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文革
文章來源: 牆根兒2015-01-06 00:41:58
文化大革命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件劃界性大事,我們不得不拿出更客觀理性的態度來對待。

文化大革命是毛澤東主導所幹的一件最臭名昭著的事,因為整個過程就是無情無義,傷天害理。然而毛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政治家,盡管步入老年後會心態多疑思維刻板,但還不至於傻到要盡丟顏麵,他更應該是要挽回之前因大躍進失敗而帶來的榮譽頹勢。

偉人的追求是名垂千古,殊榮天下。是人民創造曆史嗎?從社會發展的動力來考慮,是這樣,政治家的社會實踐活動就是發動群眾。但曆史的具體表達是曆史記載,也就是識文斷字的知識分子寫下來的文字,有時甚至是杜撰編造的文字,主要是關於英雄的,於是英雄創造曆史。曆史是關於人的行為的記載,有事實,也有造謠謊言。謊言千遍,會成為無法否認的記載。通曉文史的毛澤東對此非常明白。

毛總結了大躍進失敗及其惡果產生的政治原因,是因為官僚主義。具體地說,共產黨掌握國家政權後,代表人民掌管經濟,以權利為資本,形成關係網路,牟取個人利益,是一個腐化成官僚資產階級的問題。所以要搞階級鬥爭,要告訴群眾,大躍進的失敗和餓死那麽多人是官僚政府把經濟搞的,是敵我矛盾,黨是站在人民群眾一邊的。一個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的思想就這樣在毛的思維中形成了。

政治上講,與其等著老百姓起來造反,不如主動誘導和帶領老百姓起來造反,而且隻有人民群眾才是最強大的政治力量和源泉。於是他又一次放手發動群眾,讓群眾講話,講出自己想聽到的話來創造曆史(本質上講,這不是民主,而是煽動,因為老百姓本不知要說啥,隻是鸚鵡學舌)。這一次的主力不是農民,而是紅衛兵學生,屬於知識分子中的 ”無產“ 者。這場革命的煽動和領導者是毛和中央文革。中央文革主要有兩種人才,拿筆杆子的和搞政治審查的,以達到肅清異己和為毛歌功頌德兩方麵目的。

偉大的政治家不會是那麽簡單的隻片麵追求功名載入史冊,他不會不決心留下些真實的東西,不會不想搞社會試驗。毛澤東意欲清除一切舊的文化,讓知識分子上山下鄉,接受務實教育,傳播知識。結果新的文化內容隻留下對毛的單調信仰。文化革命結束之後,中國大陸是一個文化真空時期,為後來的商業文化準備了空間。

其實,官僚是等級製度的產物。社會由於分工的需要,權力分配不同,就分化出社會上層和下層,存在官民之分。如果官總是官,民總是民,也就形成官僚階級與貧民階級的對立。民主製度下的解決辦法是通過選舉或公平競爭來實現輪流坐莊,以至於社會上層與下層不會脫離,而上層官僚成員處於流動狀態,利於發揮集體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