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文章來源: ali882020-03-02 17:44:30

我隻就自己讀論語孟子說一些個人心得。

孟子說,“自有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就是說人類社會從沒有過像孔子這樣偉大的人物。我認為孟子的話至今仍然成立,孔子就是古今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古今一人,沒有之一!孔子思想,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組成部分,孔子給中華民族帶來文明之光,如朱子所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用比喻來說,像馬拉多納、喬丹這樣的體育天才,大概四、五十年才出一位,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天才,大概三、四百年才會出現一位,而孔子就是思想、哲學領域的天才人物,人類曆史上幾千年來也就出現過寥寥幾位,如同時代的老子,早一些的釋迦牟尼。

先聽聽孔子當時的弟子如何評價孔子。“子貢善言聖人”,是說自貢特別善於評價描述孔夫子。他說“夫子溫良恭儉讓”。當時有人不理解孔子,說夫子恐怕不如子貢你吧?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譯文】“譬如人家的圍牆吧!我的牆隻高及肩,人在牆外,便可窺見裏麵家屋之好。我們夫子牆高幾仞,若不得從大門進去,便看不到裏麵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能尋得我們夫子的大門的該是太少了!那位先生這樣說,也無怪呀。”

當有人詆毀孔子時,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譯文】子貢說:“不要這樣做!仲尼是不可詆毀的。他人的賢能,好比丘陵,還可以逾越;仲尼,就好比是日月,是無法逾越的。一個人即使想自絕於日月,對日月又有什麽傷害呢?隻顯出他不自量力罷了。”

又如《論語·子張25》篇,子貢說,“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譯文】我們老師是不可及的,好像天是不能通過階梯登上去一樣。我們老師如能獲得治理國家的權位,就像〔我們〕所說的:要百姓立足於社會,〔百姓〕就會立足於社會;要引導百姓,〔百姓〕就會跟著走;要安撫百姓,〔百姓〕就會來歸附;要發動百姓,〔百姓〕就會團結有力。老師活著很光榮,死了會使人悲哀。〔我〕怎麽能趕上老師呢?”

再看孔子最得意弟子顏淵的評價。《論語·子罕》: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譯文】顏淵感歎地說:“(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麵,忽然又像在後麵。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個十分高大的東西立在我前麵,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沒有前進的路徑了。”

因為這些弟子感覺到了孔子的偉大,他們把夫子的言行記錄下來,就成了論語這本書。我讀論語,感覺這些弟子們對孔夫子虔誠之至,恨不得把夫子每一句話甚至動作表情都記錄下來,然後“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那樣地跟夫子去學。他們天天受夫子教育熏陶,仍然覺得有所遺漏。如子貢就不無遺憾地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譯文】老師的風采儀度,世人可以聽得到。老師有關人性與天道的說辭,世人恐怕很難聽到。

再看後來的司馬遷“史記”裏對孔子的評論:“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我認為對孔子已經不能使用天才或教育家這樣的稱呼,最好的稱謂還是“聖人”。曆經兩千五百年,孔子和他的思想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雖然也有人不敬甚至貶損孔子,但是正如子貢所說,“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理解了孔子的偉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讀懂論語和孔子。論語本身實際上是平易近人,理解起來並不困難,但不意味著孔子的思想也是簡易的,甚至有人說孔子就是個平常人,被統治階級神化了。北大有個教授李零寫了本解讀論語的書《喪家狗——我讀〈論語〉》,序言中開始就說“在這本書中,我想告訴大家,孔子並不是聖人”。他說孔子就是一個失去了精神家園的喪家狗(homeless dog)。孔子是就是一個人,與聖無關。批駁這位教授的文章很多,我推薦“陳明:學界王小波或者王朔:我讀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我認為這位教授根本沒有讀懂孔子。他否定聖人的存在,其實他就像在說,馬拉多納會踢球,我也會踢球,沒啥差別,真是“多見其不知量也”。更何況,孔子是高高在上的另外一個級別。

講“論語”的書很多,我推薦錢穆《論語新解》和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已經被中國人讀了兩千多年,是中國人事實上的教科書。孔子和論語,造就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對於論語,無論精神上還是語言上我們都沒有隔閡,是我們觸手可及的精神寶藏,讓我們重新開始讀論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