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職爭薪水,人家能幹的你行嗎?
文章來源: BeijingGirl12021-07-13 12:14:57

每年年初, 是公司管理者最忙的時候。 因為要評職加薪分獎金。有末位淘汰的還要下崗。 經常看到有人對自己被裁員而憤憤不平,以前幹得那麽好,怎麽會被裁掉?其實道理很簡單,好漢不提當年勇。 決策者主要著眼的是將來雇員是否可以創造價值,過去的成績和表現隻是個參考。

加薪升值的時候也是如此。老板要考慮的是下屬在下一年的“有用”度,雖然過去的一年的表現也很重要。 在職場上,雇員的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才是公司肯花大價錢的重要原因。競爭力反映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在同等難度的工作中,你是否比別人更有效率,完成得快且好;不可替代性則是公司在同等的薪酬下能否找到和你資質一樣的員工做同樣的事情。 兩者之間有一定的關係,也有各自的獨立性。

你可知道那個兩天掙一萬美金的事情? 當年汽車製造商福特,在自己的工廠裏遇到了大型發電機的麻煩,他的工程師束手無策。福特聘請了通用電氣 GE 的工程師查爾斯。 查爾斯是個天才,喜歡愛因斯坦和愛迪生;是個四英尺高的矮個子。

查爾斯來到工廠,獨自工作了兩天,研究了發電機並做筆記。第二天晚上,他爬上梯子,用粉筆標記了一條線,建議工程師卸下一塊板,並在標記的點處準確地替換一些線圈。(下左,22歲時的查爾斯;右,25歲)。

 

福特的工程師們非常懷疑。僅需小調整就能解決一個始終困擾他們的難題? 不過他們還是按照查爾斯的要求做了,發電機完全運轉了起來, 問題解決了. 事後 GE 的賬單是 1 萬美金。這在當時是筆大錢,即使在現在, 對於兩天的工作,也不是筆小錢。 福特有點怒,要求列出明細的發票。查爾斯親自給出了福特想要的發票: 在發電機上做粉筆標記:$1; 知道在哪裏做標記:$9999(英原文見文後)

在 IT 行業工作的人,可能知道大型計算機(大型機),Main Frame 係統吧? 大型計算機從二戰時就開始大量使用,之後一直在發展。 因為其大容量和高速度, 至今都不能退出曆史舞台。一般在批量工作中大量使用。 比如最常見的信用卡繳費係統。

這類操作大公司都不是實時進行,而是在係統不忙的時候批量進行的,多的時候一次要有幾萬,幾十萬甚至百萬次的操作。  這些操作從不同的個人賬戶, 到不同的銀行驗證,取款,記錄; 回到個人賬戶, 記錄。 錯誤經常出現, 比如賬戶沒錢或錢不夠,銀行賬戶取消了,等等。還有記錄,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金融公司, 21 世紀開元後因為微機(PC)的崛起,計劃要讓大型計算在十年內機退休。 因為大型機的維護很貴,每年的執照費也非常高。 結果到了今天,大型機沒退休, PC業務倒是被智能手機代替了很多。 那個公司 IT 的頭提前“退休”了, 曾經的計劃成了笑談。

不過如今的學校已經很少教授大型計算機有關的課程, 相應的高級應用語言程序 COBOL 相比之下也很少人知道了。 COBOL是最早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多年來一直是商業界流行的語言。 目前還有很多公司在使用它們。 如今好的大型計算機工程師不那麽容易找, 因為大多數接受過訓練並且有工作經曆的人都已經退休了。

我知道的一個金融公司, 最權威的一個大型計算機工程師前兩年退休了。 之後一有棘手的技術問題,還是要請他回來把關。 前些時因為要改進批量操作係統, 以降低費用,提高速度。 公司請了能找到的最好谘詢公司, 那位專家是谘詢公司所有領域收費最高的,一小時 1095 美金!

一招兒鮮,吃遍天。這也是物以稀為貴吧。前兩年我跟著一個項目技術小組去谘詢過這個專家,那時候收費是 $995/時, 當時真是大開了眼界。 一個大型的項目,公司往往要投入 7 位數的經費,事先如果不做好可行性分析,到最後發現走不通而沉船,損失就更大了。

很多時候項目的動機很好,在理論上也可行。 但是實際中因為技術或設備問題, 其實不可行。這樣的情況在製造業中更常見,尤其化工領域。金融業也會遇到。現在的技術更新很快, 比如智能手機的 APP 已經普及了。任何公司如果不快速跟進手機應用,就落後了。

智能手機的應用綁定個人信息,可以在使用時即時驗證。 更安全,受到很多商家的青睞。但是,每個終端手機客戶的一些操作, 比如繳費,存/轉錢,匯總後很多時候還是要通過大型機的批量操作來實現的, 所以每小時1千1百刀的谘詢費還是要花的。

查爾斯賬單原文 - Making chalk mark on generator: $1; Knowing where to make mark: $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