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戰爭談音樂——-斯特拉文斯基 (2)
文章來源: 2023-03-16 17:49:27

*

1913年5月《春之祭》在巴黎的上演引發了一場騷亂,斯特拉文斯基一下子成為了現代音樂的中心人物。不過,對於這次騷亂的真實性一直有些異議。但第二年,一戰爆發了。佳吉列夫劇團的成員四下離散,他的同性戀人俄羅斯芭蕾舞劇團挑大梁的男舞者尼金斯基被關進了匈牙利的集中營。佳吉列夫陷入困境。而戰火一起,斯特拉文斯基就在中立國瑞士定居。不久,佳吉列夫憑借驚人的能力重新組建了劇團。沒有劇團他的理想破滅,而且也就沒有了經濟來源啊。佳吉列夫一直以來都是過著奢華的生活。對於斯特拉文斯基而言,無論如何經曆如此一番動蕩,現在他又可以為佳吉列夫的劇團繼續創作芭蕾舞音樂了。這也可以稍微緩解一下他的經濟的窘迫。一戰期間,他完成了《狐狸》、《婚禮》、《士兵的故事》和一些其他的小型作品。

《士兵的故事》創作於1917年。這一年是一戰最殘酷的一年。這一年裏從小照料他長大和他關係最為親近的老保姆貝爾塔去世,他親愛的弟弟也在戰場上陣亡,俄羅斯帝國覆滅,十月革命成功,這些都讓斯特拉文斯倍感傷心。革命成功後,他在俄羅斯的財產被沒收,而他過去的音樂作品的版權保護也因為革命和戰爭作廢,斯特拉文斯基失去了經濟來源,一家人處於困境。幸好在他一生中經濟處於困境時,總有富有的藝術愛好者資助。斯特拉文斯基不幸趕上兩次世界大戰,版權損失慘重,可是他又一生衣食無憂,總是處於上層社會過著貴族般的生活。在1917年,斯特拉文斯基還結識了畢加索。

斯特拉文斯基與畢加索的關係非常有意思。許多人把斯特拉文斯基稱為音樂界的畢加索。

畢加索和斯特拉文斯基都是個小個子,兩個人的確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眼睛有神,顯示出智慧的樣子。但他們有著本質的不同。比如,畢加索身體強壯,眼光過於亮,像街頭混混;斯特拉文斯基瘦弱,戴著黑框眼鏡,目光深邃,像個知識分子。兩個人都同樣經曆過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時期,但畢加索很快就又轉向了其他的風格,而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義的創作持續了30年。斯特拉文斯基酷愛讀書,但沒有任何報道說過畢加索愛讀書。他自己倒曾說過:“我對藝術理論的了解僅限於在咖啡館中館聽到的。”斯特拉文斯基能用法語寫作,而畢加索的法語說的磕磕絆絆。但畢加索還用法語寫詩,而斯特拉文斯基偶爾喜歡隨手畫畫速寫塗鴉。斯特拉文斯基長壽,他出生於1882年,去世於1971年,活了89歲;而畢加索更長壽,他出生於1881年,比斯特拉文斯基長一歲,去世於1973年,比斯特拉文斯基晚2年,活了91歲。關於畢加索的詩歌,據他的詩集中文譯者餘光中介紹,說:畢加索的詩歌創作是突發的,在1935年至1936年間,也就是一年的時間裏,(那時畢加索已經54歲了,)幾乎天天寫詩。後來斷斷續續,持續到1959年。自此他寫了350多首。考慮到一年有365天,那麽在1936到1959年的23年裏,畢加索寫的詩就非常非常少了。這裏我們隨便讀一首畢加索的詩。據餘光中的介紹,屬於“江河體”,就是沒有標點符號,沒有分段,沒有反複,也沒有修改,就是一氣嗬成,如滔滔江河:

