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出了國就愛國
文章來源: 舌尖上的世界2014-09-30 22:10:33
對這個命題,朋友嗤之以鼻:扯淡!他指點著窗外灰濛濛的北京,不屑地說:有誰在愛國?當官的、有錢的,如今有誰不是在用腳投票!

確實,移民如今是個極熱門的話題。但是移民群體中也確實湧動著一股股對黨國的向心力,這在海外中文網絡上是顯見的。中國官媒的官腔,似乎到了海外就成了許多華人的心聲,盡管那在本土是被眾人嘲笑打趣的。

不過仍然可以從官話文章中讀出一些端倪來。報紙上有一篇複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先生的文章,專門討論這個命題。這篇文章讀起來讓人覺得挺熟悉。古今中國的文人雅士,從來自命清高不屑與孔方兄為伍。但不幸一開口就總讓人知道他們的核心思維總是從錢眼兒那裏放射出來的。這次也不例外。據這位精英張先生解釋,中國正經曆一個'財富革命'。這讓海外的移民們痛失了發財致富的機會,也使他們幡然覺悟了黨國統治的偉光正。歸根到底一個字:錢!金錢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財富革命'的說法十足怪誕,但毫無疑問近幾十年的中國正在經曆一場革命。至於這場革命的對象,我曾經對所謂的'前後三十年'做過一個概括:“”前三十年,毛氏將中國人那一星半點文化的可憐外衣,剝得一毫不剩,謂之大革傳統文化之命。後三十年,鄧氏祭出孔方兄將中國人數千年好不容易進化出來的些許文明禮儀悉數買斷,是為大革道德文明之命。” 革命正給中國這個民族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隻是全心全意鑽在錢眼中的人還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即便是唯物質主義的中國人,沾沾自喜之餘,也已是心有戚戚焉,爭先恐後在為自己為後代找上幾條後路。

中國人的民族性決定了其海外移民基本上屬於經濟移民類型,張維為先生的思維模式也就很能代表他們,因而他的解釋不能說是無稽之談。史學家唐德綱先生曾以海外華人群體的龐大數量為由,論斷中國社會之必將並入世界正軌。如果他今天還活著見證華人群體的是非走向,是否會另作它想?抑或連他自己也會加入其中,對這場轟轟烈烈的物欲大革命心向往之?

海外華人群體中,唐人街這一塊無疑是中國國民性的海外根據地。此外的技術移民中,多數也隻是希望在這場'財富革命'裏分上一杯羹,實在沒有什麽精神上的追求。加上其文化與所在國的不相容性也無法融入社會,因而不得已保留著自己的中國臍帶。至於和中國文化無什瓜葛的第二代三代華人,希望他們仍然關注中國的命運就根本是一廂情願的了。如此細加追究,唐先生的'龐大海外華人群體'也就分崩離析,隻是天真文人的天方夜譚罷了。既不能寄希望於他們成為改造中國社會的動力,也難以對他們的'愛國'熱情過於認真。

'出國就更愛國'現象自然會得到當政者的青睞,被應用於針對中國民眾的愛國主義教育中。不幸的是,經過前後三十年的洗禮,今天的中國民眾卻總是對政府的正麵宣傳作不問青紅皂白的反向閱讀。隻是在我以親身感受印證之下朋友才苦笑著接受了這個怪誕的事實。不過我們細分析下來,也就見怪不怪,隻是覺得民族性還真是一個讓人無可奈何的東西。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