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也能補出問題
文章來源: 全真龍門2012-05-08 13:08:25
         中國人愛“補”。吃個什麽東西,長輩都愛對晚輩說,多吃點,這東西補。
 
         還是那句話,中醫治病有八法:汗、吐、下、清、溫、補、和、消。補隻是其中的一個方法而已。從金元四大家的李東垣創立的補土派開始,所有補土名醫也並非見病就補,見人就補。處方中也不會全方盡是補劑。

        這是“補”的,多吃點,沒事。真沒事?真的有事,還常會出大事。

        有次,一朋友打電話來,要我速到她的餐館。我去了後,她說很不舒服,肚子很痛,兩脅很痛,自己餐館生意在,不能走開,問看能不能不去醫院,用中醫的方法給治治,隻要不那麽痛就行了。

        這一診脈,再問,是不是口苦呢,是不是咽喉幹呢?是不是頭有點暈呢?點頭點得跟雞啄米似的,再按下肚子,實呢,有拒按呢。再一問,有兩三天沒大便了。

        於是大柴胡湯倍白芍、大棗,(柴胡24克、黃芩9克、白芍15克、清半夏12克、生薑15克、枳實12克、大黃6克、大棗12枚),沒用和劑的製法,猛火急煎一劑,讓她服下。十來分鍾說,感覺肚子不痛了,舒服了。再過半個來小時,上了次廁所,大便硬,少。

        再用大柴胡原方,(柴胡24克、黃芩9克、白芍9克、清半夏12克、生薑15克、枳實12克、大黃6克、大棗6枚),用和劑製法,煎一劑分三碗,讓其每過三、四小時溫服一碗。

        晚十二點多,來電話告知,大便三四次,腹不再痛、脅不再痛、口不再苦、咽不再幹、頭也不眩。尚還餘一碗藥,問是否再進。告之不用再進。

        再細問之,近日飲食和情誌。說前陣子,感覺很困,認為是太累,於是聽一開藥鋪的常客所說,吃了“補品”,而這一補給補出事了。

        這補品也沒什麽,就是常見的“四物湯” ,很多人都認為是女人就可以吃,是補的。但這個姊妹因為原來就因膽囊結石而做了膽囊切除手術,平時本就消化不好,再加上這滋膩之物,又逢少陽陽鬱,自然就 “補”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