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飯的與吃飯的,牆內的兩族(圖)
文章來源: 文革傳人2024-01-21 22:37:14

說的是牆內大城市此刻的現象,滿街的“送飯電動單車”。車手們的騎技各個了得,狹縫裏穿插快而不碰,有摩托越野賽手的水準。

看圖:

藍色騎手的是送飯族內“餓了麽”這一派的。再看幾例:

不能單靠顏色辨認,有些藍色車是幹別的個體:

送飯族內另一派是“美團”幫:

黃色的。再看幾例:

這個“後箱”上啟,當然是才把“熱飯”卸下,應該是為了讓水氣蒸發。飯單之間在自己的車上小憩:

“美團”幫也可以是其它顏色的:

除了此兩幫,還有其它派別:

這個紅色的幫號沒弄清楚。應該也是在送“熱飯”,宮內的人也在享用。是,後麵那倆車上“監視器”多到變態,後麵會單另介紹。除了“送飯”,這種電動單車也送其它物品:

還遇到一個“生意交接”的實例:

這個“閃送”應該是非“即食”類東西的快遞。接到手的袋子裏像是倆“畫卷軸”。

好了,圖都看過了,說說事兒。

吃飯的,上班族在中午的午餐是一大塊生意。還有就是給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叫的外賣餐。旅店的客人也用這個服務,沒啥管理的旅店可以直接送到客人房間,有嚴格管理的旅店就像上麵那個“書法學校”交接一樣,把訂飯人叫下來接飯。

送飯的,接觸過的都是“外地口音”,打工者應該多是來到大城市的年輕人。因為那個“摩托越野賽車”的職業環境,沒有機會與任何一位“送飯的”年輕人有交流。孩子們確實在“時間就是生存”上騎行,寒風中掙的是滿頭大汗的辛苦血汗錢。

那“牆內”的送飯者與世界其它地方的快遞一族有什麽區別嗎?

“特色國”,那還用說?!

無論如何辛苦的掙生活,牆內在大城市打工的送飯族是沒有長期在大城市生活的權利的。因為“戶口”不可得,不能享用“城裏”的醫療保險,如果有家室,孩子沒有在城裏上學到考學的權利。騎手們的宿命,就是在城裏掙幾年血汗錢,然後再尋別的活法。

還是“祥子們”。

當然,有下麵這個,一切都不在話下:

把“闊步”改成“軲轆”就成,^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