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記餛飩?躍進飯店!
文章來源: 石假裝2011-09-09 01:31:40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自從網友jjzz在跟帖中說想再吃一次錦州的杜記餛飩以後,我就一直在記憶中搜索杜記餛飩,怎麽也想不起來,懷疑自己沒有去過那麽高級的店。就算沒吃過總該知道它在哪兒吧。百思不解,給錦州的叔發短信:知道杜記餛飩嗎?回信:錦州人沒有不知道的!

         我就不知道,我算不上錦州人了?從車站前數起:老馬路、北門口、福德街、燒鍋大坑、百貨大樓,哪兒有我不知道的?偏就不知道杜記餛飩。

           20118月,我去錦州參加中學同學聚會。剛聚齊我就問:杜記餛飩在哪兒?

“解放路和老馬路交叉處的西南角,電業局旁邊”,一個同學解釋說。

“那不就在咱校斜對麵嗎?”我確認。

“對對對,就是那兒!”誰搶著回答。

“那兒不是叫‘躍進飯店’嗎”我又不解了。

“那兒文革前文革後都叫‘杜記餛飩’,就你擱咱這嘎那晚兒叫‘躍進飯店’”。這個解釋最全麵徹底。

“杜記餛飩”的店名私有製味兒太濃,在那“滅資興無”的時代是絕對不能容許的。

杜記餛飩的棋子燒餅也同樣有名。“棋子燒餅”顧名思義就是像棋子那麽大的小燒餅,有肉餡的也有糖酥的。躍進飯店時代也隻賣餛飩和燒餅這兩樣,不過燒餅一律是麵向工農兵的那種無餡大燒餅了。

躍進飯店門簾不大,細長結構,有兩個門。對著街角的那個門是正門,進門左手是上半截玻璃下半截木製的櫃台(或叫窗口),先買票再取燒餅餛飩。中午來吃飯的人很多。一碗餛飩一個燒餅,兩毛來錢就可以解決一頓午飯,我也去過。不記得餛飩餡的味道,隻記得大大軟軟的皮中間有一小嘎達鹹味兒。這倒不影響我喜歡它,從小就覺得餛飩是吃皮的,薄薄軟軟的皮順著舌麵顎麵滑進嗓子,那是吃餛飩的妙覺。

後來肉和細糧極缺,躍進飯店雖然開著門,但沒有東西賣。準確地記得1974年春夏之交,剛剛升入中學2年級的時候,我們4個女同學下午經過那裏,看到裏麵賣粥,上麵撒著一層油炸的小麵球,每碗一兩糧票8分錢。我們幾個被上麵的油炸麵球吸引了,以為下麵的粥是油炒麵之類的東西。4個人商量、討論,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決定每人買一碗吃。

飯店裏一個客人也沒有,4個女孩圍著一張桌子,甜嘴叭舌地吃了上麵的油炸麵球(其實就是炸什麽東西剩的渣滓),再吃下麵的粥。這是什麽粥呀?不就是稠苞米麵粥嗎?粥裏堿麵多得能吃出鹹味兒來,稠得能用筷子挑成塊。那時一般人家每天肯定吃一頓苞米麵粥,誰會花錢在外邊吃這麽難吃的東西。何況8分錢對中學生來說可算大錢,冰棍3分一支,34分錢就可以買山楂、安梨什麽的。幾個人誰也不想再吃下去。

“咱把它一齊扣在桌子上怎麽樣?”誰提議說。

“行!”異口同聲。

123!” 就像把蒸肉碗扣到盤子上一樣,4個女生一齊把粥碗扣到桌麵上,然後迅速走出了飯店。

說來也怪,扣粥以後就再也不後悔自己那8分錢了,開始想像收拾桌子的服務員怎麽罵我們的了。那以後誰也沒有再提起過這件事,就像在遊泳池撒過尿的人從來不說一樣。

後來的30年中,我收拾飯桌的時候不止一次想過扣在桌麵上的粥該怎麽收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怎麽能怪躍進飯店呢;我們小時太不懂事,太淘氣……。

那年夏天,遼寧進口了一批飼料小麥充當百姓口糧,蒸出的饅頭又黑又粘,不知躍進飯店用它作過餛飩沒有。扣粥以後不敢在躍進飯店那邊走,再也沒有看到過裏麵的情形。

……

叔一大早來電話:起來了嗎?我帶你去杜記餛飩吃早點吧。

想去,想跟當年扣粥的幾個同伴一起去,所以謝絕了叔。
  
    
                        杜記餛飩近影(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