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崩潰, 從這裏開始
文章來源: BeijingGirl12023-04-21 07:15:22

前兩天看到網友的一篇文中說, “人類的曆史就那麽回事,什麽意識形態之爭都是表象和幌子,根本上是利益和資源之爭,族裔和宗教之爭。 可是人類很虛偽,明明是叢林般掠奪和廝殺,還要舉著什麽正義的牌子,虛假的幌子掩蓋不住猙獰嗜血的獠牙。” 。 精確正點。

說一千道一萬, 人類社會在政治家們的操控下, 經過千年的打打殺殺,各種侵略、戰爭、搶劫、欺壓和掠奪, 歸根結底還是植根於經濟。 再說政治家自己也要過好日子,而隻有讓人民也過上好日子,政治家們的統治才能持久。前蘇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中國去年的經濟整體較差。2022春季中國四大城市,北上廣深這些GDP大金主都經曆了嚴峻的封城,其中上海最是人仰馬翻。 四大城市對全中國GDP的貢獻為1/8,財政收入占1/6, 資金總量占 1/4.

從下麵的圖和表可以看出,去年中國GDP 第二季環比下跌了2.4%;第四季度增長為零。2021年中國GDP增速8.1%。 估計這個數字刺激了中國老大“清零”引領世界經濟的熱情。物極必反。 2022全年的GDP增速3.0%,沒達標。 連2021年的一半都不到; 是自從1977年以來最差的經濟表現。 

上圖是GDP 增速。

 

因為2022的差勁變現, 英美厲害國對中國2023的經濟前景不看好。中國自己也沒有底氣。 3月的兩會蔫蔫地定了一個經濟增長目標“ 5%左右”。 進入四月份,一季度的各種數據都出台了。 英美厲害國的宣傳機構猛烈開火 - 2023 中國經濟一季度複蘇超預期, “大勝”。 

春江水暖鴨先知。 最先報道中國製造業反彈的是美國大外宣華爾街日報(WSJ)。 根據的是統計局和物流與采購發布的數據。 繼2022年第四季度的疲軟之後,一月份中國的PMI (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 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指數開始回升。

WSJ 說,中國“PMI 50.1,重返擴張區間,製造業景氣水平較快回升。”。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中國製造業在疫情混亂中受到雙重的打擊 - 中國政府抑私扶公的政策; 清零到完全放開的不合時宜。 中國老大有一個十分錯誤的認知, well, 我至今還是認為十分錯誤。 這個我在後麵的文中會提到。

四月,英國和美國的大外宣路透社(Reuters)和紐約時報(NYT)也加入報道。中國2023一月GDP增長4.5%,“‘清零’後經濟開始複蘇”。 而WSJ更是說“中國3月出口同比意外大增14.8%、進口降1.4%,均大勝預期” 中國3月對美“實現貿易順差881.9億美元,全線大幅好於預期。”。

不過中國也沒什麽好高興的,因為美中的貿易逆差一直高居不下, 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出台新的對華產業、貿易製裁。 有人已經在我的文裏提出, 這形勢和當初的鴉片戰爭開端類似, 當年英國就是因為巨大的英中貿易逆差, 推出了鴉片。

關於投資。 除了中國政府自己大幅進行以外,大外宣 NYT 列舉的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法國和德國。 法國是在中國加大投資飛機空客, 準備擴大規模,再上新的生產線;德國不但投資汽車工業, 還要加大投資化工公司巴1斯夫。

法德的在華投資的規模都在100億美元以上。 似乎是與美國的在經濟上孤立中國的努力背道而馳。 但他們說,“來自中國的營收對他們的企業在歐洲蓬勃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自己在努力消化房地產, 美國大外宣說 ,中國“國產電動車崛起,中國消費者開始追捧‘中國製造’”。“去年在華銷售的電動車中,超過80%是國內車企生產。”。

華爾街的精英們也鼓吹中國的經濟複蘇。 花旗銀行周二(4月18日)上調了中國2023年度經濟增長預期,從原先的5.7%調整為6.1%。 高盛則從從5.5%上調為6.0%。 美國華爾街精英一直對中國市場很青睞, 因為中國民眾和機構手中有儲蓄 227 萬億元,人均存款接近7萬元。 華爾街的銀行家們認為如果能吸引這筆資金是個大買賣。 

我最近和家裏通話。 一個親戚去年年底的時候告訴我,樓下麵的街道的一些飯館好多都關了。 最近他告訴我,現在這些飯館都開始營業了,個別換了主人。 經濟其實體現在人間。 那條街道是從長安街到新華街,離我以前的中學母校很近,人氣一直很旺,現在開始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