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餃子的謬誤
文章來源: spot3212021-05-11 18:56:09

奇怪,一到吃餃子的時候就話癆,但是還是想說幾句。

有人說北方人就知道吃餃子。來客人吃餃子,名為以誠待客。送客人吃餃子,名為送客餃子。過周末吃餃子,名為打打牙祭。高興了吃餃子,名為慶祝一下。生氣了吃餃子,名為省了菜錢。好像北方人除了知道餃子是好東西以外,別的就什麽都不知道了。

哪能呢。北方的天然良港數不勝數,北方的廣袤山林一望無際。北方人除了餃子,一樣愛吃河鮮海產,一樣喜食山珍野味。然而,在許多情況下,當人們飽食了一大桌子的山珍海味,吃得滿嘴流油之時,仍然會有人把熱氣騰騰的,剛剛出鍋的餃子端上桌,而那些已經吃飽喝足的人們也仍然會往自己早已經是雜貨鋪一樣的腸胃裏再裝進幾個餃子去。在很多時候,吃餃子早已經超越了“吃”的範疇,它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

其實,北方人不是隻認餃子。更多的時候,他們是以麵條、饅頭、烙餅等簡單的麵食為主食的。倒退許多年,餃子不是想吃就吃的,它屬於一種比較高級的食物。不少北方農村的農民,一年到頭辛苦勞作也吃不上一頓餃子是不容爭辯的事實。正因為如此,北方人才把吃餃子當作是一種享受和一種不是奢侈的奢侈。

因為包餃子卻實比較費時間。和燜一鍋大米飯炒兩盤菜相比,包一頓最簡單的菜肉餃子所花費的時間會更長一些。這就很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要求。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理念下,在競爭激烈的殘酷現實中,上班拚搏到筋疲力盡的人們,更想吃的是即簡單,又營養;既美味,又實惠的食物。忙了一個星期,好容易等來個周末,是想輕輕鬆鬆弄碗米飯炒三個菜吃頓飯,還是想先和一盆麵,再剁一塊肉,再剁一堆蝦,再洗一堆菜,再把菜細細剁碎,再把菜肉蝦調成餡,再一個一個地擀麵皮,再一個一個包上餡,最後再一鍋一鍋把它們煮熟了才能安心一個一個地吃呢?換做我,我絕對選前者。餃子好吃,卻費力費時。難怪北方的餃子館很多,可見想吃餃子卻不願意費工夫包的大有人在。

其實北方的包子鋪也很多,但是南方的包子鋪也不少。因為包子在大江南北都是大眾喜愛的美食,而且各地還有各地的特殊餡料和做法。

不知從哪一年開始,在春節的喜慶氣氛裏,電視台的主持人興高采烈地說到: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裏,大江南北,千家萬戶,此時此刻人們都圍坐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迎接這嶄新一年的到來。當時就覺得餃子很了不起,竟然和粽子,月餅並列成為了全國人民在特定節日中的特定食物。自己真是孤陋寡聞,竟然從來都沒有聽人說起過餃子是如此偉大。其實,如果當時的我再仔細地回想一下,或許就能記起,以前在筒子樓裏過年時,從來也沒見過鄰居阿婆家包餃子,倒是有一年過年,阿婆還專門送給我家一碗自製的檽米圓子。

以後在美國認識了不少來自大陸東南西北的朋友。每到過年的時候,朋友們互相請客成了華人們交往的一種形式。在別人家吃過飯以後才知道,並不是每個省的人過年都包餃子。有人吃圓子,有人吃年糕,有人吃麵線,有人打邊爐,有人吃粽子,有人吃手抓飯。吃過看過之後才知道,原來餃子是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的。至於電視台裏的主持人為什麽要把餃子說成是全國人民都愛吃的一種食物就不得而知了。或許是因為年夜飯也要選出一個代表食物的原因吧?

再後來有了互聯網,對餃子的今生來世就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河南鄧州人張仲景首創。河南地處華中地區偏北,應該算北方吧。三國時期有個魏國,地域涵蓋了從陝西洛陽到酒泉再到遼東的地界,也屬於北方,那時的餃子被稱作“月牙餛飩”,估計就是魏國人的稱呼吧?唐朝建都也是陝西的洛陽和長安,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陝西人,估計他也愛吃餃子。接下去就是宋朝的河南出生的皇帝趙匡胤,明朝安徽以北鳳陽縣出生的皇帝朱元璋,清朝從東北走出來的皇帝們。這樣一看,似乎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餃子會那麽高調了。

周末即興包了豬肉,白菜,韭菜混合在一起的餃子,因為這次的肉餡是我自己用攪拌機攪的,所以感覺比任何一次都好吃。

看看春秋戰國時期的餃子,再看看我自己包的餃子,相貌幾乎一摸一樣。不知道那陶器盆裏的餃子到底是晉國的,魯國的,還是齊國的,燕國的。總之,它應該是來自北方的餃子,因為南國人跟北方人一樣熱衷於吃餃子大約就是個吃餃子的謬誤吧。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