非之分。
 
舉一個例子:梅根與哈裏都談到了保安的問題。哈裏本來有王室提供的保安服務,因為他們割離了與王室的關係,王室取消了哈裏的這個待遇,而那時哈裏有收到死亡威脅,沒有保鏢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好在他們有大款朋友,不僅為他們提供了住處,還提供了保安服務。
 
那麽,王室的做法是不是太不合理呢?我們先來看看具體情況吧。英國皇家的保安人員都是經過非常嚴格訓練的,價格不菲。如果梅根和哈裏住在英國他們自己的房子裏麵,等於是在一個已經很安全的環境內,保安的費用相對較低。他們離開那裏,特別是住到另外一個國家,事情就複雜很多,包括這些自己有家庭的保安人員,能不能長期“出差”都是問題。當然,費用也大不相同。沒有人知道確切數字,據懂行的人估計,一年的費用將在300萬到2000萬歐元之間。
 
現在哈裏用的私人保安,其素質與王室提供的不是一個級別的,費用當然就低很多。
 
到底怎樣才是合理的,我想不出來。我隻能說考慮到太多的額外費用和種種的不便,加上王室也不曾有過這樣的先例,不提供保安還沒到太過分的地步。反過來說,一個龐大的機構,會被一個家庭的保安問題難住?我也是不相信的。那麽多女王的出訪都應付自如,哈裏的安保,無論是錢還是人力資源,都應該是小菜一碟吧?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總之,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感受也不同。
 
類似的例子很多,包括對孩子膚色的猜測。我們不了解當時說話的語境。有可能言者未必惡意,但聽者感受到的傷害也不是裝的,因為這對他們來說的確是敏感話題,或者說,有人可能認為,會從這個角度去想就是有問題。這樣的事情就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彼此理解。
 
要問這裏麵有沒有種族歧視的因素,我想,英國一定是存在這個問題的,否則美國去年夏天因為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爆發的示威遊行怎麽也會波及英國呢?但是,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人,就可能會完全無感 。
 
所有這些,需要假以時日和機會來解決,現在就正好是一個機會。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如果人們關心的重點是誰問了膚色的問題,而不是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問題,那才是錯失良機。
 

7.英國王室也該與時俱進,現在正好是一個契機

上麵說過,從法理上說英國王室早就不是一個必需的存在,所以,如果做事情不合理的話,會威脅到自身的生存。有一種觀點是,若不是現任女王伊麗莎白的個人魅力,英國王室怕是已經消亡了。
 
 

1953年伊麗莎白女王的加冕儀式(來源:維基百科)
 
的確,伊麗莎白女王很不容易。她1953年27歲繼位。在那個年代,如此年輕,又是女性,要在人們心目中真正樹立起威信不容易,但她做到了。尤其是她一生中多次在有刺殺威脅的情況下所表現的鎮定和無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為壽命最長,統治時間最長的英國君主,伊麗莎白女王經曆過不少危機,包括戴安娜的離婚和接受媒體采訪與王室徹底撕裂。這一次奧普拉對梅根和哈裏王子的訪談不過是又一次危機。其實,每一次危機,都是在推動王室走向開明,開放和透明,走向與時俱進。所以,危機也是契機,就看能不能抓住。
 
我一直認為伊麗莎白女王是個謎,相信對大多數人都是。女王深得很多人的喜愛,包括一直詬病王室的人。比如,梅根和哈裏也是對女王讚譽有加。但是,王室醜聞不斷,要說女王沒有責任,怎麽也說不過去。
 
女王潛意識裏有沒有種族歧視呢?梅根和哈裏結婚時,世界的共識是,女王和整個王室都對新婚夫婦張開了溫暖的懷抱。這個,就連梅根自己也是承認的。女王對奧巴馬夫婦尊重有加,而且多方麵的說法都是她很喜歡這一對黑人夫婦。這讓我想起小羅斯福總統。
 
小羅斯福是一個非常和藹可親也平等待人的人。他任職總統期間經常在白宮放映電影。平易近人的他,每次都是邀請白宮工作人員一起看,不分身份和等級,包括黑人員工。這種白人黑人一起看電影的行為在當時的社會是難以想象的,但小羅斯福就非常自然地做到了。但是,他的新政卻是沒有照顧被歧視的黑人,甚至在新政的執行中,有些福利還特別把黑人排除在外。也許造成最嚴重後果的就是redlining(劃紅線)政策,剝奪了黑人利用買房積攢財富的機會。
 
很多學者發現很難解釋小羅斯福這種矛盾的現象。伊麗莎白女王似乎也是一個類似的人物。也許這正說明了,種族歧視是一種很難察覺的根深蒂固,是潛意識。往往,潛意識是一種更難對付更難糾正的東西。
 
不管女王個人的意識形態如何,希望她能夠抓住這個契機,不要讓大眾失望了。
 
哈裏王子說如果沒有梅根他不可能下決心與王室割離。可是,如果沒有他對梅根堅貞不渝的愛,他們都不可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他們彼此成全了對方。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