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Steve Jobs”
文章來源: Bigdolly2011-11-08 07:52:20
剛剛讀完 “Steve Jobs”,一點感觸:

(1)關於“天才”

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確有天才,就像JOBS,似乎就是天使隕落人間。

天才總是桀驁不馴,離經叛道,與眾不同的。天才總是隻關注自身,以取悅自身為目標,而不會去管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如果有了機會,會做出很大的成就。但是另外一個方麵,這樣的性格的人,也往往不容易出頭。JOBS如果不是他當初有自己的一桶金,誰會真正在乎他怎麽我行我素?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很大的可能JOBS已經混跡到“占領華爾街”的隊伍中去了。

(2)關於藝術與技術

JOBS本質上是一個藝術家,但是他的幸運在於他始終浸潤在最新的電腦技術發展之中。JOBS的天才使得二者互相結合,但是JOBS的真正貢獻在於他提高了整個大眾的審美水平。他的作用其實更像是達芬奇的油畫或者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

但是另外一個方麵,藝術的一個特征就是非大眾化。蘋果一貫的原則就是“Think Different”,但是現在的結果就是,If you are NOT using Apple products, you are different。不知道這是不是JOBS曾經能夠預料到的。

藝術大眾化的另一個結果就是資源利用的低效率。JOBS會不惜工本的追求美學效果,而采用更加昂貴的材料或者技術來實現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如果不是大眾化,本來無可厚非,寶時傑的跑車也有很多人欣賞。但是大眾化之後,對於整個社會來講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當然這是我自己作為工程師的一種看法,值得商榷)

過猶不及。其實在功能和美學上應該有一個合適的平衡。希望現在的Amazon Fire,能夠在和IPAD 2的競爭中做得好一點。

(3)關於蘋果公司和它的未來

蘋果公司本質上也是一個販賣藝術的公司,有深深的JOBS本人的烙印。JOBS的去世絕對是對蘋果公司有影響的。

蘋果原來有三駕馬車,Tim Cook作工程技術和日常管理,Jony Ive作藝術設計,JOBS負責戰略和市場。JOBS去世以後,讓Jony Ive接班其實更加能夠適合蘋果的一貫傳統。但是問題是Jony Ive隻是一個純藝術家,缺少資曆和威望,更加缺少在IT技術上的人脈和市場眼光。沒有JOBS的支持,Jony Ive根本就不可能強製實施自己的美學觀點。而對於現在的接班人Tim,如果真的像JOBS所說的,“Tim is not a product person”,那麽沒有JOBS的蘋果公司就不是原來的蘋果公司了。

蘋果最近推出來的Mobile Me 和 iCloud,已經少了很多原來蘋果的靈氣了。iCloud 已經不再重點追求用戶的體驗,而隻是注重怎麽把用戶捆綁在所有的蘋果產品之中。這跟JOBS第一次離開蘋果的情況一樣,蘋果的靈魂已經沒有了。

最新的潮流是IT由硬件向軟件發展。在iCloud方麵,蘋果已經落後於Google,Amzon和Dropbox。問題就在於蘋果始終想保住現有的iphone和ipad的利潤。但是Cannibnization一直是蘋果以前的傳統。JOBS並不怕iPhone蠶食iPod的銷售,iPad會蠶食MacBook的銷售。蘋果應該專心去發展iCloud,提供更好的產品,而不是把用戶通過iCloud捆綁起來。

慢慢的,蘋果的股票會跌下去的。就像曾經發生過的一樣。

(4)關於這本書

個人覺得這本書寫得很好,對於JOBS的工作和人性有很深刻的理解。唯一的缺憾是對最近的情況披露過少,遠遠不及對於十年以前的細節描寫。而且在技術的理解上偏少,這和作者的個人記者身份有關。

希望過幾年之後回過頭再來看JOBS和蘋果公司,會有更多的細節關於蘋果和Microsoft,Google之間的糾結,和更多的關於蘋果內部的設計和決策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