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虎的女兒馬馬虎虎長大
文章來源: 石假裝2013-04-29 18:02:07
  

    誰家都一樣,養大一個孩子要付出莫大的體力腦力財力和白費力,但留在記憶裏的卻都是孩子幹的傻事樂事。
 
    我開始魯魯莽莽地在資本主義國家闖世的時候女兒來了。跟保育園的老師說好了,一定用中國音叫她的小名,免得她孤獨、發慌。真要去保育園了,我想還是得每天教她一句日常用語。

    上小班的幼兒怎麽教、教什麽好還真犯難了。教早上見麵必說的“藕哈腰~”吧,不行!虛禮貌套的先往後排排。“急用先學”嘛,找最急用的教。對小班幼兒來說,“急用”不過是吃喝拉撒睡。吃喝集體行動,不會被拉掉。拉撒是個體行動,一定要自己解決,憋著自己難受,憋不好了會給老師添麻煩,第一課就教“廁所”吧。

    日語廁所本來也用“廁”這個字,念“ka wa ya”,說快了,怎麽聽都像是“烤鴨”,北京來的孩子喊“烤鴨”太容易了。遺憾,這“ka wa ya”成了死語,隻有僻壤的老人用它。日本喜歡用英語詞,廁所用toilet,但簡略成“トイレ(toile)”,用漢語念就是“tuo yi lai”。我上下提了幾下女兒腰間的鬆緊帶,告訴她:想上廁所時就對老師說“脫衣來”。這麽形象的教法,孩子一下子就記住了。
    下午我接女兒的時候,老師說:這孩子真了不起,會說“脫衣來”,可幫了我大忙了。
 
    女兒在日本的生活就從我教的這個詞開始了。


 
 近年複古風格店鋪裏出現了“ka wa ya
 
 
      6歲了,進了個非常嚴格的中文班,跟中國孩子用同樣教材,同步進程。每天都要寫作業,還有期中期末考試。默寫那首名詩時,怎麽都寫成“春風吹生”。我連比劃帶比喻地講解一番,她好像懂了,回頭再看考試卷還是寫成了“春風吹生”。不知是笨還是馬虎,好好訓了她一頓。
    
   
等我氣消了,女兒慢悠悠地說:“不就差一個字嘛,幹嘛生那麽大氣”。
     
   
閨女呀,就這個字不能錯啊。換在提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年代,你怎麽也能混個跟主席唱反調的帽子戴戴。

    再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你給那麽小的孩子讀寓意這麽深的詩幹嘛,“鵝鵝鵝”就算啦。


 
  
寫漢語作業
 
 
    小學6年級的一天,女兒一進家就自豪地說:“今天老師因為批評我毀了半節課”。

    “你幹什麽了,讓老師生那麽大氣”。

    看我著急,女兒滿不在乎地說:“沒事,上次批評馬場君毀了一節課呢,我才半節”。

    閨女呀,你考80分時跟70分的人比,算你心態好。挨批評也跟比自己差的比,太厚臉皮了吧。

    “我們課間做遊戲,輪流站到老師的講桌上,我運氣不好被老師看見了。老師說我太淘了,我沒說是在做遊戲,光批評我一個人就保住了其他同學……”女兒給我講挨批的原委。

    行!在外保護同學,回家不撒謊,晚飯做好吃的犒勞你。



小學畢業那天的紀念照
 

    中學自由研究課,受歡迎的課要抽簽,女兒沒抽中自己想去的班,進了最不喜歡的文學班。一次老師讓大家寫詩,女兒在椅子上扭來扭去:“寫不出來,寫不出來”,老師急了“好好想,努力想。”

    “老師~,我跟李白一樣,不喝酒寫不出來”。女兒把在中文班學到的知識用在對付老師上了。

    類似的淘氣事件中學時最多。

 

淘氣開心的中學生
 

    好歹扒著邊貼著沿考進了她最想進的高中。這回老老實實好好學習吧,偏又加入了遊泳隊。春天從洗刷遊泳池開始,要買拉泳道的浮繩,公立學校窮,沒有那筆預算。孩子們想玩兒就有辦法,全體隊員騎著自行車出去撿垃圾了。撿來飲料瓶再用塑料繩串起來,泳道就這麽拉出來了。

 

翻這樣的垃圾廂,拉出泳道來還真不容易。
  
   
秋天了,不遊泳了,該好好學習了吧,又要參加造型比賽。畫圖、買材料,又是錘子又是鋸,比遊泳還忙。

    後來消停了。我問:“你現在怎麽什麽都不參加了?

    女兒氣乎乎地回答:“你規定我7點必須到家,這個門限什麽活動都參加不了”。

    大姑娘家家的7點還不回家怎麽行。我爸這麽限製我來著,我也這麽限製你,絕不讓步。

    體育課上講反抗期,女兒對老師說:“根本就沒有什麽反抗期,隻是家長太遷就而已,不信你到我家去反抗一下,反的那一撇還沒出來就被鎮壓下去了”,同班另一個女生極其讚成她的說法,也認為孩子沒有力量反抗家長。這兩個在家裏不敢反抗卻又格外活潑的女娃至今都是互相鼓勵互相安慰的好友。
 
    女兒上了外地的大學。在宿舍迎來的第一個早上給我打電話說:“你知道我今天是怎麽醒的嗎?有個東北人在我窗戶底下喊了聲‘欸媽呀,把我給嚇醒了”。學生們貼著宿舍樓抄近道,女兒窗底下正好是青草掩蓋的坑,那留學生掉進了坑裏。

    不久女兒又興奮地告訴我:“今天我給食堂擦了半小時桌子,食堂讓我隨便挑一碗蓋澆飯頂工錢”,這是她打的第一份工。這話傳到國內老人那裏,老人使勁給她零花錢,使勁罵我把孩子逼到這地步。

    日本大學生的就業活動開始的比較早,一般3年級最後4個月開始聽公司說明會,順利的話,4年級初拿到公司內定通知。女兒進入4年級的第一個月就拿到了內定,就剩寫論文畢業了。

    暑假前,女兒突然來電話:“3年級體育課逃課太多,老師沒讓我通過,畢業還差0.5個必修學分。不過,不及格的人很多,不光我一個”。都到了這麽緊要的關頭還在跟壞的比。

    暑假,打了3個晚上籃球,自費到海邊參加了兩天沙灘排球集中講義算是弄到了畢業必須的那0.5個學分。
 
    要去公司報到前,女兒收拾著箱子說:“我要工作去了,你也不說點兒什麽,別人家媽媽都是鼻涕一把淚一把的”。

    “你都離家4年了,該說的早都說了。不過要補充一點兒:工作別太賣命,不拖別人後腿就行。像小時那樣,考80分時跟70分人比,保持個好心情。還有呢,別忘了感謝70分的,沒有70分的,也顯不著你80分的好;別忘了拉上70分的,巴結上邊的誰都會,能不能拉上下邊的最考驗你的人品”。

    聽了我這話,女兒的表情還真嚴肅了起來。



41日拿到公司的就職證書


 
顯擺她領到的海員服(這個年齡的女孩總以跟男人幹一樣的工作自豪)


 
顯擺一次獨特經曆:

    去海濱公園看海豚表演後,找幾個小朋友上台跟海豚握手,主持人拿著話筒喊“那個穿藍背心的小姑娘”。跟海豚握手後還發了“握手證明”。


 
握手證明書  
 
證書背麵是握過手的海豚  


穿藍背心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