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趟中國,這事有那麽複雜嗎?
文章來源: BeijingGirl12023-09-22 07:04:17

疫情近四年,這幾個月看到不少從中國回來的人發貼。 說明不論移一代怎麽立誌在美國/海外和當地融入結合, 實際上還是脫不開自己曾經生長的地方。 不僅僅是家人親朋同學在海那邊。 就算不回中國, 說的看的寫的吃的,仍然是中國的一套。

看到很多帖子裏都提出微信支付的問題。 在中國沒有微信支付現在確實很不方便,打不著車, 買東西也顯出老土。 中國2015年打車手機預約、支付就開始火熱,支付寶和微信為了搶占市場火拚。發紅包,搶紅包。刺激大家使用移動支付。  

2017年我回中國,微信支付已經非常普及。我和娃爹都開通了微信支付, 不然顯得很老土。別說各種商場,去路邊菜攤買點砂糖橘也要刷手機支付。

如果太久沒回中國,會感到不習慣。 其實美國我們這邊有家餐館2019年也有微信支付。可以刷美金,也可以刷人民幣。 微信支付就兩點,一要有個智能手機;二手機要綁定出錢的賬戶。

出錢的賬戶可以是各種。有人綁定銀行戶頭,有人綁定支付寶,有人綁定美國的貝寶(paypal)。 看到不少人說手機。 要有一個能換卡的智能手機。 然後買個中國的手機卡。不然網上買東西,外賣和打車都超極不方便, 還可能根本就辦不成。 

十幾年前, 中國到處可以買到一個手機卡。 和現在的歐洲一樣, 路邊的小攤,商店, 機場等到處都有電話卡賣。 大約10年前,對電話卡就學美國開始控製了, 要選擇一家公司, 買一個“計劃”。   

2012 前我回中國,自己家裏的電視和Wi-Fi 開通挺麻煩,每次要去電信的服務廳,200元的“開通費”, 給一個看電視的盒子(收200元押金)。 每次回美國前, 都要卡著時間把電視盒子退掉, Wi-Fi 關停, 下次回去再重新辦理。 那時的手機卡, 都是買了用過就扔掉。 每次回國,親朋好友同學發小常說,“你怎麽又換電話號碼了?”。

2013年再回國,小區全部有了光纖電纜入戶,Wi-Fi的速度提到了4G。 不用電視盒子了, 一個Wi-Fi 解決一切。 中國的電視還能把手機影像“投射”到屏幕上, 可以看奈飛(Netflix)和油管。 我今年7月份在歐洲休假, 英倫的很多手機還是3G哦。 中國我 2020年回去已經5G了。 Wi-Fi的網速比美國家裏快。

“停機保號”功能也有了延伸。 我當時買了一個手機卡,和電信的 Wi-Fi 綁一起。 離開中國時, 撥打10000 號碼,兩個一起關停。 每個月10元 人民幣。 辦理了銀行自動轉賬支付。 回到中國落地後換上卡,打10000, 立時開通手機和家裏的Wi-Fi。 我每年都用假期回國看父母, 這樣太方便了。

如果經常回中國,用護照可以到任何電信/移動/聯通等營業廳,買一個手機卡。 這種卡用完可以扔掉, 也可以停機保號。 買卡是有手續費的, 之後使用按月收費, 看你買什麽樣的計劃。

我2016年在北京買的一個電話卡,就是這樣充值的。 用多少充多少。 停機保號,一個月是 4.88 人民幣。 這個卡我每次回北京用。 2019年離開北京時, 充了120元, 2020年回中國,鬧開了疫情。 回美國後又充了200元。 悲催的是, 今年事多,5月份想起來的時候, 欠費了。 但還在60天保號期內。

我試圖在網上辦理續費,像以前一樣。 結果網上說這種情況要到營業廳辦理了, 新規定。 無需本人,任何人用身份證或護照都行。我猶豫了一下, 還是沒有麻煩家人和朋友。 這個號算是作廢了。 好在還有一個卡可以用。回北京若需要隻能再買一個卡了。

如果一個人回中國, 一個電話卡就夠用了。 可以選擇停機保號,或者用過就扔。 如果想保號,一個月5元。可以選擇自動銀行賬號劃款, 或自己按時網上充值,美國手機就可以辦理。 一機在手, 萬事擁有。 這事真不至於那樣複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