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記錄自己對所讀的感悟評判想法和構思
文章來源: TJKCB2016-10-27 12:55:22

隨時記錄自己對所讀的感悟評判想法和構思

此外,本書還教會我在做研究的過程中,學會記筆記十分重要,因為正如書中所說:寫作有助於記憶、寫作有助於理解、寫作有助於獲得新的觀點。尤其是在讀文獻的時候,不僅要摘錄所讀文獻的經典,按照學術性論文的要求和規範去寫,更應隨時記錄自己對所讀文獻的感悟甚至是評判,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自己心中產生的想法和構思等。

《研究是一門藝術》閱讀筆記

已有 142 次閱讀 2016-10-27 05:59 |個人分類:學習筆記|係統分類:科研筆記|關鍵詞:研究,藝術    推薦到群組

《研究是一門藝術》閱讀筆記

By CHEN-YF

一、本書簡介

《研究是一門藝術》是2009年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韋恩·C·布斯、格雷戈裏·G·卡洛姆、約瑟夫·M·威廉姆韋恩·C·布斯(Wayne C.Booth)芝加哥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他們三位曾在芝加哥大學聯合講授高級寫作課程。在經過認真討論確立本書的大綱及計劃後,他們分工撰寫各章,然後互換,每人對其他兩人的部分進行修改,幾輪過後才形成定稿。本書因此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成為一部經典。本書介紹了一種環形研究過程:思考-寫作-修訂-重新思考,並提出了在尋找話題、製定計劃、收集資料、組織論據、起草初稿、修改潤色等各個環節中貫徹以讀者為中心原則的具體方法。

二、經典內容筆記摘錄

研究者走的從來都不是一條“找題目-建立假說-整理注釋-撰寫及修改研究報告”的直線進程。真實的研究過程是不斷反複往返的,有時前進一兩步,有時又退回來,接著可能又向前邁進,並預想著尚未開始的步驟。

研究工作的複雜性。主要事項包括

1.如何將模糊的興趣轉為一個值得提出和解決的難題;

2.如何建立一個論證,並讓讀者接受你的觀點;

3.如何預知那些思維縝密且有批判力的讀者的不同意見,並適當地加以回應;

4.如何撰寫導言和結論,回答這個最棘手的問題:“那又怎樣?”;

5.如何從讀者的角度閱讀自己的作品,因而知道該什麽時候以及如何修改你的研究報告。

研究、研究者與讀者

開始一個研究計劃。需要考慮的問題:我要如何找到一個題目?我要去哪裏找到有關這個題目的信息?當我找到相關信息時,又該如何處理?等等甚於此的問題。

製定研究計劃。有了一個研究計劃,研究總會穩健切實地逐步進行,不管計劃多麽的粗糙,計劃就相當於是給研究者引路的明燈。

研究的價值。研究讓你直接體驗新知識是如何依靠問什麽問題和不問什麽問題(或問題意識)而產生,而呈現研究的標準格式,還有你所提到問題以及你所提供的答案。研究者可以享受解決問題時所帶來的愉悅,發現沒有人知道的滿足感,以及對於豐富人類知識與理解貢獻一己之力。

以書麵形式來思考(研究的用處,公眾的及個人的)。

做研究要懂得多記錄,將對研究有益的東西記錄下來,這是有原因的。

1.寫作有助於記憶。對大多數研究者而言,隻有借助寫作才能策劃和執行他們的研究計劃——整理原始材料、研究概述、記錄實驗注釋、擬出大綱等等。

2.寫作有助於了解。寫作可以協助了解研究結果。當你以新的方式安排及重新安排研究的結果時,你會發現新的關聯、對比、複雜性及意涵。寫作有助於對所發現的有更好的理解,以及從中發現更寬廣的意義,進而豐富你的思考。

3.寫作可以獲得新的觀點。寫作可以把你腦袋裏的思維變成文字,進而以更清楚的書麵形式把自己的思考看得更清楚,而這種書麵形式會讓你的觀點更清晰,並且不至於過分誇張。

為何要有一份正式的報告?