“再現那個姑娘腦袋樣子的繪畫去除了所有線條周圍飄飄蕩蕩地顯現白色的芳香陣陣打擊落在天空的肩膀白色的驕傲奶酪大麗花白葡萄酒油炸在白色吹短笛者的泥鴿射擊場鞭子的黃色叫喊被一隻燕子的飛翔反射在紫色乳汁的眼睛上蕁麻飛馬在黃裏帶白的泡沫的盡頭紫色長矛的胸衣鉛筆跳山羊的線條白色的星星紫裏透黃躺在月亮的刀鋒上紫色小粒菜豆菜弓弦繃張在黃中透藍的鳶尾花鈷藍靛藍在留有透藍白羽毛的黃色石板瓦的紫色網中繩索套上帶鴿子黃的淺紫脖子藍色的奶子砍去了腦袋還咬著泛黃的湖水紫色的手白色的嘴唇藍色的假領老鼠啃吃紫色黃色藍色的麥穗紫色黃色藍色藍色藍色藍色線條纏繞它的螺旋大橋拉長氣喘籲籲地第一個到達靶子的中心”。

這樣的詩真的太難讀了,我這裏挑出一段分一下行吧:

藍色的奶子
砍去了腦袋
還咬著泛黃的湖水
紫色的手、白色的嘴唇、藍色的假領
老鼠啃吃
紫色黃色藍色的麥穗
紫色黃色藍色藍色藍色藍色
線條纏繞
它的螺旋
大橋拉長氣喘籲籲地
第一個到達靶子的中心

據畢加索詩集中文譯者餘光中介紹:畢加索的母親曾對她的這個光芒四射的兒子說:“有人告訴我說,你在寫作。你嘛,我知道是什麽都能做得出來的。假如有一天有人對我說你在主持彌撒,我也會相信的。”

總之,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在斯特拉文斯基的身上。但它們的確發生在了畢加索的身上。

 

*

戰火中,佳吉列夫仍然在歐洲勇敢的巡演。斯特拉文斯基曾跟隨劇團在日內瓦、巴黎等幾個城市演出。過去俄羅斯芭蕾劇團開場前總要先演唱俄國國歌《上帝保佑沙皇》,但是,人們對於上帝的期盼最終總被證明或者是天真或者是貪心。上帝如果有想法顯然是與我們不同的。誰也不知道他的思維方式,人類到底怎麽做才能夠免於受他的懲罰?現在上帝保佑的沙皇已經滅亡。佳吉列夫隻好靈機一動改唱俄國著名的民歌《伏爾加河船夫之歌》。斯特拉文斯基為他連夜趕寫了配器。後來,當佳基列夫要冒險率團赴美時,斯特拉文斯基不想冒險,沒有隨團前往。

即使在一戰期間,斯特拉文斯基仍然保持了多產,《婚禮》和《士兵的故事》都是他最重要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一係列其他的小型音樂。事實上,斯特拉文斯基是最多產的現代音樂家之一。斯特拉文斯基一生極為勤奮。他晚年長期的對話者克拉夫特說,斯特拉文斯基在75歲高齡時每天仍然要工作十個小時。現代音樂家的作品數量遠不能和巴洛克時代的相比,像維瓦爾第、巴赫、海頓……海頓在午休的時候就可能寫出一部交響曲,以一種用嘴哼著旋律腳打拍子的方式,演奏可能20分鍾,也可能5分鍾。而馬勒的許多交響曲都將近一個小時.現在作曲家的交響樂有時的確太長了,像是一個不斷發出呼喚的睡眠的深淵。海頓一生創作了幾百首四重奏,巴托克傾一生之力寫了四首。

在瑞士居住時,斯特拉文斯基通過指揮家安塞爾梅結識了一批當地的著名畫家,詩人,建立起了自己的藝術的小圈子。在一次小型聚會上,人們談到戰時公眾業餘生活的貧瘠。日內瓦的劇院都關了,所有的音樂活動也隨之停止。這時有人提出建立逐組建一個流動劇團。這個提議立即受到熱烈響應,而且,一位富有的藝術讚助人慷慨讚助。於是,斯特拉文斯基與詩人拉姆茨合作完成了一部奇異的朗誦,表演和舞蹈並重的舞台劇《士兵的故事》。

