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地中海郵輪行 (二)威尼斯
文章來源: 水星982023-06-21 00:21:47

    郵輪自威尼斯Trieste 港出發,經斯洛文尼亞的科佩爾,第三天一大早又回到威尼斯。由於時差關係沒有調正,我2點多就醒過來。百無聊賴,打開電視機,正好在上映湯姆漢克斯剛剛主演的電影《A Man Called Otto》。來歐洲的路上,飛機上已經看了一遍這個電影。隱約記得這個故事好像以前有個一個瑞典版,這個電影應該是美國的翻拍版。甭管怎麽說,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我都喜歡看,他給人留下的印象非常獨特,其個人氣質具有一種非常接地氣的平實和質樸感,仿佛身邊隨處可見的一個和藹可親的鄰居。與此同時,他的表演風格,卻又常常具有一種古怪、超現實的幽默感與詩意性。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湯姆漢克斯能夠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風格,水乳交融地合為一體,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讓觀眾過目不忘的經典銀幕形象。

  船5點多就停了下來,東方微亮,漫步走到甲板上,呼吸一絲充滿海風味道的新鮮空氣。舉目四望,怎麽也看不見一星半點的城市輪廓。這是到了威尼斯嗎?

   不一會,兩艘小船翩然而至,原來是接船上的旅客去威尼斯的擺渡船,本郵輪隻能停在外海上。每條擺渡船上隻能上幾十名乘客,因此郵輪上2000多名人員,隻能分期分批的乘坐幾艘擺渡船去威尼斯,水上航行時間接近一小時。鬧了半天,這郵輪名義上第1天從威尼斯出發,第3天回到威尼斯,而兩邊都離威尼斯島相距甚遠,有其名無其實。威尼斯2021年不準大型郵輪停靠本島碼頭的新規定,給我們這些遊客平添不少苦頭。離開溫哥華的時候,曾經擔心飛機晚點而趕不上郵輪,旅行社的小姐寬慰我們說,第3天船還要返回威尼斯,可以彌補,我們也堅信不疑,為此還少買了一項誤船保險。現在船停在外海上,連登船碼頭都不知何處,談何彌補?

   等待良久,終於跨進擺渡小船。坐在我們桌子對麵的是一對巴西母女,顏值極高。女兒瑞貝卡,明眸皓齒,超凡脫俗,應該是本船2000多名乘客中最頂尖的美女,在多倫多住了10年,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母親索菲婭一頭金發,隻能說葡萄牙語,她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斷對著你微笑。一路上與瑞貝卡聊得熱火朝天,擺渡船要航行一個小時,本來覺得很漫長枯燥,現在突然覺得是不是有點太短了。

                       

   擺渡船上回望郵輪,百味雜陳。

   擺渡船終於駛入了威尼斯,舊貌新顏,心潮澎湃。8年前初次拜訪水城的情景,瞬間湧上心頭。參考: 2015 歐洲之旅 (16)意大利之行 (上)--浮光掠影威尼斯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抵達本島,跨出碼頭,步行10分鍾到達一個天車站。幾十個人排隊在電腦屏幕上購買車票,類型眾多,票價不一。太座叮囑我買兩張一日遊通票,票價是25歐元。我在電腦上找了半天,隻看見有一項是20歐元的。不好意思讓後麵排隊的人久等,趕緊買了兩張上了天車,坐了一站就到了終點站。下了車到水上巴士碼頭,這票居然不能用了。原來是理解有誤買錯了票,而一站地兒隻要1.5歐元就可以了。沒有辦法,隻好重新買票。售票窗裏的售票小姐,陽光燦爛笑容可掬,用意大利語問了我半天,然後收了我19塊錢。給了我兩張應該是7塊5一張的水上巴士票,隻能用一個小時。看來我可真是老糊塗了,不管是自己用電腦買票還是通過售票人員買票,橫豎都是要交冤枉錢。

                                   威尼斯島示意圖

      威尼斯是建築在瀉湖之上的城市,由118座島嶼與160條水道所構成,主島猶如一條大魚之型,中間由一條倒 S 型的大運河所貫穿,各島之間由大約400座橋梁所連接。從地圖上看,威尼斯仿佛是一顆鑲嵌在美妙長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亞得裏亞海的波濤中熠熠生輝。這個不到8平方公裏的城市,被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隻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沿著威尼斯大運河,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和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裏大運河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