一份正式的報告是進行研究的前提。學習做研究不會讓你成為老師的複製品,它會改變你的思維模式,不過卻是以一種賦予你更多思考模式的方式來改變你。學習用讀者期待的方式撰寫研究報告,是以別人的標準和價值去檢驗你的想法,進而讓你更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想法。通過借由想象,然後符合他人的需求及期待來達到一個目標:創造一種你與讀者之間的協議,即我們所謂的修辭團體。

總結:撰寫研究報告是以一種書麵的方式思考,不過是以讀者的角度來思考。如果寫作時心理惦記讀者,就會賦予自己的想法一個必須且該有的重要關注。你把那些想法從自己記憶與願望的糾結中解開,因此你和其他人能夠更完全地探索、延伸、組合及了解它們。從讀者的角度以書麵形式思考,會比其他形式的思考更仔細、更能持續、更能調和不同的觀點;換言之,更為深思熟慮。

與讀者建立聯係(重新創造你自己與讀者)

作為一個研究者,你得把自己變成一個“了解別人需要知道什麽的人”,而且把讀者視為一群“不知道卻需要知道什麽的人”。然而,與讀者建立穩定的研究關係的第一步,是提供比他們已經知道的事實更多的東西。比如:我找到了一些真的很有用的東西;對你很重要的實際難題,我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案;我找到了一個對你而言很重要的問題的答案等等這些都是讓讀者對你的研究感興趣的點。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本身的原始目的不在於解決實際問題,而是在於解決一個概念性的問題,相關的知識尚不完整或人們對它有錯誤理解的概念。(有些研究者將其稱為純理論研究,與此相對應的是應用研究)

搞研究應該要有團隊意識,懂得合作才能更加保證研究的量和質。

成功合作的三個關鍵:

1.經常討論:多創造一些討論的機會,討論的問題可以是研究的問題、預期會提出的觀點,以及支持這個觀點的證據等。

2.容許異議:不要期待在每個議題上都可以獲得百分之百的同意,成員之間可能在某些細節上有不同意見,甚至有時會非常激烈。為了解決這些異議,每個人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而在這個過程中,即有助於異議的解決,集體的思考又可以使效果達到最好。

3.組織與規劃:團體中應該指定相應的負責人員,比如主持人、推動者、協調者或組織者等等,這樣有助於研究能順利進行。

團體工作的三種策略:

1.分工委派:當工作可以依每個人的專長分配時,這個策略最為合適。這個策略相當倚重每個人能及時完成他的部分,如果其中一個人沒有完成,則所有的進度都會停止。

2.同步進行:這個策略適合關係密切的小團體,在充裕時間內進行目標清楚的研究計劃。

3.輪流接下來:這個方式在團體成員是互補而不是互相矛盾時才行得通。

處理因經驗不足而無法避免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做一下幾件事:

1.要知道不確定感和焦慮是無法避免的;2.借隨時書寫去掌控主題;3.把整個過程分成可處理的數個步驟去了解整體,但要知道哪些步驟是互相支持的;4.期待你的老師能了解你的努力;5.設定實際的目標。

提問題,找答案(規劃你的研究計劃)

1.找到一個題目,而這個題目要具體到你可以掌握足夠的相關信息;

2.提出與該題目相關的問題,直到你發現某些引發自己興趣的問題;

3.決定你的讀者會期待你用什麽類型的證據來支持你的答案;

4.決定你是否可以找到那些數據的來源;

總結:邊進行邊寫作,將會激發你最好的批判思維,讓你更加了解你的原始材料,更有效率地完成文稿。做研究並非像在有熟悉目的地、有清楚標誌的路徑上遊曆,比較像是在茂密的森林中摸索,迂回地尋找某個在未尋回之前不知為何物的東西。

從題目到問題、從興趣到題目、從廣泛的到明確的題目、從明確的題目到問題、為你的題目命名、加上一個問題、為你的問題賦予動機、找到題目。

實際難題和研究難題(見圖)。

日常的研究通常不是從空想一個題目開始,而是從解決一個碰巧遇到的實際難題開始,當解決方案尚未明朗之前,你會提出一些問題,希望這些問題的答案有助於解決原先的難題。然而,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你必須提出一個其他形式的難題並加以解決,這個難題即所謂的研究難題。雖然研究難題經常起於實際難題,你卻無法因為解決了研究難題而解決實際難題。例如:

實際難題:我的刹車器開始發出尖銳的聲音

研究難題:哪個地方可以馬上把刹車器修好呢?

難題在研究領域有其特殊的意義。(難題的共同結構)

實際難題和研究難題有相同的基本結構,包括兩個組成部分:1.一個處境或情境。2.該情境會導致令人不悅的後果,而這樣的損失是你不想承擔的。

一個研究難題的第一個組成部分,是你不知道但想知道的某些事物。

純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

當一個研究難題的解決方案對世上的實際難題沒有明顯的實用性,而隻和研究者團體的學術興趣有關時,我們就稱此為純理論研究。而當一個研究難題的解決方案的確具有實際上的重要效果時,我們就稱此為應用研究。

