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瞎掰漢族中國文化三教合一/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文章來源: TJKCB2023-10-31 11:35:48

漢族中國文化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What is the ruler to measure the high dimension of a culture? It is about survival: If a culture survives, it is high!

葛兆光瞎掰Xiābāi, 沒有人生活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In fact, historically,  三教 never 合一 for 信仰世界, but always divided.

遠方的湖 發表評論於 
作者在介紹一位德國學者的見解時說:可以把“文化”和“文明”做一個界定和區分,即“文化”是使民族之間表現出差異性的東西,它時時表現著一個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因此,它沒有高低之分。而“文明”是使各個民族差異性逐漸減少的那些東西,表現著人類的普遍的行為和成就。換句話說,就是“文化”使各個民族不一樣,“文明”使各個民族越來越接近。
這位德國的學者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所擁有的精神和物質成果的總和,包括宗教信仰、價值觀念、行為規範、風俗習慣和藝術文化等。“文化”並不是使民族之間表現出差異性的東西,因為不同的文化中有相同或相似的內容。
文明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發展到某個曆史階段的成果的總和,因此不同的文明有高低之分,文明也不會使各國民族越來越接近。
中國的文化骨子裏就是一種封建文化。

Ref: 

葛兆光:我非常擔心有些人奇怪的“中國文化優越感”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46179 次)
  
 

 



葛兆光,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現為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曆史係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屈服史圾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東風:晚清民初思想、宗教與學術十論》等。

 
 

我今天講的這個題目,是一個很普通的題目——什麽才是“中國的”文化。略微有一點特別的是,我把“中國的”這三個字加了引號,因為我主要討論的是,究竟什麽才能算中國的文化。

為什麽要討論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從晚清以來,一直到現在,關於中國文化的討論是非常多的,從林則徐、魏源“睜開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的“文化熱”,我們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為什麽我們今天還要來討論這個問題呢?這是因為我有以下幾個特別的考慮,先向大家“從實招來”。

第一,是我們過去對中國文化的討論,或者給中國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我們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詞,可是說實話,你聽完了,不知道他在說什麽,這不符合一個曆史學者的習慣。我今天要給大家講得具體一點,就是什麽才能算“中國的”文化。

第二,我也有我的擔憂。最近這些年,很多人熱衷於談論中國文化,諸如“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國文化在世界上有多大的意義”,等等。可是,很多人在談論“中國文化”的時候,首先會把它“窄化”。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可是有人卻把中國文化窄化為漢族文化,然後又窄化為漢族裏麵的儒家文化,然後再窄化為他認為是正統、經典的儒家文化,這樣就使得我們對什麽是中國文化產生誤解。

第三,我現在非常擔心的是,當我們討論“中國文化”的時候,有一些人帶著一種很奇怪的、不知道從哪兒來的文化優越感。因此,在所謂“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就會有一種錯覺,覺得我們中國文化優於其他文化。其實,文化是一種現象、一種特征,文化無高低,民族無貴賤。因此,我們現在需要理性地、曆史地、自覺地認識中國文化,這樣才能夠和各種民族、各種文化有互相交往、互相理解與平等的態度。

 中國文化典型的五個特點

我今天希望能夠講清楚的是,什麽才是典型的中國文化。換句話說,即中國文化的特點,什麽在中國比較明顯,在外國不太明顯,什麽在中國有,外國沒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它稱作“中國文化”。但是,我這裏還要作一個界定,下麵講的主要是漢族中國的文化。

第一個是漢字的閱讀、書寫和通過漢字思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現在全世界除了極少數,像中國雲南納西族的東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為基礎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隻有漢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著直接的聯係。漢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這個在古代中國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說法,這就是最基本的漢字單位“初文”。這是古人通過圖像,直接描繪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這些字不夠,就加上會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標誌意義的符號。比如說刀口上加上一點,就是“刃”;爪放在樹上,就是“采”;牛被關在圈裏麵,就是“牢”。會意還是不夠用,就加上聲音,成為形聲字,比如說江河鬆柏等等。基礎的漢字主要是這三類,當然六書有六種,但主要的是這三類。大家可以看到這三類,基礎都是形。因此,用漢字來說話、思考、閱讀、書寫,就會帶來很多特征,可能會有一些重感覺重聯想、但語法相對簡單的特點。