在瑞士的時間裏,斯特拉文斯基與拉姆茨進行了一係列美好的合作。斯特拉文斯基也是通過安塞爾梅結識拉姆茨的。一天,安塞爾梅開車把斯特拉文斯基帶到了拉姆茨的家中。事後,拉姆茨用詩人的文筆描述了他與斯特拉文斯基的友誼。“我們之間是麵對事物和通過事物而相互認識的,我根本回憶不起來我們談了些什麽”,隨後,拉姆茨用詩人的方式解釋,我在這裏把它們分分行變成真正的詩歌,當然,是現代或者後現代的詩歌啦:

本地的麵包和本地的酒,
為此提供了機緣。例如
我可以立刻看見你——斯特拉文斯基
完全就像我一樣最喜歡麵包,
隻要它好,
酒也是一樣喜歡,
隻要它好,
麵包和酒都好,
這一樣是為了另一樣,
這一樣是通過另一樣。
這裏存在你個人原因,
而且在這裏你的藝術也有了出路,即
你的整個自我;
我找到了借助一切最外在和最世俗的東西,
通往這種所謂內在認識的途徑。

《士兵的故事》是一個浮士德式的故事。一個士兵在回家路上休息時,拉起小提琴。魔鬼出現,提議要用自己的魔法書換士兵的小提琴。士兵同意並在魔鬼的屋子裏住了三天。回到家中時,他發現時間已過去了三年,自己的未婚妻已和別人結婚。於是,心灰意冷的他用魔法變成了富翁。但成為富翁後,他仍然感不到幸福。於是,他決定出門冒險。當他來到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公主正患重病。士兵愛上了公主,想為她治病。這時魔鬼又出現了,告訴士兵,隻有用士兵當初的小提琴才能治好公主的病,但現在小提琴屬於魔鬼了。士兵為了贖回小提琴和魔鬼打了一把撲克。結果士兵贏回了小提琴。他用小提琴為公主治好病。然後,他又想帶著公主回到老家過幸福生活。但這時魔鬼給士兵下了一個詛咒。詛咒士兵永遠不能離開公主的國家。然而,士兵因為渴望回家,帶著公主試圖逃出王國回家。最後,他被魔鬼抓走了。在劇中朗誦者最後朗讀:”一個幸福是幸福的全部。兩個幸福就等於沒有幸福。”

 

*

《士兵的故事》是一部七拚八湊聚集起來的雜拌作品。用拉姆茨的話說就是:“垃圾、夢、破布構成的音樂傑作”。劇中有兩個演員,兩個舞者和一個朗誦者,朗誦者講述故事,也間或評論或直接參與演出。整部作品多層麵被離間隔裂,但同時也是串聯並置在一個舞台上。除了表演,舞蹈,樂隊和朗誦者也同時置於舞台之上。樂隊的組成也非常新穎。它由七個人組成,指揮的左側是一支長號,一把低音提琴,一把小提琴,右側是一組打擊樂器,一支單簧管和一支短號,對麵是一支大管。音樂混雜著不同民族的音樂:美國的長號旋律的進行曲,一首西班牙“一步舞”的皇家進行曲,阿根廷的探戈,法國的舞曲,維也納的華爾茲,德國新教婚禮的合唱,美國的拉格泰姆舞曲。當時的斯特拉文斯基並沒有聽過爵士樂,而是讀到了安塞爾梅從美國帶來的一本爵士樂譜。但我想很可能安塞爾梅曾給斯特拉文斯基講述時,用嘴甚至在鋼琴上示範過爵士樂。這些淩亂龐雜的音樂材料最終被斯特拉文斯基令人驚訝的統一在一起,與整部劇作形成和諧的整體。

