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裏的建築形式,不要把宮和殿混為一談哦
文章來源: spot3212014-12-20 07:22:43

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占地麵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約為1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朱棣於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兩代24位皇帝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實在想不出,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能有這樣一片奇跡的古建築存在。這裏的每一所建築,都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它們擁有著不同的名字,擁有著不同的用途。就讓我們一起來細細數一數,故宮裏究竟有多少種不同的建築。

殿


殿,是故宮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築體量往往也比較大。殿一般用作皇帝居住和朝會的地方,也可用來供奉神佛,如太和殿,欽安殿等。


宮,本來是指大型的房屋,後來成為皇帝的專利。宮和殿在建築形式上,沒有明顯的分別,區別主要在功能上。所謂“國事曰殿,家事曰宮”,
例如,順治年間和康熙初年,皇帝都住過保和殿,但當時分別將保和殿改名為“位育宮”和“清寧宮”。宮的代表有乾清宮,寧壽宮等。

堂,一般是指處理政事的房屋,也可以用來供奉佛像。而故宮中的堂,其用途並沒有明顯的局限,除了像內閣大堂,大佛堂這樣符合“堂”本身用途的建築外,還有用作園林建築的遂初堂,作為寢宮的樂壽堂等等。


閣,是指類似樓房的多層建築。通常可以用來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如體仁閣,文淵閣。


樓,是指兩層和兩層以上的房屋。作用和閣類似,但縱觀故宮內的“樓”,其等級大多較“閣”為低。故宮的樓中有一個特例,就是“角樓”,角樓雖然隻有一層,但仍然被稱作樓。其他樓的代表有閱是樓,雲光樓。


門,顧名思義就是故宮內的門戶。由於故宮內的建築多是以院落的形式組成的,所以從外到內,有很多形式的門,例如午門,太和門。


齋,一般是指書齋或學舍。如大名鼎鼎的漱芳齋,就曾是乾隆舊時讀書的地方。但也有的齋用來供奉佛像的,如位育齋在雍正年間就用作佛堂。故宮內的齋有淑芳齋,倦勤齋等。


軒,本意是指書房或敞廳類的建築,多用於園林建築。如乾隆花園中的古華軒,就是一座大的敞廳。但故宮內也有些軒已經改變了原本的功能和樣式,如麗景軒,絳雪軒,僅僅隻是沿用了“軒”的名字,建築的形式幾乎沒有任何“軒”的影子。

館,一般是指供遊覽眺望,起居,宴飲之用的房屋,有的也作為佛堂使用。故宮內以館命名的建築不多,最著名當推鹹若館,這是太後,太妃禮佛的場所。


亭,一般為開敞性結構,頂部可分為六角,八角,圓形等多種形狀。亭通常是用作休息,乘涼或觀景。故宮內的亭主要出現在花園中,如禦花園中的禦景亭,千秋亭,乾隆花園中的碧螺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