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的副作用
文章來源: iBear2019-02-19 07:52:29

中國人自古喜歡玩詩詞。

最早的時候就是詩經時代,比較自然樸素,自然流暢,朗朗上口。

但是中國文字本身原因,寫起來太麻煩,越來越多人不喜歡多寫。

後來就出來了唐詩。最求簡約,用最少的字表達最多的內容。

這個一直影響中國人到現在。為什麽說是禍害呢?

就是造成中國人不善於和別人交流溝通,不善於發表演講和忽悠。

一開口就幾句話就全講完了。哈哈。

這是我是當年去當臨時老師時發現的。

我上台給學生講課,沒有經驗啊,講得太快了。

學生根本還沒進入狀態,我發現我準備的這節課內容已經講完了。

沒東西好講的了。怎麽辦?為了拖到下課,還得講啊。

重複,然後開始中間隨便發揮,東拉西扯,怎麽也得忽悠到下課,哈哈。

後來我就開始想這個問題。突然間恍然大悟。

然後我就發現太多人有問題。嗬嗬。

什麽問題呢?就是講話太短太簡單太古板。

然後再看看那些會講話的,發現他們的特點,就是喜歡羅裏羅嗦,廢話不謙多,

一個意思的話重複他3次,甚至多次。還會變一種說法再來N次。

比如川普。哈哈。

我以前為什麽這麽不會忽悠? 根源在從小的教育,小學開始,

學習古詩古文,語文老師就開始灌輸要會用最少的字來表達最多的內容。

這就是根源。這讓我一直抱著這樣的思路,從小到大。

能用一個字說完的,絕不說兩個字。

不但自己這樣,而且還不屑於那些喜歡長編大論的。覺得人家太羅嗦。

現在才發現他們那樣才是聰明的。哈哈。

以前總覺得當老師的人都很羅嗦,現在又覺得其實他們會羅嗦的才是真本事。嗬嗬。

不信? 看看馬雲老師和俞敏洪老師。

不隻是說話,寫文章也是。一點點意思,很多人老老實實的幾句話就完了。

有些人洋洋灑灑一大篇,也是真本事啊。

從今開始,要做一個羅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