斯特拉文斯基和拉姆茨想要吸引社會的所有大眾,連貧困的農鄉村地區也不放過。所以,劇作以朗誦為主體,音樂隻是間插期間。《士兵的故事》1918年7月28日,在洛桑劇院首演取得成功。這是斯特拉文斯基難得的幾部自己滿意的作品之一。後來的演出所到之處都引起轟動。劇組人員精神大振準備搞一輛拖拉機拉著四輪大車到鄉間去演出。但就在這時西班牙流感席卷瑞士,劇團成員紛紛染病,斯特拉文斯基也病倒了。最終那輛拖拉機永遠沒有能夠拉著四輪大車滿載著斯特拉文斯基和他的朋友們在瑞士的鄉間大路上行駛。病中,斯特拉登斯基又完成了一部爵士樂風格的由11件樂器演奏的拉格泰姆。1918年11月11日上午樂譜完成。到11點鍾時,一戰結束了。

 

*

1919年戰後的第一個春天,斯特拉文斯基來到巴黎做了一次短暫旅行。他拜訪了已經一年多沒有見麵的佳吉列夫。戰後重逢,兩人見麵時一定心情激動。雖然隻有一年多沒有見麵,但佳吉列夫對於斯特拉文斯基意味的太多了。交談時,斯特拉文斯基迫不及待向他講述了《士兵的故事》在瑞士演出獲得的成功,顯然他想在巴黎裏上演這部作品。但佳吉列夫反應冷淡。佳西列夫是偉大的,但他也是一個大獨裁者,為人專橫獨斷,不僅對劇目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指手畫腳(盡管他的意見常常相當精辟),甚至會不事先征詢作者的意見就自己動手修改那些藝術家的作品。尤其糟糕的是,他的嫉妒心極強,有著強烈的占有欲,他不喜歡自己手下的藝術家與其他人合作。即便有人要資助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創作時,他都會不高興。聽斯特拉文斯基講完,佳吉列夫拋出了自己的橄欖枝。他建議將《夜鶯》改編為芭蕾舞劇。《夜鶯》是斯特拉文斯基早期的一部管弦樂。佳吉列夫還表示,準備請馬蒂斯負責舞台美工,托馬西尼擔任編導。這是極強的組合,相當有吸引力。然而,斯特拉文斯基沒有接受這一建議,因為他一直認為《夜鶯》不適合改編成芭蕾舞。對於斯特拉文斯基的拒絕,佳加吉列夫沒有生氣,他隨手交給斯特拉文斯基一些樂譜,建議他以此為基礎寫一部意大利風格的芭蕾舞劇。樂譜是一位叫佩戈萊西的音樂家的手稿的複印件。不久前,佳吉列夫在倫敦的圖書館中發現了這些不為世人所知的手稿。佩戈萊西是意大利18世紀初的一位頗為傳奇的音樂家,他的兩個兄弟和一個姐妹都在出生後不久夭折,他的母親和一個兄弟在他10歲時死於肺結核,他本人也患有結核,髖骨的結核使他一條腿殘疾。這與斯特拉文斯基倒有些相像。斯特拉文斯基一直被結核困擾。他的母親、妻子和女兒都死於肺結核。15年歲時,佩戈萊西的父親也去世了,而佩戈萊西一生隻活了26歲。但他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學派的重要的音樂家,在死後逐漸受到重視。

斯特拉文斯基讀過樂譜,立刻回到瑞士,迅速完成了芭蕾舞劇《普爾琴內拉》。如果我們連續聆聽或觀看《火鳥》、《春之祭》、《士兵的故事》、《狐狸》、《婚禮》,然後再聽《普爾琴內拉》,就會立刻感覺到風格上巨大的差異。音樂由狂野、詼諧、怪誕、抽象突然變成典雅、精致、優美、和諧,簡直就是巴洛克音樂,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甚至會認為斯特拉文斯基的《普爾琴內拉》是山寨了佩戈萊西。這部芭蕾舞音樂標誌著斯特拉文斯基第一音樂時期的結束和第二時期新古典主義音樂的開始。二百多年前,佩戈萊西在稿紙上留下的樂符在二百年後斯特拉文斯基讀到後就厭倦了自己過去創作的狂放不羈的原始的音樂,從而皈依了佩戈萊西皈依了古典的悠久的傳統。這一次又是佳吉列夫幾乎毫不經意間點化了已經成為大師的斯特拉文斯基,使他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音樂世界,變成了另一個斯特拉文斯基。

