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事件本身說明中國還有救
文章來源: 小思維2015-03-03 08:58:48


中國媒體每過一段時間都要來點忽悠,要不就是一窩蜂看過來,出現一種規律:炒作-封殺,再炒作-再封殺。柴靜事件也不例外,先是橫空出世,接著好評如潮,批評之聲也與之抗衡,不絕而縷。不僅驚動了新上任的環保部長陳吉寧,完整地看完了柴靜的《穹頂之下》,而且連主席總理都開始關注。後來又聽說黨媒開始封堵,為的是不讓她柴靜搶了兩會的風頭。

因為已有鋪天蓋地的網絡文章,我不重複別人的論點。盡管對此熱議紛紛,爭議不小,應該說,柴靜效應還是正麵作用為主。

第一,孤膽英雄。一個弱小的女子,卻擔負了一個重任,獨立地調查了籠罩在大家頭上的霧霾——介紹它的來龍去脈。柴靜作了科普宣傳,她讓中國民眾在霧霾這件事上享有了難得的知情權。所以,柴靜的初衷和實際貢獻有積極意義。但是她的某些觀點:“隻有把能源交給市場才能解決問題”和“天然氣石油優於煤炭”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柴靜具有一種眼力,智慧,責任感,但說一千道一萬,那種鍥而不舍,甚至敢於赴湯蹈火而喚起民眾的勇氣和決心。至於是否有商業利益背後驅動已經不重要,目前科研認識的不足和爭議也是可以逐步提高的。

第二,當局放馬。我隻是想在中國目前全麵控製媒體的專製製度下,柴靜能夠脫穎而出,本事足以說明當局還允許一定自由度,盡管這是非常有限的。柴靜透露的一些細節,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尤其是環保局負責人都有一定的責任,屬於疏忽職守。另一方麵證明柴靜還有點通天本事,在中國目前對新聞的控製中殺出一條血路,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懂得中國官場的人們,深諳其中的要旨。也許中共中央想要對霧霾好好開刀,對環境保護下猛藥了。

第三,國人自審。大部分人還是認識到目前的汙染嚴重,我們人人有責,擔綱重任。為自己,為子孫後代們積德,找找自己的原因,在工業發展同時如何做好環境保護,能否控製某些不必要的產業?各級管理部門燃眉之急是什麽?不然媒體風傳不會如此之塊來勢凶猛。很快成功億點的點擊率。

我們也應看到,路漫漫其休遠兮。困難,在於國際上並沒有把環境汙染的根本因素搞清楚,同時我們的崛起是經濟的發展帶來的,經濟發展是廉價勞動力和資源環境的犧牲為代價的。資本主義國家高速發展時期都經曆過如此旅程。因此,我們前麵的道路非常崎嶇,艱險而繁重。同時那些既得利益集團會不時搗亂,阻止環境保護政策的順利實施。幸好我們對這些曆史比較清楚,對霧霾和其他環境垃圾認識也好於當年,相信柴靜一一個弱女子的最強硬的聲音喚起了中國各界人士,甚至連文盲在內的所有民眾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