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俄烏衝突中選擇中立有錯嗎?
文章來源: ShiMaQian2023-05-24 08:52:27

一個國家入侵另一個獨立國家,道義上是站不住腳的。但是道義在曆史上發揮作用了嗎?

近代史上反反複複地入侵他國,踐踏他國人民的尊嚴的,以西方列強為主。西方列強不但入侵弱小國家,也經常彼此入侵。法國的拿破侖入侵過多少國家?普魯士的俾斯麥入侵過多少國家?俄羅斯的沙皇們入侵過多少國家?美國軍隊入侵過多少國家?數不勝數。世界大戰都是由西方列強發動。西方列強的侵略文化,傳入日本後導致明治維新,迅速將日本轉化成一條軍國主義惡狗。西方的曆史就是一部弱肉強食的戰爭史,不論道義,隻分勝負。

西方列強從來沒有覺得入侵他國需要道義上的支持。美國入侵加勒比海的彈丸小國格裏尼達(Grenada)需要道義上的支持嗎?不需要。它怕人譴責嗎?不怕。因為格裏尼達是英聯邦(British Commonwealth)國家,裏根知道英國政府會強烈反對,所以隻在開戰前幾個小時才通知撒切爾。雖然撒切爾立刻向裏根強烈請求不要入侵格裏尼達,但美國還是我行我素,照打不誤。其實不但美國是如此,任何一個強大的西方國家曆史上都是如此。

俄羅斯雖然橫貫歐亞,但傳統上還是屬於西方列強,所以也同樣地不覺得入侵他國需要道義上的支持。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已經散夥的華沙條約組織,隻不過是西方世界內的兩群狗,根本不代表正義和邪惡的兩個陣營。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也不過是西方陣營內的狗咬狗的延續。

然而西方國家之間畢竟有文化上尤其是血緣上的認同。雖然曆史上曾經彼此互毆,打得你死我活,但對於非西方國家,西方列強卻依然可以團結一致,隨時組成聯軍一致對外。東征的十字軍是如此,八國聯軍是如此,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聯軍也是如此。

曆史上的俄烏聯軍,留給華人永恒的傷痛。

中國東北以外的將近1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在康熙時沒有失去,不是因為道義的力量,而是因為俄羅斯的騎兵打不過康熙的騎兵。這些土地在鹹豐時被俄羅斯奪去,也不是因為清廷失去了道義的支持,而是因為鹹豐的騎兵打不過烏克蘭的哥薩克騎兵。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便知道哥薩克騎兵的厲害。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形容哥薩克騎兵隻用了短短幾個字,就是人馬合一。這樣的騎兵,對陣貪圖安逸的八旗子弟,自然是風卷殘雲。

印度的尼赫魯最早看穿北約和華沙條約的本質,知道他們屬於分贓不均而發生爭端的兩群狗,知道他們對外時會成為一群狗,所以尼赫魯聯合弱國,發起不結盟運動。其宗旨很簡單:以美蘇為首的西方列強的兩群狗互毆,不關我們的事,我們誰也不幫。

用一句中國的俗話,就是“疏不間親”。

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血緣上的、語言上的、文化上的彼此認同,注定了他們的關係,無非是兄弟反目。中俄關係雖然上不封頂,但俄國人不會真正把中國人當兄弟。同理,即使中國傾全力幫助烏克蘭,烏克蘭人也不會把中國人當兄弟。如果將來中俄發生衝突,烏克蘭人還是會站在俄羅斯一邊。

“疏不間親”的古訓,凝聚了千百年來的大智慧。

中國在俄烏衝突中選擇中立,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