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偉人毛澤東
文章來源: 牆根兒2011-04-24 22:48:22
     毛澤東就是毛主席,就是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來個毛澤東,。。。
     我來談毛主席,是小人物來聊大人物。好在我有豐富的想象力,我有把事情普遍聯係起來的能力,好在毛老先生也是從小人物成長成為大人物的。毛老先生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成為領袖,僅是一個中國關鍵時代的一種標誌。領袖屬於人民,但人民並不屬於領袖,事實上領袖代表不了人民,卻首先代表的是他自己。既然要談偉人,我們就不能讓偉人屈尊貴體,而要用最充分的思維框架去談。我們來用科學,藝術,現實,理想來考量毛老先生。能將科學,藝術,現實,理想統一起來是哲學(自然,社會,思維),毛澤東的一生絕大部分是站在人的角度進行社會實踐,他的哲學思想重於運用而並不成係統。因此,哲學的外衣對於他老人家過於肥大空洞, 還是次一級範疇為適可。
     人類天生是解剖師,要把事情分解了看,之所謂分析歸納演繹綜合的方法。通俗的講,科學是究其道理,硬碰硬,如同骨頭;藝術是感官效應,找的是感覺感受,如同血肉。因為要談的是關於一個人,就少不了考慮現實實際,相對應的另一端便是要考量理想和心態。
     首先,毛澤東老先生不是神仙,也不想當神仙,這是現實。他老的風流韻事,相信遠近親疏,念念不忘的一筆筆人情帳,希望流芳百世,對弱者富有同情心,等等,都表明了這一點。
     其次,他是個極有個性的人,尤其有獨立的思維,要當人上人,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天地,這是理想。這樣的理想隻有神仙能實現,由此他的理想與現實很矛盾。
     第三,毛老先生的詩詞,書法,講話頗有藝術感染力,因為他講究的意境氣魄內涵皆屬凡人感受,也就是凡人之上的凡人。
     第四,與科學家相比,毛澤東老先生更該屬於文化人兒。他基本上是遊離於自然之外而深居於社會之中的一個人,習慣於從人和社會需要的角度看待自然界。人類社會是在自然的框架中孕育產生和發展的,我們更應該熟悉自然而善於從自然的角度看待社會,以尋求合理的人與社會發展。毛老先生的科學觀主要體現在實事求是上,沒有人情世故的因素,這實事求是針對自然講科學;一牽扯上人情世故,這實事求是便是針對社會是非,科學變次要,麻煩就來了。儒家是重知重教,提出學而優則士,其實是不全麵的,是為了忽悠學生,學而優未必能士,應該是注重現實,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應用創新。毛老先生從來都是討厭儒家,但作為文化人也實難逃出文化的幹係,越是有感而發越片麵,越是搞文化越空洞,越是讀古書越脫離現實,思想越亂。最後隻好用他老人家的審美觀來治理社會,遺憾的是他的審美既是表麵的又是舊的。盡管如此,還多虧他老不是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