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歌最大的誤區是:這是最後的鬥爭
文章來源: freemanli012021-11-22 20:25:16

國際歌的這個誤區,是一種心理疾病、思維痙攣。

所有卷入這種鬥爭的人,都對國家如何運作沒有真實的興趣。雖然理性上他們好像也不反對對國家的運作進行規劃。但是心理的潛意識是,這是“最後的鬥爭”,過了這個坎,一切就都好了。

所以,他們總是要“不惜一切代價”,也是同樣的意思,盲目地相信,過了這個坎,就一切都好了。

其實,這個“最後的鬥爭”根本不會到來,隻要人類存在,隻要人生存在,就會有不同的問題。今天再努力,也掃不掉明天的落葉。今天吃得再多,明天還得去買米。

正是因為這個“最後的鬥爭”,“不惜一切代價”才莫名其妙地有了“合法性”,哪怕以百萬、千萬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最後的鬥爭的思唯”讓人變得瘋狂兒沒有人性。

比較一下巴黎公社和同時期的美國的憲法,這一點看得更明顯。美國的先聖,關心的是明天會出什麽事兒,如何應對,如何構架國家得體係,才能盡量避免問題。他們沒有認為獨立戰爭就是“最後的鬥爭”,所以,華盛頓即使在戰爭中,也沒有忘記祈禱上帝,也沒有丟失對人(哪怕是敵人)的憐憫心和同情心(比如還把對方的寵物狗送還)。

而巴黎公社的人,莫名其妙地相信,我們隻要炸爛舊世界,新世界會自動形成,而且還非常完美。這真是一種絕望的心理疾病。

===================

如果要說人生有否決定性意義的事情,那還是佛教的分類最清晰,佛教把人所麵臨的事情分成兩類:

1. 有漏業。就是現象界的事情。這類事情永遠沒頭,真正是今天再努力,也掃不掉明天的落葉。兒子的事兒沒解決完,孫子的事兒又來了。生老病死,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2. 無漏業。這是心靈層麵的事情。這類事情確實是有決定性台階的,那就是開悟,就是明白。這個開悟,是一朝開悟,永不輪回。心經說的,從此遠離顛倒夢想。隻是,這種開悟並非頭腦想想那麽簡單。打個比喻,日常的思想,隻能到達電子層麵,是化學能層級的活動;而佛教的開悟,要達到原子核心,是突破核能層級的活動。

====================

在現象界尋找“最後的鬥爭”,注定是失敗的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