我經常舉一個例子,中國人對於“文”和“字”,有一種自然的感受和聯想。古代的“人”字,一看就是人,如果這個人嘴巴朝天,就是“兄”,兄原本不是兄弟的兄,是慶祝的“祝”,人的口朝天是向天“祝”和“咒”的意思。人的嘴巴朝前,又是什麽?是哈欠的“欠”。但這個嘴巴如果掉到後麵呢?就是既然的“既”,這是吃完了不吃了,所以是“既”,即已經結束了的意思。漢字都非常有意思,它形成了中國文化很多特點。簡單地說,漢字的使用帶來了書法的發達、詩歌聲律的發展,比如對偶、平仄等,這些都是單音節的漢字才有的。在古代中國,漢字這種以象形為基礎的文字,曆史上沒有中斷,延續到現在,它對我們的思維、閱讀和書寫,都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了東亞,形成了所謂的“漢字文化圈”。

第二個特點,是“家、家族、家國以及在這一社會結構中產生的儒家學說”,這是非常有影響的。我上課的時候,尤其是給外國學生上課的時候,要出一個題,這個題就是,賈寶玉應該管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叫什麽?外國人總搞不清楚,他們說sister,我說,沒那麽簡單,用中國話來說,是表姐、表妹,但是,還是沒那麽簡單。嚴格說,林黛玉是賈寶玉的姑表妹,薛寶釵是賈寶玉的姨表妹,史湘雲隔了兩代了,更遠的表妹。為什麽中國稱謂這麽複雜呢?這是因為中國的家、家族、家族共同體,要想有秩序,必須把遠近親疏關係界定得非常清楚,這就涉及到中國倫理原則和等級秩序。



紅樓夢劇照

簡單地說,這裏其實就是兩個原則,一個是“內外有別”,父母夫妻之間,分內和外,也就是說,女性的親族和男性的親族,等級遠近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黨,同姓;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黨,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爺爺奶奶是內,在古代中國,是分得很清楚的。第二個原則就是“上下有序”,必須講清楚上下,伯仲季叔,分得清清楚楚,不能亂。這兩個原則,在喪服製度上表現得最明顯。一個人死了之後,在這個人的喪禮上穿什麽衣服,一方麵表示你和死者關係遠近如何,一方麵通過喪服,把一個大的家庭、放大的家族、更大的家族共同體聯結起來。而中國的家庭、家族、家族共同體再放大,就是國家。

西方不論是country、state都沒有“家”的意思,中國偏偏有“國家”和“家國”,因為在中國觀念世界裏麵,國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縮小的國,上下有序、內外有別的倫理在國家層麵上也是非常嚴格的。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有了儒家學說。

第三個,漢族中國文化裏麵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樂皇帝、雍正皇帝不約而同講過幾乎相同的話,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說,儒家管社會治理,佛教管精神修養,道教管身體修煉,三教看起來蠻融洽的。其實從曆史上看,這個道理很簡單,在中國,佛教道教沒有絕對性和神聖性,所以很難看到宗教之間的辯論,也不大會有宗教之間的戰爭。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

第四個特點,是中國最有趣的陰陽五行。陰陽不說了,五行有兩大原則。一個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是相生的輪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是相克的輪轉。第二個原則是,五行可以串聯萬事萬物,比方說,五行可以配五方,東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黃;可以配五聲,宮商角徵羽;還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鹹,等等。把萬事萬物連成一個大網絡,這是我們先人對宇宙萬事萬物認識的知識基礎,大家現在學了科學,對這個有懷疑,但是在古代,這就是我們理解世界最關鍵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還產生了一整套知識和技術。



