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
文章來源: zqy682015-04-22 22:56:07

吾生也有涯

有朋友在微信中轉了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半句格言。比如“父母在,不遠遊”,  其實還有下半句“遊必有方”,為人子還是可以好男兒誌在四方的;再比如,“相濡以沫,其實不如“相忘於江湖”,夫妻情深固然好,緣分盡了,好合好散也是一種境界。其中最讓我有所感的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下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常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之類的勵誌篇出現在教室和圖書館的牆壁上,勉勵學子們孜孜不倦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現在想來,莊子的時代肯定是不學數理化等自然科學知識的,他說的“知”更多的應該是哲學上的認知,是對生命,對人生和對世界的探索。如此說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就很容易理解了 :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對人生和對世界的認知)是無限的(沒有邊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詮釋)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

人們總想弄明白我們是從哪裏來的,生命的意義是什麽,什麽是終極真理,這是否就是在用人的有限去追求世界的無限呢?人生是有限的,不同人的又有不同的局限,這也注定了有涯隨無涯,殆已!

剛剛看到一篇林語堂評論莊子的文章,他說:

莊子智慧的美在於當他到達道的邊緣的時候,知道在什麽地方及什麽時候“停止和休息”。基督教神學家的愚蠢在於不知道何時何地當止,而繼續用有限的邏輯把上帝定義成像一個三角形,且為了求本身知識上的滿足,而說怎樣B A所生,而C又怎樣來自B而非直接來自A。莊子說得對:“汝唯不必。” 差不多所有哲學家都對事物有混亂的觀念,用靈性的言語來談論物質的事情,而用物質的語言來談論靈性的事情。

常看到人們為了信仰問題而爭論,讀完這一段,更加讓我覺得信仰是很個人的東西,是每一個個體的有涯隨無涯,都是不全麵的,要知道適可而止,知道自己的有限。正因為如此,莊子相信辯論沒有多大用處。

其實緊接莊子這兩句話後麵的那句更經典:“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人不可能掌握無限的知識卻自以為是大知者,就真的危險了

 

PS

寫此文的時候,打完拚音,電腦居然跳出這樣一個與時俱進的句子:“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房”!聽著像是啃老一族賴在父母身邊的理由以及對父母的殷切期望 :給我買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