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才是留在世上的憑記
文章來源: 清風-細雨2015-05-24 20:42:12

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一是美國法定的Memorial Day(陣亡將士紀念日)。這個源於1866 年美國南北戰爭時的紀念性節日,如今也成為向所有士兵致敬,向逝去的先人緬懷,與家庭朋友團聚的日子。

這個周末開始,各種官方的民間的紀念活動紛紛展開。孩子所在的童子軍也參與了為故去的老兵掃墓的活動。

周六清晨七點,我們小城的一座墓園裏已經來了不少的人,童子軍孩子們,家長們,還有其它義工。孩子們所要做的工作是給所有老兵的墓地掃墓。他們三兩一組,按照花名冊和墓牌信息找到曾經為美國海陸空三軍服役的老兵的墓牌。這裏並不是專用軍人墓地,平民和曾經的軍人都有,所以要逐一查找。找到後,用笤帚把墓牌清掃幹淨,然後插上一麵小國旗以示敬意,根據宗教信仰,還在墓牌另一端插上一個白色十字架。

孩子們很認真,我也跟在他們後麵看著每一塊墓牌,以免遺漏。

每塊墓牌上都寫著很簡單的信息,名字,生辰,有些注明曾當過兵,比如二戰海軍,朝鮮陸軍,等等。還有就是一句話的概括,沒有看見寫豐功偉績的,隻看到例如“A beloved wife/husband/son/daughter/grandma/grandpa…”  (一個被深愛著的妻子/丈夫/兒子/女兒/祖母/祖父。。。),這句話亦表明了立碑者和墓中人的關係。細讀下來,發現雖簡單的幾個字,卻是一世的故事。比如常有一家的幾個人相鄰的墓地,妻子先逝,丈夫送妻子,上書beloved wife xxx ;然後若幹年後,丈夫又被孩子葬在旁邊,上書beloved father, grandpa xxx。令人傷感的是看到”beloved son or daughter xxx”, 那一定是白發人送黑發人,個中的痛楚隻有立碑人知道。人生到最後,其它都是浮雲,隻有親情,才是留在世上的憑記。

當過兵的人真是不少啊。一回頭,發現不知不覺中已經插了很多的小國旗。因為這裏就是普通墓園,並非軍墓,所葬老兵也多非戰死而是在服役後又回到正常生活中過了一輩子,最後由家人葬在這裏。不論他們曾經參加過什麽戰爭,不論當時的戰爭在之後被怎樣評價,他們都是曾經為了保護社會中的其他人作戰或準備作戰的人,是值得尊敬的。而在他們各自的親人眼中,他們始終隻是一個父親,一個兒子,一個丈夫, 與平常的父親兒子丈夫並無兩樣。

 

IMG_0268.jpg

也看到許多墓已經由家人照看過了,擺了鮮花。記得幾天前與朋友閑聊,不知怎的就說到了買墓地。朋友說不操那心,到時候一火化,骨灰撒海裏就行了,不帶走一片雲彩(這句我加的,朋友是老美)。可是我想那雖省錢省力,幹淨利落,但是孩子們如果想念你了,去哪裏看你呢?朋友說,別指望這些熊孩子來墓地看你。我說看不看是他們的事,是否提供給他們來看的機會是我們的事。

找塊地,立一個簡單的碑牌,於逝者有什麽意義我不確定,但於生者是重要的。也許不在今天,不在明天,而是在他們一生中某個未知的時刻,他們會想到自己從何而來,會想要從自己的先輩那裏得到一些什麽啟發,會想要來看看這碑。安排這樣一個碑,讓後輩們有個地方可以找到我們恐怕是我們可以為他們做的最後一件事。

對於我們這樣的移民來說,是否考慮回國安排墓地呢?這是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既然這個墓不過是為生者表達思念而做的,那麽孩子們在哪裏生活就把自己葬在那附近就好,這樣他們看著方便。是不是很為別人著想?

似乎是個沉重的話題,不過看著這滿地的旗子,一排排整齊有序的碑牌,一個個的故事,反而很釋然,如果一個人想來看望誰,他想找就一定會找到。

就如這個墓園裏一個個陌生的墓牌,最早的七十年代就在了,而今天,我第一次來,讀到他們的名字生辰。我來或者不來,他們一直在這裏。而那些遙遠未來的日子,你來或者不來,我也會一直在這裏。。。

 

IMG_0271.jpg

文/圖:清風-細雨

2015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