第五個,是中國天下觀念,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中國古代的世界觀,跟其他國家和民族很不一樣。古代中國人有一個宇宙想象叫做天圓地方,就是天圓如倚蓋,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圓的,像鬥笠一樣,地像圍棋棋盤一樣。天的中心在哪裏呢?古人想象在北極。古人夜觀天象,視覺裏天在轉,地不轉,因此“天道左旋”,當你麵朝北的時候,天是朝左轉的,你會感覺有一個地方始終不動,這就是北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極點。古人認為大地的中心在哪兒呢?“洛者,天之中也”,洛陽是大地的中心。這是因為這套觀念形成的時候,大概是東周,那時候王都在洛陽。洛陽最了不起,特別是,到了夏至那天,“日下無影”。所以,古代中國人以洛陽為中心。想象中一圈圈放大,這就是大地的形狀,所以有“九服”或者“五服”的說法,每服五百裏,兩邊各有五百裏,就是一千裏,“五服”就是五千裏,大地就是這麽方方的。

但是,從這裏形成的一個觀念很重要,就是越在中心的人,文明程度就越高,越在邊兒上的人,文明程度越低,這就是南蠻、北狄、東夷、西戎,中國很早形成了“華夷觀念”,認為中國人是文明人,周圍人是野蠻人,野蠻人要接受文明人的教化,就形成了一套“天下觀念”,即以我為中心想象世界。這個想象和觀念逐漸發展,不僅成為一種民族誌、地理誌裏麵的文化觀念,也形成了政治製度即“朝貢體係”。



唐·閻立本 職貢圖

這五個方麵如果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非常明顯的屬於漢族中國的文化。可是,需要再次強調的是,現代中國是五方雜糅形成的,就連漢族本身,也是五方雜糅的。從秦漢到隋唐,其實不斷有外族進來,漢族也是逐漸吸納、融合、雜糅了其他民族才形成的。

我一直在講,中國文化是複數的文化,不是單數的文化。如果你沒有這個觀念,可能成為盲目的文化自大。

 不同以往的文化轉型

曆史上,中國在很長時間,總是“在傳統內變”,主流文化始終還是在漢族文化傳統係統裏麵作調整,這是因為在古代中國,無論是佛教、三夷教、伊斯蘭教,還是明清天主教,始終沒有任何文化可以挑戰和改變這個漢族中國文化,所以,變化都是在傳統內部的調整、適應、改革、變化。但是,到了晚清,由於堅船利炮、西力東漸的原因,中國不得不“在傳統外變”,不得不越出傳統,文化就麵臨危機。

從1895年到1919年,這是中國思想和文化轉型最重要的時段,在這個時段你會看到很多變化,比如說皇帝變成了總統,滿清帝國變成了五族共和的民國,傳統帝國不得不變成現代國家;廢除科舉,興辦學校;開設議會,建立政黨;剪去辮子,穿上洋裝;不再叩拜,改成握手;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破除迷信,崇尚科學;解開束縛,走出家庭。以前所謂的“三綱五常”變了,變得很徹底很厲害。麵對西洋和東洋列強,中國人處於一種焦慮和緊張的心態中。以前那種很自信、很安定的樣子已經很難看到了,優雅、寬宏和從容,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清末民初的北京

相應地,剛剛我們講的漢族中國的文化的五方麵也出現了變化。

雖然大多數中國人仍然在用漢字,但現代漢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提倡白話文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要普及識字率,提高國民的文化程度。但是,也出現了一個新舊文化斷裂的問題。以前的書麵語言,也就是文言,它代表典雅、禮貌和尊嚴,也代表著有教養、有文化,現在不再有了。當以前的口語變成書麵語言之後,使得雅言和俗語失去等秩,同時也使雅、俗不再有分別。我不知道大家現在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從白話文成為主流之後,寫信已經不再有典雅方式了,電腦普及,網絡流行,語言和文化的格調都沒了。比如說,學生給我寫信也不署名了,最後來一個“嗬嗬”,雅俗之間已經沒有區別了。



第二,現代漢語摻入了太多現代的或西方的新詞匯,這些詞匯進來以後,使得我們通過語言感知的世界已經變了。第三,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提倡簡體字,使得文字和原來的形象之間的距離更拉大了。簡體字雖然方便學習,但是離開原來的“形”,越來越像抽象符號,傳統漢文化裏麵,通過形象的文字思考、書寫和表達的這個因素,就發生了問題。