  水上巴士是威尼斯主要的水上公共交通工具。由於威尼斯大部分地區汽車無法通行,因此水上巴士就成了威尼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水上巴士有多條路線,主要以威尼斯大運河為路線主軸,也有一些路線以利多島或穆拉諾島等外島為目的地。旅遊旺季永遠是人滿為患。

   據統計威尼斯人口逐漸在減少,現在島上的當地居民已經很少很少,房子大部分是用來當旅店或租給在島上做生意的外地人。旅店的價格很貴,大多數是500歐元一晚上,還特別難訂。穿行在小巷邊,河岸上,不時可以看見幾撥提著笨重行李的人們滿臉通紅地行走,步履維艱,氣喘籲籲。猛然見到兩個來自北京的小兩口,提著大箱子,艱難萬分地跨過小橋,嘴裏一個勁兒的相互埋怨。那一瞬間實在想上去幫他們一把,可又怕人家懷疑我們是心生歹念。猶豫再三,未敢造次。

    威尼斯最具特色的遊覽項目貢多拉(Gondola),一字排開,整裝待發。貢多拉是一種船身為漆黑色的窄船,船頭和船尾向上彎,長約11米,寬約1.5米,船上會有一些華麗的裝飾。船主站在船尾,用一隻槳劃船,他們一般都會統一著裝,上身穿著條紋衫,下身是黑色的褲子,很有特色。

   

   貢多拉由船主私人所有,父子相傳。船可以進入水上巴士無法抵達的狹窄的水道,穿梭於小橋與房子之間。80大洋一船,最多六人,耗時30多分鍾。上次來威尼斯以及在拉斯維加斯威尼斯酒店都曾經乘坐過,坐在船上,徜徉水麵,聆聽著舵手的歌聲,何等愜意。可惜這一次逗留時間太短,無法領略昔日的快意,空有遺憾。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是威尼斯最重要的旅遊勝地,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廣場由公爵府、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鍾樓、行政官邸大樓、拿破侖翼大樓、四角形鍾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圍成的長方形廣場,廣場四周的建築從中世紀延續到文藝複興時代,風格雖不相同,但絕無違和感。

 

   廣場前這根立柱,頂部是長有翅膀的雄獅。當年拿破侖帶兵占領威尼斯,看中了飛獅,將其運回巴黎,多年後雄獅才重返威尼斯。如今戰亂不再,飛獅可安享晚年了。

   聖馬可鍾樓,樓高近百米,威尼斯最著名的地標建築之一,聳立在聖馬可廣場上,位於聖馬可教堂的前方。聖馬可鍾樓可以乘電梯登頂,在鍾樓頂部可以俯瞰整個威尼斯主島和周邊的瀉湖,天氣好的時候甚至可以看到遠處的阿爾卑斯山脈。

    鍾樓門口的青銅雕像,栩栩如生。

    登高遠望,極目楚天舒。

   聖馬可廣場仍然是遊人,鴿子和海鷗的樂園。上次來的時候看到有很多中東來的不良分子,兜售鳥食給遊客,然後高價索賞。這回做好了準備,誰知道一個惡人也沒看見,大感意外,撫掌偷笑。

     聖馬可廣場上最耀眼的是聖馬可大教堂,它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更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地。大教堂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複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威尼斯人把自豪、富足、輝煌傾盡於此,這裏是整個威尼斯的驕傲。

   返回火車站的路上,到處都是充滿特色的精品店,小食店和啤酒館。不時地駐足觀看,展開想象的空間,櫥窗購買。

    20歐元一張的車票,很榮幸又使用了一次,從火車站到碼頭,隻需一塊五的一站地。

   暮色將至,登上擺渡船。遙望著即將離去的威尼斯剪影,難舍難分。不思量,自難忘。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補記:堅持了快一天,最後沒能忍住,終於跨進五穀輪回之所。威尼斯啥都好,就是征收銀子不手軟。一下子又懷念起阿姆斯特丹飛機場的免費衛生間了。

                                     (照片借用於上次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