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代表不了北京人
文章來源: 嘮嘮叨叨2016-01-01 22:11:41

作為一個北京人,氣憤地看到那麽多人,包括北京人指證老炮兒多麽北京,多麽胡同。

他頂多是文革時代的極少部分人,胡同裏的下三濫才那樣呢,打群架進局子在那個時代也是被人看不起的主。我自己雖然不在胡同裏長大,可是表哥表姐都是胡同裏的,雖然那個時候不能好好上學,也沒有天天打架,進局子的更不是什麽英雄好漢。說他們有規矩,真是胡說。他們有些黑道的規矩,可那和老北京的規矩不沾邊兒。表哥表姐他們家裏的講究,怎麽進屋,怎麽打招呼,怎麽端茶,怎麽吃飯,現在北京人都沒幾個懂的。我爸爸的同事老北京,一來我們家就說段子,好聽得不亞於馬三立,劉寶瑞。老北京人講究風趣囉嗦,可是特別招人待見(喜歡)。

文革時期老北京的講究就沒了,電影裏的其實就是那個期間沒了文化又沒了講究的人。拿老北京說事,我真替北京人冤得很。

王朔當時的痞子文學,我還是喜歡看的,他的角度一直是邪中帶著點溫情,前衛卻不乏人性的。看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掩卷長歎,淚流滿麵。可是這個老炮兒,把當時壓抑的蘇醒,變成了對現實赤裸裸的意淫。他看不起現在的社會,看不起年輕人,“主持公道”就靠麵子。如果隻是提醒一下小偷,擺平一下城管,點評兩句看熱鬧不怕事大的,也還算過得去,麵子也還摟得住。

可是後麵的情節,明明是無所事事大半輩子,老了老了被時代落下了,不但無懺悔之心,還把責任推給世界變壞了。還想用自己那些沒文化沒法製的“規矩”與這個現實抗爭,這就是悲劇了。

本來到了這一代人成悲劇也就算了,可是導演主演非得再加上一層,老炮兒還成反腐鬥士了,還拿出當時的“騎士”精神了。啊呸,當時也不是騎士,就是個流氓混混,現在要混成電影裏那人,就更沒有騎士精神,得甭提多聳了。隻不過是馮小剛,非要圓自己那個呢子大衣日本刀的夢,順便把自己電影生涯那些不順心在這裏出口氣。

所以他們不是為了留下什麽文化,不是留戀老北京,他們是自己揚眉吐氣一下。說實在的,拍唐山大地震和1948的馮小剛我佩服,甚至覺得還挺悲壯的。但是量身定製開始和觀眾較勁,現在和年輕人較勁的馮小剛真沒法恭維。現在又借著電影撒氣,越走越低了。

中國電影有尋龍訣這樣的就挺好。老炮兒真沒什麽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