第二個,家、家族、家國,以及儒家學說,也出現了問題。雖然現代中國尤其是鄉村仍然保持著一些傳統家庭、家族組織,中國人至今還是相當看重家庭、看重親情、服從長上,但是,城市化、小家庭化、人口流動,使得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結構關係發生了變化。過去那種密切的、彼此依賴的鄰裏、鄉黨、家族關係,已經在現代化過程中逐漸消失了。因此,儒家家族倫理與國家學說,也逐漸失去了原來的社會基礎。



流動人口

第三個是信仰世界。自從晚清以來,儒家在西洋民主思想的衝擊下,漸漸不再能夠承擔政治意識形態的重任,佛教與道教也在西洋科學思想的衝擊下,受到“破除迷信”的牽累,逐漸退出真正的精神、知識和信仰世界,越來越世俗化、體製化和旅遊化。因此,傳統的信仰世界也在危機之中。

第四個是陰陽五行,在科學的衝擊下也越來越難以維持,它在現在已經不能完整地解釋世界萬事萬物了。陰陽五行學說,現在基本隻在中醫、風水、食補等領域裏麵還保存著。在整個現代的知識係統裏麵,它已經到了很邊緣的地方。

第五個是“從天下到萬國”,基本的世界觀念變了。隨著晚清以後西洋進入東方,不僅摧毀了原來中國的天下觀念和朝貢體製,也重新界定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古代傳統裏麵的宇宙觀、世界觀、朝貢或冊封體係,已完全不現實了。

上述變化說明,中國文化——尤其是漢族中國文化——已經處在一個需要重新認識和重新理解、重新更新的時代。

“文化”與“文明”有何區別

我今天一再強調,各種文化沒有高低,隻有文明是程度不同的。在這樣一個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能才會緩解長期以來的焦慮和緊張。我這裏想引用一位德國學者伊裏亞斯的見解,他在《文明的進程》這本書中提出,可以把“文化”和“文明”做一個界定和區分,即“文化”是使民族之間表現出差異性的東西,它時時表現著一個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因此,它沒有高低之分。而“文明”是使各個民族差異性逐漸減少的那些東西,表現著人類的普遍的行為和成就。換句話說,就是“文化”使各個民族不一樣,“文明”使各個民族越來越接近。



我們習慣把文明看成一種擺在我們麵前的現成財富,但在埃利亞斯看來,“文明的表現”絕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種過程,是曆經數百年逐步演變的結果,是心理逐步積澱規範的結果。傳統社會學把人和社會看成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實體,而作者推翻了這種兩分法,提出兩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觀的社會和微觀的人之間的互動激蕩形成了個人、國家乃至社會的整個文明的進程軌跡。

接下來伊裏亞斯又指出,“文化”是一種不必特意傳授,由於耳濡目染就會獲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氣質,而“文明”則常常是一種需要學習才能獲得的東西,因而它總是和“有教養”、“有知識”、“有規則”等詞語相連。就好像說,我們經常拿著球來玩,這沒問題,但是對不起,一旦你上了籃球場就不能用腳隨便踢,上了足球場就不可以用手抱(除了守門員),很多人在一起玩就要有規則。雖然“文化”是讓你隨心所欲表現自己特色的,但“文明”是給你一些限製和規則的。如果這樣理解“文明”和“文化”,我們就不必對全球化和現代秩序恐懼,也不必擔心我們的文化會被侵蝕掉,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在普遍的文明和規則中,守護好獨特的文化和傳統。

再接下去,我還必須說明,各個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現出一種對異質“文明”的抗拒。毫無疑問,文明始終是在不斷侵蝕文化,我們承認這一點,因為“文明”常常是在前進的,時時表現著殖民和擴張的傾向。也就是說,“文化”與傳統有關,它是特殊的,而“文明”與未來有關,它是普遍的。這兩者怎麽協調?

