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軍人的衣食配給製度
文章來源: borisg2021-01-18 18:31:46

六七十年代軍人的衣食配給製度

本人所知不全麵,諸位歡迎補充。

五十年代軍隊待遇很好,供應充分。六十年代初“困難時期”有所調整,到了文革更進一步調整。

1。糧食供給:如下麵說過,陸軍非技術兵種,戰士和連排幹部是每月45斤。這也包括現役製的消防警察中隊之類。有資料說五十年代比這個多20%。機關幹部32斤。另外技術兵種夥食兵種比非技術兵種高很多有若幹不同檔次,不是按兵種而是按工作崗位。機關幹部營級以上批準家屬隨軍的可以有當地戶口按當地居民配發糧食,不夠隨軍級別的隻好兩地分居請探親假。

2。服裝: 困難時期之前服裝發放是:冬夏軍裝每年各發兩套,困難時期之後改成新兵各發兩套,以後每年各發一套。絨衣棉衣四年一換,軍大衣八年一換。文革以後軍官呢子大衣和馬褲呢大衣都官兵一致換成綠棉大衣了。另外每年發膠鞋和布鞋各一雙,棉鞋是一年還是兩年發記不得了。

換下來的軍裝回收,挑一挑發給非現役的雇員(職工),比如食堂工作人員,鍋爐房理發室。。。是否折價收費不詳。

順便說一句,這個軍裝回收的辦法蘇軍也是有的。老兵退伍的時候可以從舊軍裝裏挑一套最新的帶回家去。

軍人外麵穿的國家發給(包括襯衣),因此個人不發布票,但是內衣還需自理。軍隊的傳統,褲衩是管發的,但是背心汗衫要到外麵店裏去買,不管你軍人不軍人,是要布票的。。。

因此,就有了這個大概這個壇子裏朋友大多數聞所未聞的奇葩的東西。。。

軍用汗衫背心票。。。

趕上文革,再印上一句毛主席語錄,極其可笑,真是時代的標誌。。。

朱韻和в Twitter: "@樊建川1968年,商業部軍用、汗衫、背心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