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瞎子阿炳的兩篇轉載文章,我的解讀
文章來源: Alabama2018-12-26 06:49:53

我在讀中學時有一位好友, 他擅長拉二胡。我們經常在一起玩耍,常常聽他拉二胡,尤其喜歡那首“二泉映月”, 印象最深。 現在,他是蘇州二胡的老前輩,任蘇州老年學校的教員,教授學生二胡。

最近, 在網上瀏覽,突然想聽聽“二泉映月”。很快, 就翻出了當今二胡大師閔惠芬遺作“二泉映月”,連聽三遍,如泣如訴,潸然淚下,震撼人心。

於是,有興趣讀一點有關瞎子阿炳的身世(原來讀過,早就遺忘了)的文章。 網上有關阿炳的文章不少, 我就挑了兩篇針鋒相對的文章, 轉載到我的博客中,有興趣的讀者已經讀到。 不過其中牽涉到的人物, 作者“冬苗”可能在世(估計已年近90歲), 第一篇文章的作者如果在世也已超過90歲了,陸文夫和阿炳都已千古, 很難考證。 我就這兩篇文章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孔之見而已。

1)第一篇是陸文夫去世後, 由他的一位朋友寫出發表, 敘述了作家陸文夫對沒有寫成阿炳的傳記而感到終身遺憾。 為了寫阿炳的傳記, 陸文夫幾次去無錫了解阿炳的生前情況,走訪了阿炳的妻子董催弟。 陸文夫認為其中幾個要點被電影“阿炳”和其他傳記歪曲了:a) 阿炳的眼晴並非為日本人弄瞎, 是由於他染上梅毒所致;b)阿炳的死因並非咯血而亡,是上吊自盡;c )  阿炳拉胡琴並非勤學苦練,隻靠悟性,同一曲子,每次拉都不一樣,任憑他即興發揮! d)“二泉映月”並非是阿炳所作,源出風月場中婊子和嫖客調情時,唱的淫曲《知心客》!

2) 第二篇是由一位叫“冬苗”的作者寫的“我所了解的瞎子阿炳與陸文夫”,他說陸文夫竟公然造謠,汙蔑天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 所有陸文夫所指阿炳的問題都不是事實。文章中說阿炳死於53年, 和事實不符, 多數文章指出阿炳死於50年,作家“冬苗”是記錯還是筆誤?

3)我既不認識陸文夫, 又不認識“冬苗”, 更不認識阿炳,讓我站在局外來認識這位民間民樂大師阿炳。 作家陸文夫並不認識阿炳, 是聽了“二泉映月”的二胡演奏才想起走訪阿炳。 他接觸到阿炳的身世之後, 有興趣給阿炳寫傳記。 陸文夫和阿炳無緣, 無怨, 無仇, 有什麽理由去造謠,汙蔑天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正像美國在處理案件時十分注意犯罪人的動機, 任何的作案都有理由和動機的。 “冬苗”作家如果說陸文夫公然造謠,汙蔑,要找到他汙蔑阿炳的理由和動機。

4)第一篇文章中提及陸文夫的夫人管毓柔、長女陸綺發的悼念信中提及,老陸一直想寫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的傳奇,耿耿於懷數十年,卻未能落筆,終乃憾事! 可見作家陸文夫想寫阿炳的傳記是認真的。 尤其, 文章中最後的一句話:“陸文夫還有一句話,我也順便記下:我們的文學與政治靠得太近了,始終糾纏不清,便出不了大作家; 尤其是人物傳記,千萬別信,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 我認為這句話說出了陸文夫遲遲沒有動筆的原因所在。他不願意為了塑造一個英雄人物而違背曆史的事實。

解放後文藝工作一般要求樹典型,讚英雄,不希望作家寫中間人物, 好像英雄人物是不能有缺陷的, 如雷鋒,董存瑞。 更有諷刺意義的是我在博客中曾經提到“白鹿原”中的女英雄白靈並不是如電視劇所說的戰死疆場,原著上說她是在軍隊的肅反運動中,畢政委認定白靈是國民黨間諜而被活埋。

這樣忠心耿耿的共產黨員,沒有倒在敵人的子彈下,卻犧牲於自己同誌的手中。 作者陳忠實以無畏的勇氣寫出了共產黨黨內鬥爭的殘酷性(據說, 白靈真有其人,真被活埋, 作者在白鹿原蹲點調查了6年之久。) 電視劇做出的改動,可以理解,為了顯示英雄的氣概或保證電視劇能夠通過審查。 才做出這樣的安排,符合當局文化工作的需要。正如這樣的改變或安排,陸文夫是不會願意的。

5)有關“二泉映月”從哪裏來的, 重要嗎? 文中所說:“‘二泉映月’並非是阿炳所作,源出風月場中婊子和嫖客調情時,唱的淫曲《知心客》!”我認為非常可能由於阿炳妻子的誤解。 因為,當時是由董催弟對陸文夫說的天津來的兩位教授錄的是《知心客》。 其實,作家“冬苗”也否認《知心客》是淫曲, 是和“二泉映月”完全不同的樂曲。

一首“二泉映月”, 現在已經風靡全國, 震驚世界。世界著名的日裔指揮家小澤征爾聽過中央音樂學院民樂係17歲的女孩薑建華的演奏,他以東方人特有的虔誠說:“這種音樂應當跪下去聽。坐著或站著聽,都是極不恭敬的。”演奏完畢,小澤淚流滿麵地站起來,對薑建華深情地鞠了一躬,說:“謝謝你的演奏,要是早一點聽到你用二胡演奏它,我是根本不敢指揮樂隊再演奏它的。”隨後又喃喃自語地說,“這是真正的天籟,是世界級名曲。”

6)據阿炳的妻子說:“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二人從天津來,錄了《知心客》等曲子,一個銅丸(銅錢)亦沒有撈到。”  這裏我要想說兩位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隻知道搶救民族音樂, 但沒有想到要搶救這位民族瑰寶, 阿炳!如果,當時把阿炳接到天津治療, 或就在無錫醫院就地治療,給予他們基本的生活保障,57歲的阿炳不致就此死亡, 不管他是咯血致死還是上吊而亡, 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可能搶救除了“二泉映月”之外的二三百首另外的樂曲。

7)阿炳, 一代中國民族的瑰寶, 長眠於地下,他仍活在人民的心中。真如臧克家的《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中所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他的樂曲將流芳百世,不僅在中國, 在世界。 十分感謝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徐誠領導的工作室設計了阿炳的塑像, 讓他的形象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阿炳的塑像阿炳的塑像

對於他的私生活上的汙點,和他對於中國民族音樂的貢獻, 不可相提並論, 同日而語。 有誰能相信一個偉人身上沒有汙點?人無完人, 金無赤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