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減肥健身活動】少量多餐是否有助於減肥?
文章來源: 惡俗老狼2012-08-05 14:10:51
【70 減肥健身活動】少量多餐是否有助於減肥?

    剛剛看到70壇的健身減肥活動時,本想寫一篇關於“少量多餐減肥法”的。
    最早接觸到這個理念,是從一個健身教練那裏傳授來的,當時聽著覺得忒有道理,於是篤信不疑。以前從來沒有下午還要加一餐的習慣,現在也稍微吃些點心“加一餐”。

    少量多餐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追根溯源,人類的老祖宗在樹上生活的時候,恐怕很難做到一天三次,都有老婆定時在樹下喊:老的小的,都給我下來吃飯啦~~
    當時的人類還不能靠種植/圈養獲得食物,更多的是靠采集和狩獵,所以基本上是什麽時候找到食物,什麽時候吃,沒有辦法做到每天定時定點地享受三餐。
    那時候的“人們”雖然說不上“肌肉發達,體型健美”,但絕沒有現在30%以上肥胖率的。雖然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可能更在於高運動量,和低熱量攝入。但是,隨之而衍生出來的一個理論是:也許一天三餐是“非自然”的一種飲食習慣,也許一天多餐才是更健康更接近於大自然的飲食方式。

    隨著“肥胖症”逐漸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最新“世界風”而席卷包括中國在內的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各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理論的飲食營養方式,層出不窮,來指導人們如何“最有效”地保持健康體重/體型。
    其中有一個名叫“Jorge Cruise”的老墨(實際上是墨裔啦)一鳴驚人地寫了一係列減肥暢銷書:他寫的5本減肥書都上了紐約時報最暢銷書排行榜。其中有一本,叫做“The 3-hour Diet(三小時飲食法)”更是風靡一時。

    所謂“三小時飲食法”的基本概念實際上就是“少量多餐”。它的理論依據是,
    1。人體消化食物是需要消耗熱量的,所以如果吃同樣分量的食物,和一天三餐比,分成多餐來吃,要消耗更多的卡路裏;
    2。少量多餐,使人體總是保持在“高基礎能量代謝”狀態,有助於消耗更多的卡路裏;
    3。少量多餐,有助於維持人體血糖處於一個穩定狀態,減少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天三餐,容易導致血糖在一天中出現三次高峰,而誘導胰島素的分泌,把多餘的血糖轉化為脂肪。如果少量多餐能夠打破這種血糖的大幅度的波動,那麽會有利於減少脂肪蓄積。

    當健身教練提到“少量多餐”法,同時又說了一大套理論根據,我當時覺得太有道理了,非常科學呀,遂毫不懷疑地全盤接受。
    但是為了要寫這篇文,就到狗狗上查了查,確證一下。這下才發現,原來,雖然這小墨倍受美國主流媒體吹捧,甚至接受過女皇Oprah接見,但是美國主流科學界(美國營養師協會,ADA)對於“三小時飲食法”卻不以為然。

    雖然“少量多餐”法有其理論依據,但在臨床觀察中發現,和一天三餐比,它對於控製體重沒有顯著性差異。
    ADA目前的觀點是:控製體重主要還是靠控製每天總的熱量攝入,跟分幾次攝入沒有太多的關係。

    看到這裏,本狼出離憤怒了!這世道,我該相信誰呀?剛剛很自豪地以為站在了科學理論的最前沿,結果一棒子給砸得滿地找牙。。。
    咱長歌當哭嚎之前,得先痛定一下,搞清楚到底咋回事兒,不能讓鬼子這麽就把哥給涮了呀。

    現在關於健身飲食的理念日新月異,層出不窮,但是能夠得到實踐證明長期有效的(而不僅僅是聽著有道理的)並不很多。這也是為什麽總會有新的理念出現的原因。
    比如這裏的“少量多餐法”,我並不覺得它是完全錯誤,來誤導群眾的。但是有理論依據,並不等於實踐上有效。在一個群體身上有效,恐怕也不能保證在所有人身上都有作用。
    另外,有很多“理論”最初是被“科學”釘在十字架上,被認為是荒謬的“偽科學”,而最終又被證明是正確的。
    所以“孰是孰非”,咱在這裏也不去做過多的評論。具體如何健康飲食,健身塑型,恐怕沒有什麽太多的捷徑,還是要從最基本的概念做起:一是減少熱量攝入,二是提高平時的運動/活動量(就算在這點上,也存在爭議,以後有空再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