 

*

用“山寨”一詞描述新古典主義是適合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前30年,也可以說是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音樂在20世紀開始流行並持續到今天。它的影響既深刻又廣泛。不過,實際上新古典主義本身是一種早已存在的美學流派。至少18世紀即已經出現。它的主要特點是推崇理性主義,主張排斥藝術家主觀思想和感情,服從於嚴格的理性、規律和規範,追求秩序,和諧以及端莊典雅的古典美。雖然,新古典主義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新古典主義並不是簡單的複古,而是結合了現代最新的先進工藝、技術、材料、觀念和時尚,用以重新表現古典的精神內涵。這一點或許繪畫更為直觀。像馬奈1863年完成的《奧林匹亞》,就是依據提香的古典名作《烏比諾的維納斯》和《達妮》而進行的再創作,而畢加索的《海灘上奔跑的兩個女人》是當年他為佳吉列夫的芭蕾舞劇《藍色列車》創作的布景,也是新古典主義的名作。從這些繪畫也可以看出,新古典主義絕不是古典主義。

 

*

完成《普爾琴內拉》後,斯特拉文斯基立即於1920年帶著他最新的作品告別瑞士,來到巴黎。人們對於他的巴黎首演充滿期待。這時的他已經成為像畢加索一樣為公眾仰慕的巨星,人們期盼著聽到他的再一次的野獸般的新音樂,又一次掀起巴黎藝術之都的狂潮。然而,當聽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最新作品後,所有的人都大失所望。

戰後,新音樂興起。眾多新音樂流派紛紛湧現。新銳先鋒音樂家們都在努力把音樂寫的難聽。難聽,乏味,怪誕和混亂,是現代音樂的重要標誌。所以,很多現代音樂家都對斯特拉文斯基發出了嘲諷和批判。比如,普羅科菲耶夫稱他的新古典主義的作品是“虛假的巴赫主義”。著名的德國哲學家、音樂學家阿多諾對斯特拉文斯基也多有挖苦,稱他是“音樂修複專家”。意大利著名音樂家布索尼在給妻子的信中說:“斯特拉文斯基這個人已經不再令人激動了;隻不過他給予那些沒有頭腦的觀眾和沒有判斷力的評論界以一種錯誤的印象:在音樂中這可能是一種進步。”伏爾科的《證言》中的肖斯塔科維奇說:“在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結構就像一個腳手架那樣與眾不同。沒有自然的和流暢的過渡。這使我感到迷惑。但另一方麵這種清晰性又令聽者容易理解。這可能也是斯特拉文斯基通俗性的秘密之所在。……對宣傳的喜愛和興趣——我認為這阻礙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羅科菲耶夫成為真正的俄羅斯作曲家。這裏存在某種靈魂的扭曲,重要的道德地位被放棄了。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羅科菲耶夫這兩個人從西方的學說中掌握了那些也許並不值得記取的東西。他們在獲得大眾歡心的同時,也失去了另一些並非無關緊要的東西。(……)斯特拉文斯基也許是20世紀天才的作曲家。但他始終隻是自言自語,隻能自言自語。”

當然,最辛辣的要數勳伯格。勳伯格是和斯特拉文斯基齊名的現代音樂的兩位大神。他還是一位畫家,是名副其實的畫家,曾有評論家評論他的繪畫說:“勳伯格的音樂和勳伯格的畫,它們會令你的耳朵和眼睛一起崩潰”。所以,是一位現代派的畫家。勳伯格還寫詩:

到底誰在這裏敲鼓?
這是那個小現代斯基?
讓人剪掉那根小流氓的辮子,
看起來多麽漂亮!
地道的假發!
就像一個頭套!
完全(就像小現代司機所想象的那樣),
簡直就是巴赫老爹。

 