我們今天講漢族中國文化的特點,那麽,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一個普遍文明規則下,能夠保存好特別的文化,同時在現代文明的時代,能夠理解這些文化在曆史中的合理性。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片頭日晷

比如說,我們在接受和讚美科學的同時,對於陰陽五行能不能有一些同情的、曆史的理解?又比如說,我們在接受普遍的法律和製度的時候,能不能夠對傳統中國的家、家族、家國的倫理和道德準則有一點曆史的理解?再比如,我們能不能在接受新的文明的時候,對傳統宗教也能夠有一些溫情?同樣,我們能不能夠在接受萬國平等原則的同時,也能對中國人理解世界的曆史習慣有一點點理解?我本人是研究曆史的,我一直認為,無論是文化還是文明,我們必須要在曆史當中看,我們承認曆史是變動不居的,我們回過頭去看文化,麵向未來看文明,對兩者都要有同情。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至於作者提到的國家一詞,這個近代詞匯日文中也有,所以可能是從日文中引用的把?。。
但國家其實是近代概念,國就是家。。
而家國,天朝自古就有,國是自己家的。。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這個作者很有水平,既批評了天朝上國的高曼,又強調了中國家族紐帶文化的深厚,確實再沒有一個國家比中國人更注重家族親情了,但也帶來壞處比如裙帶關係任人唯親。。

看了紅樓夢劇照又讓人感概,八十年代的紅樓夢,現在也沒有能超越的,雖然更有錢更精致更奢華,但就是沒有那種文化韻味了,雖有少數精品,但大多數感覺都是浪費資源。。
曾經相逢 發表評論於 
文化的積累就是文明。
有文明的人,會約束自己的欲望,與人和諧相處。
例如新冠流行的時候,主動戴口罩。
caolucy9 發表評論於 
這裏有人揭露過多次了:吃狗食的三本正經是個螞騋種的南蠻蠻夷,和越南老撾人同種同宗,根本和我們漢人不是一個種!三本正經螞騋種蠻夷的祖上幾千年來從來沒建立過一個王朝,世世代代當我們中原漢人的殖民奴和亡國奴,卻總不要B臉冒充我們漢人說事情,挑撥離間,南蠻子猥瑣的特性。原來三本正經這劣等南蠻狗是被滿洲人幹它老婆生出來的,幹它奶和它媽生出了它爺和它爸,所以菜這麽賤,吃狗飯的大部分都是這種人,嗬嗬
caolucy9 發表評論於 
這裏有人揭露過多次了:那個三本正經是個螞騋種的南蠻蠻夷,和越南老撾人同種同宗,根本和我們漢人不是一個種!三本正經螞騋種蠻夷的祖上幾千年來從來沒建立過一個王朝,世世代代當我們中原漢人的殖民奴和亡國奴,卻總不要B臉冒充我們漢人說事情,挑撥離間,南蠻子猥瑣的特性,三本正經這劣等南蠻狗肯定說被滿洲人幹它老婆生出來的,幹它奶和它媽生出了它爺和它爸,吃狗飯的大部分都是這種人,嗬嗬
馬甲飄飄 發表評論於 
“為什麽中國稱謂這麽複雜呢?這是因為中國的家、家族、家族共同體,要想有秩序,必須把遠近親疏關係界定得非常清楚,這就涉及到中國倫理原則和等級秩序” 。這教授不懂裝懂!中國人稱呼分這麽細原因很簡單:中文每個字都有含義,同樣的意思由較少的音節即可表達,所以允許我們用這麽多稱呼。外語根本做不到,外語即使可以表達那層意思,也因為音節太多而無法用作稱呼。
三本正經 發表評論於 
韃子就別來湊熱鬧了,你母親說不定是你奶奶
chineseinLA 發表評論於 
基本認同作者的觀點。現在所謂“中國文化”說穿了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曆史上有被看作“一尊”般的存在。是當時華夏大地的普遍認知。可把這樣“為我獨尊”的觀念放置現今的世界未免不妥。曾幾何時,與中國曆史上的封建王朝比肩的那些西方帝國一個個都衰敗滅亡了。給中國的借鑒就是必須隨著世界格局與時俱進。向著更文明的方向發展。如果把中國繼續維持封建帝製一味推崇“中國文化”則是逆世界潮流發展了。
player2 發表評論於 
漢人是個文明落後的民族。服裝發型落後:漢服是胡服騎射胡人學來的,漢族男人披頭散發和盤頭習俗還是石器時代原始人的打扮,美國華盛頓曆史博物館展示的山洞原始人的雕像就是盤頭加披頭散發,筷子就是拿樹枝的延續。文字落後:象形文字是兩河流域8千年前淘汰的落後文字。語言落後:隻會動物般發單音,所謂的雅言如蛙鳴鳥叫,現代漢語詞匯的85%特別是科技和社會科學詞匯機會都是從日本傳來,證明了古代中華文明連這些科技文明術語的概念都沒有,可見極其落後。農業落後,漢民族自稱是農業文明,可是中國古代隻能耕種今天農作物種類的15%,是一個非常原始簡陋的農業文明,這15%的農作物還有約10%是從西域和西亞傳來,今天農作物的85%都是明末清初從外國引進的。中國古代簡陋粗燥的農業文明,和周邊民族的畜牧 農耕 手工業的綜合經濟比,毫無優勢而言,反而是落後的,這也是胡人的軍隊可用裝備全金屬的重甲步兵和全甲騎兵而漢族軍隊沒有這個能力而經常戰敗的根本原因。中華文明自古落後,看看古羅馬希臘的建築雕塑藝術哲學科學軍事戰陣藝術共和製度到了明朝都趕不上,明朝落後了西方二千多年,到現在漢人還是愚昧落後,沒有邏輯,好賴不懂 就會意淫和甩黑鍋,被全中國各族人民和全世界文明社會蔑視的還沒開化的蠻夷民族
FreeEnergy95 發表評論於 
教授的文章不是寫給不認同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人看的
偶偶地來一發 發表評論於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孟子和諸多學派論戰皆占上風。最落後的糟粕能這麽牛嗎?

