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都是巧克力---日本的情人節
文章來源: 石假裝2012-02-10 20:19:50

       不管什麽節日,氣氛都喜慶。喜歡節日,要是能賺個假日就不僅僅是喜歡,而是盼望了。日本有個節日不休假,折騰勁卻遠遠大過休假的節日 ---- 情人節。

       什麽東西到了日本都變種。不信,你去中華菜館點“咕咾肉”這道菜,上來的是四方塊的炸豬肉和同樣大塊的青椒洋蔥胡蘿卜菠蘿炒在一起的菜,湊在一起不算難吃,但把罐頭菠蘿炒在菜裏實難接受,其實日本人也不喜歡吃炒菠蘿。據說是廣東作法。要不你再點份烤鴨,上來的準是幾塊炸的脆脆的鴨皮。不知這是哪裏的作法。

        情人節顧名思義是戀愛著的人們的節日,到了日本“情人”擴展到所有的熟人。 2 月 14 日這天女人送給男人巧克力, 3 月 14 日收到巧克力的男人要給送自己巧克力的人還禮。情人節到了日本又延伸出一個節日,日本人給它取個洋名叫 whiteday 。 ( 這不成了“白日子”了嗎?用俺們中國人的傳統看不吉利呀。 )

       2 月 14 日參加送巧克力大軍的從幼兒園的小姑娘起,年齡上無封頂,一切有心人都送。據說這天巧克力的消費量 2310 噸,曾有統計說這期間的銷售量占廠家全年產量的 50% 。這麽大的銷售量中隻有 10% 是真正戀愛中的人消費的,其餘的都給湊熱鬧的人消費了。

        情人節送巧克力是日本的點心製造業 ( 巧克力廠家 ) 的“陽謀”。 1958 年流通行業和點心製造業為了促進本行業的發展,試著在日本推廣情人節,並在這天送巧克力,情人節一直到 70 年代才普遍流行起來。

        這天送的巧克力都有名目:情人巧克、朋友巧克、人情巧克……。女兒送爸爸、孫女送爺爺、妹妹送哥哥、妻子送丈夫,一盒巧克力仨瓜倆棗的錢,瞎送去唄。

        男人、特別是未婚的男人還挺在乎收到巧克力的數量。不管是誰送的都高興,認識一個小夥子在超市打工,一起工作的大媽們送給他好幾盒,樂得他來跟我顯擺。說他從來沒有收到過這麽多。

        也有惡搞的,年輕女職員商量好,一起給最令人討厭的科長送巧克力,讓他經濟上虧一把。因為 3 月 14 日男人要還禮,還禮可以送巧克力,也可以送點心,但要超過收到禮物的價格,要顯得自己有水平,還在點心上配個手絹什麽的實用品。商店會為男人們預備很好的禮物,即便是個小手絹也是名牌貨,要還十幾個女部下,還真是筆錢。已婚男人要還的禮物多由妻子準備,我想那位被惡搞的科長的妻子準備禮物時一定沾沾自喜自己有個受人愛戴的丈夫。

        也見過真心的純潔的巧克力。女兒幼兒園小班時從自己吃的巧克力豆中挑出幾粒用折紙包起來送給了自己班的男老師。她是看別的孩子都送了,第 2 天才補送的。 3 月 14 日年輕的男老師給所有的女孩子送了一小盒禮物:一塊毛巾手絹、幾塊 cooky ,還附了一漂亮的卡片:小~、特別喜歡你啊( ~ちゃん、大好き!)。 男人當幼兒園的老師真不容易,管著她們吃喝拉撒,還得陪她們過情人節。我還記得女兒那時的高興勁兒呢,女兒早就忘了。

       過節就圖喜慶, 管它誰的節日什麽形式呢,有愛就好,甜蜜就幸福!


為了佐證本文,特意跑到我家附近的超市照來為情人節而設的巧克力專櫃的照片。

1巧克力專櫃一角 

2 還是巧克力


3 名牌的貨架已空


4 還是巧克力


5湊熱鬧的男人


6 認真挑選


7 上貨


8 咕咾肉,黃顏色的東西是菠蘿。(據說廣東咕咾肉放菠蘿,日本學習了廣東的作法。不知廣東是否配這多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