*

所以,斯特拉文斯基用《普爾琴內拉》做為他的1920年回歸巴黎的宣言,是需要極大勇氣的。這是對自己已經取得的輝煌成功的一次否定。不過,此時斯特拉文斯基畢竟已經成為和畢加索齊名的音樂大師和公眾明星。因此,他可以淡定的對待人們的失望和反對。他堅持新古典主義的音樂創作30年,漸漸又獲得了一大批堅定的崇拜者和追隨者,使新古典主義成為戰後至今最重要的音樂流派之一。

80歲時,斯特拉文斯基回顧自己的音樂道路,說出了他音樂理念:“一個藝術家真正的事業就是‘修補破船’。他能按照自己方式重複的,隻有他過去所說過的一切。”斯特拉文斯基堅信:“真正的傳統並不是遙遠過去的遺跡,而是一種使精神充沛和形成現代的活生生的力量。”

 

*

1906年,與表姐卡特琳娜·諾森科結婚後,斯特拉文斯基在烏斯提魯克建造了一處莊園。莊園是他自己設計的。從烏斯提魯克到聖彼得堡有兩天半的雪橇路程。1910年《火鳥》演出成功後,斯特拉文斯基便遷居到瑞士克拉倫斯。此後的很多年裏,一家人夏天在俄羅斯的烏斯提魯克,冬天在瑞士度過。直到1914年一戰爆發,斯特拉文斯基由於身體原因被免除兵役,他迅速從瑞士回到俄羅斯烏斯提魯克的家中,取出個人物品,然後在國境線關閉前回到瑞士。從此他永遠離開了俄羅斯。

一戰結束,1920年,斯特拉文斯基又離開瑞士來到法國,在法國定居下來。第二年,他遇到了維拉·德波塞特。這時德波塞特還叫蘇德金娜,是佳吉列夫劇團的舞美畫家蘇德金的妻子。維拉本人也是一位畫家,當時正從事化妝師的工作。兩人很快墜入情網。維拉不久後與蘇德金離婚,成為斯特拉文斯基的情人。而斯特拉文斯基過起了雙重生活。平時在家與妻子兒女生活,外出旅行演出帶著維拉。斯特拉文斯基的妻子接受了這種生活,成為“寬恕、痛苦和愛憐的混合體”。

而佳吉列夫的俄羅斯芭蕾舞團還促成了畢加索的第一次婚姻。1917年畢加索為芭蕾舞團設計服裝和布景。這一年他遇到了斯特拉文斯基和佳吉列夫芭蕾舞團的女舞者奧爾加。斯特拉文斯基成為畢加索的好友,奧爾加則離開了劇團隨畢加索回到西班牙。兩人結婚前,畢加索的媽媽告訴奧爾加:“我的兒子生來就隻會為自己,而從不會為別人,沒有女人和他在一起會得到幸福的。”而畢加索的朋友也不看好他們的婚姻。不過,畢加索當時確實一心一意想和奧爾加白頭偕老。第一次嘛。他為奧爾加畫過許多肖像都是畢加索最傑出的作品。在他們的結婚契約上簽署著:“所有夫妻雙方的財產是共同的,包括所有的畫。”這也表明了當時畢加索對於奧爾加的愛的衝動,後當來奧爾加要和畢加索離婚時,畢加索因為舍不得他的畫,而拒絕離婚,一直拖到奧爾加病逝。

192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母親離開俄羅斯來到法國,與斯特拉文斯基一家人生活。最後,這家人都得了結核。

1924年,庫塞維茨基請斯特拉文斯基為自己的音樂會創作一部新作品,這時他已經成為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義的堅定支持者。斯特拉文斯基於是寫了一部鋼琴協奏曲。而庫塞維茨基又說服斯特拉文斯基親自演奏他的作品。這樣,斯特拉文斯基在42歲時終於首次以鋼琴家的身份登台表演,從此開始了鋼琴家表演的生涯,幾乎每年都在歐美旅行演出,一直到1939年。不過,斯特拉文斯基對登台表演有一種恐懼和痛苦。在第一次表演時他就忘記了開始的音樂,庫賽維茨基發現後不得不給他提示了開始的幾個音節,然後一邊指揮一邊焦急的看他,幸好斯特拉文斯基記憶恢複,終於開始了演奏。但類似的情況之後仍有發生。