wumiao 發表評論於 2023-10-30 19:34:26中國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落後的文化糟粕。
想不開1 發表評論於 
人民中有有文化的人,國家沒有什麽文化。
wumiao 發表評論於 
中國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落後的文化糟粕。
偶偶地來一發 發表評論於 
這個說法不對。科學技術和文化不是一回事。你要是說美國有好萊塢百老匯所以有優越感還比較靠譜一些。

有文化的人品嚐百年前工藝製成的82年拉菲。體會一下吧。

春風春雨88 發表評論於 2023-10-30 18:47:06
因為現代化是美國人開創的: 晶體管半導體芯片, 電話電視電腦, 互聯網,手機,IT 所有這些都是美國和西方開創出來的!!!!! 憑什麽不能有一點優越感?
InNorthTexas 發表評論於 
連花清瘟優越感。
春風春雨88 發表評論於 
vincentsjtu 發表評論於 2023-10-30 16:33:00
地球人可以忍受美國文化優越感,為何不能忍受中國文化優越感呢?中國教授普遍太自卑了
--------------
因為現代化是美國人開創的: 晶體管半導體芯片, 電話電視電腦, 互聯網,手機,IT 所有這些都是美國和西方開創出來的!!!!! 憑什麽不能有一點優越感?
遠方的湖 發表評論於 
作者在介紹一位德國學者的見解時說:可以把“文化”和“文明”做一個界定和區分,即“文化”是使民族之間表現出差異性的東西,它時時表現著一個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因此,它沒有高低之分。而“文明”是使各個民族差異性逐漸減少的那些東西,表現著人類的普遍的行為和成就。換句話說,就是“文化”使各個民族不一樣,“文明”使各個民族越來越接近。
這位德國的學者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所擁有的精神和物質成果的總和,包括宗教信仰、價值觀念、行為規範、風俗習慣和藝術文化等。“文化”並不是使民族之間表現出差異性的東西,因為不同的文化中有相同或相似的內容。
文明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發展到某個曆史階段的成果的總和,因此不同的文明有高低之分,文明也不會使各國民族越來越接近。
中國的文化骨子裏就是一種封建文化。
searover 發表評論於 
文不對題。論點支離破碎。
Parkbrooke 發表評論於 
這個”大菠蘿蛋”真是個混蛋,把這個到處貼!
照妖鏡007 發表評論於 
昂撒人長久以來一直認為自己是天選之人,優越感不是一點點爆棚
vincentsjtu 發表評論於 
地球人可以忍受美國文化優越感,為何不能忍受中國文化優越感呢?中國教授普遍太自卑了
天台坐客 發表評論於 
樓下先關心一下人是什麽吧,學一點做人的皮毛也不枉來這世界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