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家做魚眼饞,咱也買條魚鼓搗一下。
文章來源: spot3212018-05-06 05:24:10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幾乎都是從小養成的。父母喜歡怎樣吃,孩子就被教會怎樣吃。父母喜歡怎樣做,孩子就隻能吃父母做出來的食物,別無選擇。直到,孩子長大了,走出了父母王國,走進了學校、走向了社會,甚至是走出了國門。那時,從小練就的一成不變的飲食習慣就會在現實生活中被磨練、被考驗、被吸引、被誘惑,甚至於被改變。

按照前麵所說的,我就理所當然的應該相當的喜歡吃魚。因為我母親的家就在肥沃富庶的膠東沿海。在那裏,吃魚、吃海味都是稀鬆二五眼的平常事。

在我眼裏,我母親吃魚還是很有些“境界”的。“境界”這詞兒本來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方麵所處的層次的。現在,卻被濫用到幾乎各個方麵。說一個人吃飯有境界,不外乎就是說那個人能吃、會吃、懂吃、愛吃、敢吃、吃得貴、吃得珍稀、吃飯用的餐具是凡人所不能及、吃飯去的場所是大眾所不能進。所以,我說我母親吃魚能吃出些“境界”來,跟“貴”一點兒都不沾邊兒。她吃魚的最高境界充其量也就是把一隻小小的、無肉的、紅燒好了的帶魚頭用嘴唆落幹淨之後插成一隻仙鶴。在我看來,那就相當的有境界。因為,於我,別說是用魚刺做成玩意兒,就是讓我把吃進嘴的魚肉裏麵的刺全吐幹淨了也不一定能行。可見,在吃魚這方麵我比我母親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但是,我還是愛吃魚的。隻是,愛吃魚的我不能吃魚刺過多的魚,例如刀魚。愛吃魚的我不愛吃魚味兒太重的魚,例如一些海魚。愛吃魚的我喜歡吃用各種調味料把魚本身的味道降得很低很低的魚,例如鬆鼠桂魚(鱖魚)、熏魚、幹燒魚等等。這些,在我母親看來,簡直就不是個真正吃魚的人。她認為,一個真正愛吃魚的人根本就不把魚刺兒當回事兒。沒刺的魚那還是魚嗎?刺多的魚才香。其次,一個真正愛吃魚的人是不會嫌魚腥的。地上跑的豬羊沒有海腥味兒,那根本就不是魚。吃魚吃魚,吃的就是一個魚味兒。不想要魚的味道,那還不如就吃別呢。再者,一個真正愛吃魚的人是不會用猛料烹魚的。保持魚類自身的獨特味道是烹魚者最最看重的。所以,由此可見,我並非是一個真正喜歡吃魚的人。究其原因?我身上隻有一半我母親的基因。

有人可能要問,既然你母親是山東人,那你喜歡吃的魚怎麽都不是山東味兒的呢?山東菜以鹹鮮為主,很少出現甜這一味。這就是我身上另一半基因鬧得。事實上,我的飲食習慣還是基本上遵循了我父母雙方的愛好的。鹹、鮮、甜、香、微辣是我日常做飯的標準口味。

那天看見老朋友得意洋洋地提溜著一條大魚照相,英姿颯爽豪氣不減當年,就十分羨慕人家自娛自樂閑暇時垂釣免費得來的魚。當然,千萬不要誤會了!人家去釣魚是要交費的。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幾條white bass。剛剛釣上來的新鮮鱸魚上鍋一清蒸,連我這個隻有一半吃魚基因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那真是鮮得掉眉毛。想當年幾家人一起去河邊水庫釣魚,就連我家最不會釣魚的半吊子都能閉著眼睛拉上來十幾條white bass,我也能抽冷子釣上來幾條,那種成就感真的是可以用無與倫比來形容。而現在,要想吃鱸魚就隻能去超市了,還不一定新鮮。

去超市買東西,瞅見海鮮櫃裏擺了幾條非常新鮮的整條的三文魚,趕緊的就先下了手。人家一共就擺了四條,我自己就拿了三條。我是在和魚兒們認認真真的對了幾次眼兒之後得出它們是鮮魚的結論的。拿回家一洗一切,還真是新鮮得了不得。

每次買魚,為了省事兒,幾乎都是把魚頭一切就扔掉了。這次因為魚實在是太新鮮了,就決定把魚頭稍微用油煎一煎給先生做魚湯豆腐。

魚湯養人啊。都是高級蛋白質,人體最最需要的。把魚湯給喜歡喝的人就是有價值。把魚湯給不喜歡喝的人就是浪費。所以,我把魚湯讓給我家那位喝了。

把去了魚頭的魚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放進加了料酒、蔥薑、十三香的醃料醃製。我是放冰箱過夜的。因為我沒有在醃料裏放任何的鹽或者醬油,所以不怕會醃鹹。

第二天在炸魚之前先用廚房紙巾把魚稍微擦幹。然後下油鍋炸。炸魚之前就把準備醃製炸魚的調料煮開、放涼備用。我的調料是用料酒、冰糖、蔥薑、大料、十三香、蠔油、海鮮醬、白胡椒麵、生抽和老抽調製而成的。將炸好的魚放進調料浸泡,時間越長味道越濃。做好後帶去聚會給大家吃,一位地地道道的上海朋友告訴我:“你做的熏魚味道蠻純正的哦。”

受了表揚的我一高興就又多吃了些主人家做的四川泡菜和麻辣牛蹄筋兒,美滋滋的看著我做的那些熏魚一塊塊地被別人吃光了。下次再看見這麽新鮮的魚還要買,不買絕對後悔。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