1924年對於斯特拉文斯基是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在尼斯買了一處房子,玫瑰別墅。尼斯的陽光像絲綢一樣光滑,空氣清新,有許多古老的綠色橄欖樹林,當年馬蒂斯來到這裏就住下不走一直到去世。不過,斯特拉文斯基沒有在這裏住一輩子。對於斯特拉文斯基這一年更重要的事件是,他在這裏遇到了東正教牧師尼古拉斯基。在尼古拉斯基的幫助下,他重新建立起了與信仰的聯係,最終重新皈依俄羅斯東正教。盡管此前斯特拉文斯基一度對法國的天主教禮儀非常感興趣。據說,在皈依東正教之後,每天作曲前作曲家都要祈禱。到晚年,宗教更成為斯特拉文斯基創作的重要源泉,並深刻影響到他的創作風格。

1925年秋天,在從威尼斯狂歡節返程途中,斯特拉文斯基走進一家書店閑逛。斯特拉文斯基一生嗜好讀書,他的閱讀量大,知識廣博。在法國期間就喜歡逛書店,至今還留有他在巴黎街頭的露天書攤上專注的翻看圖書的照片。而在1925年,在斯特拉文斯基走進的這家書店裏,他看到了一本描寫弗蘭茨·馮·阿西西生平的書(阿西西就是聖方濟各,出生於富裕家庭。二十幾歲時放棄財產和家庭,進行隱修。1208年起開始講道。據說曾見到耶穌,是第一位身上有聖痕的人)。斯特拉文斯基後來回憶:

“我購買了它並在當夜裏就閱讀了它。我感謝這本讀物清晰的表達了一種思想,我過去經常接觸到這種思想,雖然對此有些模糊,從此以後我就變成了一根有本之木了。這種思想就是:一種專為音樂所用的文詞可以通過一種將世俗性的語言逆向翻譯為宗教性語言而使之具有某種崇高的特點。弗蘭茨·馮·阿西西有說服力的例子是他使用普羅旺斯高級僧侶的語言——羅納省文藝複興時代的詩歌語言——而與他的日常意大利語或後期拉丁語形成對比。在我於熱那亞受到啟發的那一刻以前,我沒有辦法解決後來聲樂作品中的語言問題。俄語是我心中被放逐了的語言,它在音樂中已變得不能使用:法語、德語和意大利語與我的氣質不符。讀了弗蘭茨的傳記之後,我決定使用那種同時也是西方教堂語言的語言,於是此後不久我便選擇了原本的淨化劇。”

這裏說的淨化劇就是斯特拉文斯基在1925到1927年間寫的的《俄狄浦斯王》。這是一部嚴格的東正教的宗教作品。

1929年,佳吉列夫去世了。

這為斯特拉文斯基帶來巨大的悲哀。佳吉列夫曾經多麽輝煌的照耀過這個世界。他像希臘神話中的宙斯,把奧林匹亞的諸神聚集在一起。而斯特拉文斯基就是他所托起的最明亮的一顆星星。當年他的芭蕾俄羅斯芭蕾舞劇團聚集了眾多俄羅斯和西歐的藝術大師。著名的芭蕾舞巨星有卡薩維娜、車爾尼切娃務、索科洛娃、尼金斯基、多林和裏法爾,舞蹈設計有福金、尼金斯基、馬西涅、布羅尼斯拉娃·尼金斯卡(尼金斯基的妹妹),還有在後來在美國享有盛名的巴蘭欣;負責服裝和布景的畫家有俄羅斯最著名的亞曆山德爾·貝諾伊斯、雷昂·巴克斯特、米夏依爾·拉裏昂諾夫和岡察諾娃;另外,還有幾乎所有的西方前衛派人物:畢加索、馬蒂斯、格裏斯、布拉克、馬科斯·恩斯特、基裏科、米羅、巴拉;音樂家中斯特拉文斯基有施特勞斯、德彪西、拉威爾、薩蒂、德·法雅、雷斯皮吉、普羅科菲耶夫、米約,等等。可以說,沒有佳吉列夫就沒有斯特拉文斯基。兩人保持了20年的友誼。現在他去世了,傳奇而榮光的俄羅斯芭蕾舞劇團也隨之解散。