從難題到原始材料

如果你已有了研究問題,且至少有一個似乎合理的答案,(哲學家稱之為試用假說)便可以開始搜集數據來加以檢驗。

三種原始材料

1.初級原始材料:初級原始材料就是你正研究的那個時期或作者縮寫的原典。這是與你寫作直接有關的材料,即所謂原始材料。

2.二級原始材料:是以原始資料或初級原始資料為基礎的研究報告,可能是書籍或論文。你可以引用或引證這些原始資料來支持自己的研究。

3.三級原始資料:通常是以二級原始資料為主的書籍或文章。

滿足以下特征的原始資料更容易讓讀者接受:

1.原始資料由信譽良好的出版社出版;2.出版社的出版品都經過該領域專家的審查;3.作者是有名望的學者;4.原始資料是最新的;

原始資料的篩選及來源:一般參考書籍、專業參考書籍、研究指南、圖書館的館藏查詢、在書庫裏、在線數據庫、在互聯網上尋找原始資料、直接向人們搜集資料、作為參考來源的專家、作為初級原始資料的民眾。

閱讀原始資料的三種用途:閱讀以找出難題、閱讀以找出論證、閱讀以尋找證據。

廣泛而批判的閱讀、保留你的發現、記錄完整的參考文獻數據、寫下完整的注釋、厘清著作權的歸屬、厘清前後文的語境、運用評論與關鍵詞來組織你的想法、取得協助。

提出可靠論證:將觀點建立在理由的基礎上、將理由建立在證據的基礎上、承認與回應其他看法、為理由的關鍵賦予證據。  

運用理由來規劃你的論證。

顯示證據的關聯性。

規劃中避免四個陷阱:

1.不要圍繞作業來組織研究報告。2.不要隻是概述原始材料。3.不要圍繞數據的主題來組織報告。4.不要圍繞研究中的情節來組織報告。

撰寫草稿的計劃:決定在何處陳述主要論點、規劃一個暫時性導言、組織報告的主體。

千萬避免的陷阱——抄襲:界定抄襲、避免直接的文字抄襲、避免想法上的抄襲、間接的文字抄襲。

修改論文的組織架構與論證:

1.具體指出外在架構及主要論點;2.具體指出主要章節及其論點;3.診斷主題的連續性;4.再做整體診斷;5.修改論證。

三、對“研究”本位的理解

提起“研究”這個字眼,很多人都不陌生,我們常常聽到某人要搞某某科研的研究之內的話語,亦或是某某又在某科研方麵獲得了多大成就......

那研究究竟是什麽?我想說研究本身並不是像許多人理解的那麽片麵,想真正給研究下一個明確定義,是非常難的,因為研究本身就是一個無法界定的寬泛概念,要做好一個研究更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在《研究是一門藝術》一書中,提到了許多關於做研究需要做的準備以及整體框架、步驟和注意事項。裏麵有一段話提到關於研究內涵的說法:研究是有血有肉的,是一個感情和生命投入的過程,是有靈魂的,是需要有反省力的,是一種對話的過程,是一個嚴謹的邏輯推理過程,是要建立一個尊重別人,別人也尊重你的風範的努力,是對人類福祉和命運的深切關懷的行動。裏麵對研究的描述不僅賦予研究以生命力,還遷移到了人倫道德的境界。

我認為研究是一種具有深刻社會意涵的行動,是連接研究、研究者以及使用其研究的人的紐帶,它還是一個循環往複、不斷論證的過程,它以一個實際問題為起點,從而不斷延伸出解決該實際問題所涉及的研究問題,通過研究問題又間接地界定了研究難題的範圍,研究者在研究難題範圍中通過搜索和查找相應的論據,以此發現相應地研究答案,經過無數次的否認之否認,爭議之爭議後,最終達到論證並有助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過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的每一個環節、步驟和使用方法中,整個研究的進行過程具複雜性、不完整性。研究者必須保證研究的嚴謹性、科學性、合理性、權威性、係統性、可行性、準確性、針對性。研究者的態度也應該是真誠、嚴謹、用心、具有批判精神、懷疑精神且具有反省力的。以上便是本人對“研究”本位的理解。

四、感悟

讀《研究是一門藝術》這本書,受益匪淺。作為一個研究者,應該時刻渲染、處處生活在研究的世界裏,全身心地投入到其研究事業中,因為學會把研究做好,不管是對個人的發展還是對社會的奉獻都是潛移默化的,最重要的是對於一個研究者的態度的培養,且不論一個研究者以後是不是走向研究的道路。

此外,本書還教會我在做研究的過程中,學會記筆記十分重要,因為正如書中所說:寫作有助於記憶、寫作有助於理解、寫作有助於獲得新的觀點。尤其是在讀文獻的時候,不僅要摘錄所讀文獻的經典,按照學術性論文的要求和規範去寫,更應隨時記錄自己對所讀文獻的感悟甚至是評判,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自己心中產生的想法和構思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45920-101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