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時“十萬個為什麽”為什麽被黑?
文章來源: 文革傳人2014-05-19 19:16:54

“文革小報”尋根第15篇。

“十萬個為什麽”許多人應該讀過:



這是文革前的舊版,文革中成為“毒草”。

先看“小報”。這是來自於上海“教衛戰報”1967年秋的“批‘十萬個為什麽’大會專刊”。







這是報頭按語。下麵是“批判”的“總綱”類的罩子:











再貼兩個具體“批判”的豆腐塊。





 

唉,歎為觀止,讓老漢從何“表揚”起呢?

愚昧、蠻橫、無恥,基本上是一種可以滅絕文明的瘋狂。

有沒有機製可以把這種瘋狂限製在不傷人的範圍之內?

言論自由!

因為從頭到尾都是發瘋了的臆語, 駁倒不是問題。問題是文革時這種發瘋是不能評論的。“小報”,後麵有上海的“革委會”撐著;“革委會”後麵有“中央文革”撐著;“中央文革”後麵有太祖爺撐著;太祖爺有咱軍用衝鋒槍撐著。套路就是“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然後出“真理”。於是就有歐陽海與劉英俊的血液裏沒有任何腎上腺素,而唐應斌的血液裏流的是製冷劑氟利昂。

這個言論自由不是個抽象的東西。也不僅僅是此刻咱黨恐懼的有人會在天安門亮出“896*4”的大旗。言論自由,最基本的一點,是在謬論發生的當地被即時的質疑與檢驗。不會莫名其妙的讓劉英俊與歐陽海後天獲得先天性腎上腺素缺乏症。

如果有了言論自由,1958年時,畝產萬斤這種東西,不會走出高家莊一步,就是萬裏有一走出高家莊,不在趙莊掛了也必然在馬家河子掛了。後麵太祖爺與錢學森錢大博士的尷尬交流都沒有發生的機會,現在也就沒有必要爭論到底有多少貧下中農被“犧牲”在“大饑荒”中。

在有言論自由的地方,質疑與檢驗真有效果。比方咱城的某論壇,一日有位好漢為旁證自古英雄出少年,給出鄧小平鄧大人在16歲時就擔任咱黨縣委書記的英雄豔史。結果旁邊一位好心人告知,鄧大人16歲時,咱黨還在醞釀階段,尚未成立,縣無委,哪裏會需要英雄少年去記筆記?結果笑話就很小範圍了。所以言論自由不是徒得虛名。

沒有言論自由,所有人都受連累。比如此時深陷美國不能自拔的愛太祖“憤怒老年”一族,不能歸國愛太祖,也是因為沒有言論自由造成的。文革時無言論自由,信息全塞,於是無常識。文革一過,“美國是金子鋪路的國家”成為“可靠信息”。這讓許多愛太祖的“憤怒的*青年”暫時告別咱那兒的“金光大道”,不遠萬裏來美國“金子鋪路”的地方刮金子。結果這美國的“金路”一尋就是幾十年,從青年而老年,還沒刮到金,耽誤了返國愛太祖的許多時光。

回到標題,文革時“十萬個為什麽”為什麽被黑?文革時什麽都可以被黑,“十萬個為什麽”算老幾?

“槍杆子裏出政權”,然後出“真理”。沒有言論自由的空間,再荒謬的事兒都有發生的可能。

黑你沒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