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那時的中國電視----香港劇
文章來源: 我冇醉2013-01-28 02:23:01
       有了電視的家庭,就在自己的屋頂上豎起了天線,廣東華僑多,很多村裏很快就天線林立。不知哪個神人發現了可以收到香港電視的信號,很可能是某些房屋正好處於山坳間,信號正好從兩山間傳了過來,一時家家都在找那風水寶地,人們很快發現在南麵的黑美山的山脊是最佳的,不用多久,高高的水頭管天線插滿了黑美山,成了當地一景,我們家拉了兩百多米的電線才收到香港台。
       那時一開始是無線和麗的兩個台,我個人認為那是麗的拍的電視劇較為耐看,可能武打劇多過文藝戲的緣故,同時那時麗的的演員陣容也比無線強,如米雪、魏秋華、餘安安、鄭文雅、陳秀雯、馬敏兒、黃元申、伍衛國、梁小龍、袁偉文、董驃、曾偉權、秦沛、白彪等等,而無線除了劉鬆仁和汪明荃外,真的想不起那個來。後來麗的變成亞視,無線藝員訓練班陪練大批新人,如五虎將、趙雅芝、周潤發、翁美玲、鄭裕玲、黃杏秀、陳秀珠、陳玉蓮等,兩台才平分秋色,但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後,亞視就再也沒法和無線抗衡了。 對平時清一色藍製服,的確涼是最好布料,看的是高大全的黑白戰鬥故事片和麵黃饑瘦的人們,香港電視劇的俊男美女、古裝、武俠、時尚,那是不可言語的衝擊,不要忘記不久前,香港電台還是反動電台,突然間就開放了,就沒人管了。自此之後,我們那裏再沒人看中央台和廣東台了,直至我出國時還沒改變。
         有‘特權’能看到香港台的那些人,先開始評講《楊門女將》,最記得是五郎八卦棍,後來就是《武俠帝女花》、和《天龍決》,淨揀精彩的講,而我們沒法看的就隻能憑空想象和羨慕的份兒,就千方百計的搭路看看在那裏可以一飽眼福。到《霍元甲》和《陳真》時,大多數人都能看得上了,人們就整晚泡在電視機前,我們家每晚都爆棚,晚修回來連進屋也很困難。那時多數看武俠劇,《血債血償》、《再向虎山行》、《醉拳王無忌》、《天蠶變》、《名劍風流》、《射雕英雄傳》係列、《神雕俠侶》、《十三妹》、《呂四娘》、《倚天屠龍記》、《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上海灘》、《獵鷹》、《飛鷹》等等另我們這些懵懂少年視野大開,世界從此多了色彩,再也不是黑白的戰鬥英雄、再也不是紅色的高大全。
        除了電視劇,還有中午的粵語殘片和深夜的午夜場,任劍輝、新馬仔、馮寶寶、梁醒波、石堅、曹探長、修哥這些老戲骨也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那時伴隨著我們成長還有卡通片,下午的四三零穿梭機和周末都有卡通片。我認為《森林大帝》最好看,經典還有《聰明的一休》、《忍者小靈精》、《小叮當》、《IQ博士》、《超時空要塞》、《鐵臂阿童木》、《傑克探長》、《傻豹》、《傻兵》。主題曲也很好聽,現在還記得其中的一兩句。總覺得香港的配音很靠譜和專業,即使是近期的《火影忍者》也比廣州、普通話、和英文的配音更接近原意。
        為了看連續劇,晚修時,一看老師不在就悄悄地跑回家看戲,其他同學也有樣學樣,搞得有時想走也走不了(要走的人太多)。剛來美國時還在錄像機前補了一些沒看過的,如《少年黃飛鴻》、《大內群英》、《萍蹤俠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