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立的中篇《漏船》在文學城海外原創壇連載十三章。我是懷著新奇和看小說的心情跟讀完的。
一直以來,我非常喜歡他的作品。我欣賞欽佩他,因為他的作品不隻彰顯出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奪目的文采,更浸透了作者從實際生活和人生經驗感悟中汲取的豁達睿智與厚重。他不喜張揚,不善嘩眾取寵,可以說他刻刻板板,認認真真,對待人生,對待寫作。
當我將他連載完的小說《漏船》全部打印出來,第二次捧讀的時候,老實說,我的心情是沉重壓抑的,我如同小說人物中的某一個人,感同身受。讀完時,我熱淚盈眶,仿佛回憶起了自己當年兩袖清風一個破箱子來到北美打拚時的情景。從小說中刻畫的四對人物(李哲和顧馨,張婷和杜敏,秋北和寧曉東,畢常林和富妹),我好像多多少少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也似乎看到了在我生活的世界裏天天時時發生在我周遭身旁無數新移民身上的一切寫照。我的心顫抖,寂靜,苦痛;我再一次跟著他們掙紮,憤怒,無奈。作品抓住了我的心。
然而,對查立先生采用”漏船“這個題目,我開始時頗為費解,也有諸多猜測。全文三萬六千多字,沒有一處提到過船字。跟船有什麽相幹呢?還是一艘漏水的破船!
船暗喻什麽呢?是人,是物,是景,是人生,是思想,是狀態,還是小家大國?若是國家的話,是我們這些移民今天休養生息所在的國度,抑或是那曾經生我養我的故土?我想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想了解作者通過這篇三萬多字不長不短的作品所想傳遞出來的信息和思想,他真正想告訴我們的,難道都是些新移民苦苦掙紮的場麵,這些我們幾乎熟悉到一種程度快要熟視無睹的場麵嗎?它一切的深刻涵義,恐怕就巧妙地蘊藏在”漏船“這兩個字的背後。
於是,我再次捧起這部分量沉甸甸的小說,再次潛心閱讀起來。於是,我特別注意到了一些容易被疏忽的字眼詞句,比方說“苦命”,“時光”,“代價”,“摧毀”,“麵對”,“這個世界有時候很無奈”,“向命運投降了”,諸如此類,並對它們思想沉吟起來,於是乎所有的意思在我腦海裏也就漸漸格外清晰起來,連貫起來。
刹那間,我如同在茫茫大海之上,看到了一艘傾斜快要沉淪的小木船,它的底部什麽地方因早些時候迎風飄揚之時一個不慎擱淺觸礁而致船漏。它已成一艘漏船。船上的那八個人,還有許多其他相識或陌生的人,本來誌向高遠,滿懷憧憬,夢想著要從東方的故土順利駛向西邊的彼岸,去過那令人激動令人向往的美好新生活。殊不知,中途竟然出人意料地出了這一檔子事,竟要將他們每個人甜美的夢擊個粉碎! 於是人人從痛苦中醒來,才發現那是自己留在蒼茫大海裏的一些模糊不清的人生航跡──一個破漏的人生,一艘正在漏水的破船!
於是,我的心更加震撼了! 我似乎把握住了作者的意圖,我的心髒似乎在以同樣的脈搏同樣的激流同樣的溫度同樣的壯烈在與他一起搏動,一起受壓,一起淒泣,一起難過,一起無奈。
於是,我們疲憊地一同站在這同一艘漏船上,遙望遠方,懷著希望地等待。等待什麽呢?我們也並不清楚。
……
2011年6月4日識於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