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烤肉那些事
文章來源: spot3212022-08-15 21:37:00

最近連著寫了個把比較嚴肅的話題,今天突然就想到了吃,或許是垂涎烤肉的緣故吧。

四年前回家將母親送到了父親身邊,接下去就是整理家中物品。因為前次已經把父親的書籍捐贈給了學校,所以那次的任務就是清理母親的書畫與家中數不清的照片。

照片很多,有的被細心地存放在幾大本相冊中,背後還有母親娟秀的或鋼筆或圓珠筆的備注;有的被放在衝洗相片的紙袋中,終日與底片為伍。還有許多照片則幹脆被胡亂塞在信封裏,不分年、月、日地互相堆積在一起。從那些照片的存放細節就可以讀出一個人的人生變換:總是從年富力強,熱愛生活直到最後的年老力衰、無暇顧及。

照片有黑白有彩色,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坐在那裏一張張翻看著父母留下的照片,它們雖然不會說話,卻總覺得那些影像始終是活生生的。

翻到一張照片,是老式的柯達彩色洗印。照片的色彩因為年久已經有些失真,而記錄在那上麵的瞬間卻始終清晰萬分。

照片裏有三位中年男人,他們彼時身著西裝端坐在日式榻榻米上,每個人都麵色凝重地緊盯鏡頭,那種拘謹和緊張,能夠讓照片外的觀相者感同身受。照片裏還有另外一位,那是一位身穿日式和服的女服務員,在攝影者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她正跪坐在矮桌邊,為三個中國客人準備烤肉。

那一刻,我記起父親曾經講過,改革開放後,高教委員會組團去國外考察途徑日本東京時,他們被請吃日式烤肉的瞬間。那時的他們剛剛經曆過長達十年之久的社會動蕩,作為殘酷鬥爭的幸存者和國家外派公務人員,他們對於吃日式烤肉的程序就像對資本主義腐朽生活的侵蝕一樣萬分警惕,生怕一不小心就說不清道不明了。看了那張照片,不禁令人感慨萬分:時過境遷,今非昔比。

知道烤肉是一種令人難以拒絕的美食是在很小的時候。那時聽過最多的兩個名字就是“烤肉季”和“烤肉宛”。

兩千年初始,我曾經和父母以及兒子去過烤肉季,那是我第一次,估計也是最後一次去那裏。

遊客去北京,免不了要去地安門打卡那兩座著名的鍾樓和鼓樓。看過鍾鼓樓,逛過恭王府,領略過煙袋斜街裏北京人的慢生活,如果遊人在腹內空空的情況下還保有部分精氣神兒的話,就可以試著再往前多走幾步,一直走到什刹海前海的銀錠橋邊,那裏有座兩層的清代建築式樣的小樓,便是大名鼎鼎的烤肉季飯莊。

烤肉季是清真館,尤以炙子烤羊肉著名。去烤肉季之前,心裏一直想象的都是烤羊肉如何如何的美味,直到吃進第一口,卻突然覺得它鹹鮮有餘,肉香欠佳。當然,那隻是我個人的想法。聽了許多年的烤肉季的烤羊肉,既沒有碳烤羊肉串的焦糊香氣和羊油滋潤,也沒有蔥爆羊肉蔥白的清脆和羊肉的滑嫩,更沒有涮羊肉在配以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鹵蝦油、辣椒油蘸料後的特殊鮮香味。或許,我真的沒有體會到吃炙子烤肉的精髓。事實上,那次之後我和兒子又多次去過北京,但是烤肉季的烤羊肉卻再也沒有去吃過。

吃韓國烤肉是受了兒子的啟發。記得我第一次去吃韓國網紅店烤肉,是和兒子一起在天津南京路國際商場的五樓上。進餐廳要在門口坐等半個小時左右,那家店的生意不容置疑的好,門庭若市的局麵和五米開外斜對門麻辣火鍋店的門可羅雀的生意慘淡形成了鮮明對照。那次之後,對韓國烤肉的印象深刻,似乎有了百吃不厭的感覺。唯一不喜歡的,就是客人出門時一個個都像烤肉似的,滿身煙熏氣。

再以後,我們全家一起吃過無數次韓式烤肉,而且幾乎都是在東邊的城裏。唯有一次是我們兩個人在弗羅裏達的一家韓國小店吃晚飯,意外發現它家也賣韓式烤肉,當即毫不猶豫地點了幾樣,吃過之後感覺還可以,尤其是價格,比東邊城裏便宜了不少。

經常買東西的人都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絕對不是說著玩的。

紐約的韓國城有一家號稱米其林一星的韓式烤肉店。COTE是他家的名字。

從門口看去,他家和所處同一條街的其他商店和餐館沒有任何顯著的區別。

提前預約的客人,即使掐著鍾點進門也不能立即就坐,因為前麵那桌的客人也許才剛剛吃到三分之二。這或許就是他家進門就見巨大酒吧的真實用意,因為許多客人為了消磨等待的時間,會不自覺地點一杯軟飲料或者雞尾酒,那就是餐館賺錢的另一個途徑。

對於素食主義者來說,那明眼可見的一層層各式牛排,或許是讓“屠宰”二字更顯戾氣的一種證明?對於生存,處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在其它動物眼中是不是“惡”的化身?我無從知曉。

COTE選用的食材來自美國本土的安格斯黑牛、經過雜交的美國和牛以及純日本和牛。客人可以選擇單點其中某一種牛排,也可以選擇包含八種不同牛排在內的套餐。

吃客全程不用擔心可能會出現的,如美國人在美式牛排館中那樣大快朵頤的過於粗獷豪邁的吃法。因為負責燒烤的服務員會把每一塊牛肉都切成大小適中的形狀,以便披著人皮的食肉動物們能夠把專心吃肉變得不再那麽野性的血赤胡拉。

知道許多人都對魚子醬毫不陌生。那麽魚子醬拌生牛肉靡放在烤吐司上的味道呢?剛剛才說過食肉動物在COTE被偽裝得不再赤裸裸,其實那就是吃的手段而已,而吃肉的本性非但沒改,反而被激發的更加淋漓盡致。

因此,吃過生肉餡還不算完,接下去還要喝一口用不知什麽湯衝燙的生牛肉片。

那之後就是一塊接著一塊的煙熏火燎,保證讓每一位客人在盡情吃肉的過程中把自己從進門時的滿身香水氣,妥妥演變成出門就成滿身烤肉氣味的行走的人形“烤肉”。

想象一位從來不喜歡吃牛排的人(我是一位永遠會在牛排館裏吃魚、吃雞的人)在韓國烤肉店裏吃牛排的情景。這得是多麽扭曲的人格才能做到的事情。我厭煩韓式烤肉的煙熏,卻從不拒絕每一次去吃韓國烤肉的機會。有人不知道什麽是矛盾的人生嗎?在吃不吃牛排這個問題上,我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兩個多月前又去吃韓國烤肉。這是一個一次買夠一定錢數,然後就可以無限續肉的餐館。結果呢?在這樣寬鬆的食肉政策下,我們大敗而歸。說起來,其實我們離真正的食肉動物還相差十萬八千裏呢。

聽說日式烤肉和韓式烤肉的區別在於刀法細膩和輔料清淡。

我會不會有朝一日也像幾十年前的父親那樣,去東京品嚐日式烤肉?前途不可知。但是有一點卻是明確的,我不會像我的父輩那樣,在吃日式烤肉時,那樣拘謹,那樣如臨大敵了。因為時代不一樣了。

獻給食肉一族的同胞們!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