1934年,斯特拉文斯基加入法國國籍。

1935年,斯特拉文斯基出版了他的回憶錄《我的編年史》。斯特拉文斯基一生出版過大量回憶性文字,但絕大部分都是與他人合作,由他人整理完成的,包括這部《我的編年史》。

1938年,斯特拉文斯基的女兒因肺結核去世。

1939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母親和妻子也相繼因為肺結核去世。斯特拉文斯基在美國哈佛大學講授《音樂詩學》。年初,他本人也因為嚴重的肺結核住院治療了5個月。這一年二戰開始。

1940年,維拉來到美國。斯特拉文斯基與維拉結婚,並決定留在美國。經過長時間考慮,他決定定居加利福尼亞的好萊塢附近。因為這裏有著法國海濱城市一樣的陽光和新鮮空氣,對他的肺有好處。後來,他又加入了美國國籍。

 

01. SYMPHONY OF PSALMS(Rev. Version 1948)-Part I

02. SYMPHONY OF PSALMS(Rev. Version 1948)-Part II

03. SYMPHONY OF PSALMS(Rev. Version 1948)-Part III

04. 4 Norwegian Moods - II Song

05. Concerto in D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 III Aria II

06. Concerto for Piano and Wind Instruments - I Largo Allegro - Maestoso

07. Sonata for Piano - III [quarter note] = 112

08. Suite No. 2 for Small Orchestra - III Polka

09. Concerto in E flat for Chamber Orchestra,Dumbarton Oaks - II Allegrettetto

10. The Owl and the Pussycat

 

音樂的說明
 
1. 《詩篇交響曲》是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義的名作。這個修改的版本,非常短。原來的很長。這個短的,我覺得還是很有意思。值得反複聽得。
10. 這首歌是斯特拉文斯基生命最後的作品,寫給他的第二任妻子維拉消遣的。

 

 

 

不談戰爭談音樂——俄羅斯的音樂家隨筆
不談戰爭談音樂——《基輔大門》
不談戰爭談音樂——前蘇聯的大美女
不談戰爭談音樂——鮑羅丁
不談戰爭談音樂——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收音機和小提琴
不談戰爭談音樂——巴拉基列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魯賓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1)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2)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3)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4)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5)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6)
不談戰爭談音樂——柴可夫斯基(7)
不談戰爭談音樂——阿連斯基/塔涅耶夫/格拉祖諾夫
不談戰爭談音樂——利亞多夫,梅特納
不談戰爭談音樂 ——博特凱維奇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1)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2)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3)
不談戰爭談音樂——拉赫瑪尼諾夫(4)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1)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2)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3)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4)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克裏亞賓(5)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1)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2)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3)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4)
不談戰爭談音樂——普羅科菲耶夫(5)
不談戰爭談音樂——米亞斯科夫斯基/哈恰圖良/赫連尼科夫/卡巴列夫斯基
不談戰爭談音樂——肖斯塔克維奇 (1)
不談戰爭談音樂——肖斯塔克維奇 (2)
不談戰爭談音樂——施尼特凱
不談戰爭談音樂——蘇聯爵士樂、可樂和牛仔褲
不談戰爭談音樂——斯特拉文斯基 (1)

 


肖斯塔科維奇的優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貝多芬的男情人們-Op.109(2)
靜夜鋼琴聲
那些讓人生顯得太短的聲音
從貝多芬的“晚期風格”到崔健上“中國好聲音”
Vocalise:練聲曲
阿根廷探戈: 那幾乎就是愛情了
歲末漫談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