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反修的西紅柿與蘋果 (圖)
文章來源: 文革傳人2016-01-12 00:59:09

“文革小報”尋根第70篇。

說實在的,丫普丁真欠咱國同胞們一筆。當年要不是俄國的前身國“蘇聯”的前“領導”赫魯曉夫批判才死了的斯大林,太祖也不會急赤白臉的搞文革去揪出暗藏的“敵對勢力”劉少奇林彪和江青。也就不會有文革的“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文革時,咱國和“蘇聯”間不是一般的不和諧,而是極端的不對付。然後有了“紅場事件”。

1967年初,咱國“調回”所有在外國的中國留學生,“回國參加文革”(當時沒有所謂的“自費留學”,所有留學生都是太祖的下屬,受太祖統一“指揮”,讓回就得回)。其中60名在法國的留學生與不多的幾位在芬蘭的留學生路經莫斯科回國。

回國就回吧,不介,非要去莫斯科“紅場”參拜“前輩”列寧同誌。參拜就參拜吧,不介,非得順手給列寧附帶一個給斯大林的花圈(斯大林不住紅場,而且不被當時蘇聯“領導”待見)。順手就順手吧,不介,非得高呼反修口號外帶背誦太祖“語錄”。得,普丁特工的前身國的前身“領導”們也是特工內行,60多學生被強勢的他國“城管隊伍”一通胖揍,多人掛彩。

(被毆之前的瞬間)

這還行?咱太祖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太祖的弟子憑什麽受這個窩囊揍?反擊!

畢竟是“外交問題”,反擊要對等才好。首選該是有60多蘇聯留學生在北京給太祖送花圈,再 順手給劉少奇送一個,然後高呼“反華”口號,咱好對等把他們胖揍一頓。

可惜,當時北京就沒那麽多蘇聯留學生,而且太祖還活著,尚沒供在天安門廣場中間,劉少奇也還沒為國捐軀。所以,對等胖揍蘇聯留學生的辦法不靈。

怎麽辦?

上“小報”:

取自“紅場事件”後不久1967年春的北京“首都紅衛兵”。

“三位蘇聯同誌”都沒名沒姓(後來有傳說是蘇東坡、蘇三、蘇有朋三位同誌),但是“外語學院紅旗大隊”的小將們問題還是問的很好:

 “你們蘇聯有沒有西紅柿?”紅衛兵問他們。

“西紅柿!沒有。最近幾年裏,我們連見都沒見過。”他們聳著肩膀回答。

“我們中國很多,要多少有多少。”

1967年的事兒,老漢年少真的記不清了。不過後麵幾年的事兒老漢還有印象。西紅柿是有,可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大城市裏,文革中,蔬菜“憑本供應”。說“供應”,還是要交錢,“憑本”是有個限量,“一人一口酥”。那時既無“暖棚”也無大型倉儲,蔬菜全是“季菜”,西紅柿是夏秋季菜,季節到,有那麽幾個星期,西紅柿說來就來許多,最便宜時幾分錢一斤。物資貧乏的文革時刻,對愛吃的孩子來說,夏天比冬天好許多。西紅柿切片加一點兒白糖與醬油醋拌黃瓜,是夏季的兩道絕對“美味佳肴”。 而季節一過,全無柿。

所以這種“自我高潮”還是有些技巧,不能用全不熟悉的東西高潮,比如不能問“你們蘇聯有牛肉嗎?”。咱也沒有,說話不硬氣,容易被蘇東坡、蘇三、蘇有朋們看出破綻。

這是反修的西紅柿故事。

即用蔬菜反修,也不能把水果落下。那些紅場被胖揍的留學生回到北京之後……

上“小報”:

(取自北京的“首都紅衛兵”,比西紅柿故事晚幾天)

可以看出,蘋果反修比西紅柿難度大許多。西紅柿雖是文革中的季菜,畢竟多數城裏人都吃過,蘋果可是文革中的奢侈品,不然那幾個蘋果不會冒著被爛掉的風險被送來送去。而且,西紅柿反修是小將們講的故事,蘋果可是真材實料的存在,後來還被企圖送給太祖,假的還成?

文革時咱國的蘋果基本上仨種類:

紅玉。

國光。

黃香蕉。

用蘋果反修,給了太祖很大啟發。太祖是最實事求是的人,一查,“紅玉”,“國光”與“黃香蕉”原本都是美國蘋果,後來被引進咱國。既然可以借美國蘋果反修,為什麽不能借美國人反修呢?從這個水果反修的故事開始,邀請未來美國總統尼克鬆來北京朝聖的計劃在太祖偉大的大腦裏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