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主婦會煲湯
文章來源: Sweetrains2011-05-14 07:48:34
1、雞或竹絲雞煲淮山、杞子、紅棗(滋陰補血)
2、鱅魚頭煲黑豆、紅棗(頭暈、頭痛)
3、鰍魚煲黑豆、紅棗、陳皮(補血、養顏)
4、冬菇、香信、眉豆、白豆、紅棗(附件囊腫)
5、白鴿煲淮山、杞子、紅棗(健脾、補血)
6、黑鯇魚煲黑豆、紅棗(補血、頭暈、頭痛)
7、豬骨煲杜仲、牛大力、紅棗(腰痛)
8、豬骨煲熟地、首烏、紅棗、黃精(烏發、腰痛)
9、豬骨煲杜仲、巴戟、牛大力、紅棗(補氣、腰痛)
10、雞(或竹絲雞)煲北芪、防黨、紅棗(補氣、補血)
11、豬骨煲北芪、防黨、紅棗、杞子(補血、養顏)
12、豬骨煲牛大力、狗脊、紅棗(補血、腰痛)
13、鯽魚煲紅棗、劄子(補血、養顏)
14、水魚燉冬蟲草或淮山、杞子(滋陰補腎)
15、生魚煲淮山、杞子、紅棗(滋陰、補血、養顏)
16、土茯苓煲豬骨或煲龜類(去風去濕)
17、羊肉煲淮山、杞子加馬蹄、少許當歸、紅棗(滋陰補腎)
18、豬心燉當歸、黨參或北芪、黑豆、瘦肉(盜汗)
19、兔肉煲北皮、益智仁(夜尿)
20、鱅魚頭煲川弓、白芷、紅棗(頭暈、頭痛)
21、羊肉、黨參、熟地、當歸、紅棗(貧血)
22、阿膠燉瘦肉、紅棗、杞子(月經過多,在月經未幹淨時服)
23、沙仁、淮山、土茯苓、白術煲瘦肉(胃寒、脾虛)
24、田雞煲黨參、淮山、紅棗(補氣、健脾)
25、田雞煲田七、紅棗(用於骨節病人,在治療期間)
26、桑樹根煲瘦肉(高血壓,腦血管意外)
27、白豆煲豬橫俐(糖尿病)
28、鷓鴣煲川貝、無花果、南北杏(咳嗽)
29、核桃煲豬腰或豬骨(夜尿)
30、鰍魚煲紅豆、陳皮(身體虛弱、流鼻血)
31、蓮子心、白茅根煲瘦肉(流鼻血)
32、玄胡素20克、益母草20克煲雞蛋、紅參(經痛) 涼 湯
1、桑葉、黑芝麻、紅蘿卜、煲豬骨或魚類(預防結腸炎)
2、桑葉、黑芝麻、紅蘿卜、黑豆煲豬骨或魚類(陰陽湯)
3、沙參、玉竹煲、竹絲雞或煲豬輾肉(滋陰、潤肺)
4、蓮子、百合煲魚類(健脾)
5、黑芝麻煲魚頭(清熱、解毒)
6、馬蹄、紅蘿卜、煲豬輾肉(清陰熱、發低燒)
7、粉葛煲鯪魚或鯽魚加紅棗、生薑、陳皮(治療屈火骨痛)
8、毛薯(即豬仔薯)、紅蘿卜、煲豬骨(清熱、治喉嚨痛)
9、菜幹、紅蘿卜、百合、眉豆、淡菜煲豬骨或魚類(熱咳)
10、竹芋、紅蘿卜、淡菜煲豬骨(清熱)
11、昆布、海帶、五星魚、淡菜煲豬或魚類(咽喉炎)
12、海帶、綠豆、紅蘿卜、煲豬骨或魚類加陳皮、生薑(清熱、解毒)
13、冬瓜、紅豆、眉豆煲豬骨或加蓮蓬一個、陳皮(清熱解毒)
14、老黃瓜、紅豆、眉豆紅蘿卜、煲豬骨或魚類、陳皮(清熱解毒)
15、豬橫利煲赤小豆或黑芝麻(小兒清熱、消滯開胃)
16、發菜、豪豉、瑤柱煲湯(咽喉炎)
17、西洋菜、紅蘿卜、魚球湯(清熱)
18、雪耳、瘦肉、雞蛋湯(清熱、潤肺)
19、南杏、北杏、眉豆、無花果、百合、陳皮煲瘦肉(幹咳無痰)
20、蘋果、陳皮、蜜棗煲瘦肉(咳嗽)
21、雪梨、陳皮、蜜棗煲瘦肉(熱咳)
22、石菜、綠豆煲鯽魚、陳皮、生薑(咽喉炎、清明前服)
23、白鴿煲綠豆加陳皮、生薑(預防熱痱、咽喉炎,清明前服)
24、百合、蒔術、淮山煲瘦肉(健脾、滋陰)
25、生魚煲西洋菜(或花旗參),無花果(清熱解毒)
26、田七(30克)、丹參(5克)煲豬骨或雞(高血壓)
27、劍花、無花果、陳皮煲豬骨(熱咳)
28、紅蘿卜、青蘿卜、淡菜煲豬骨或魚(清熱開胃)
29、豬肚煲蓮子、蒔術或煲白果、腐竹(健脾開胃)
30、草龜煲綠豆半斤(乙型肝炎)
31、白芨10克、黑豆煲鰍魚(流鼻血)
32、鰍魚煲紅豆、陳皮(用於身體虛弱流鼻血)
33、花旗參(西洋參)、玉竹煲瘦肉(用於身體虛弱、低熱)
34、綠豆、紅豆、南豆(扁豆)、黑豆煲魚或豬骨(陰陽湯)
35、紅豆殼、蒜頭、紅梅葉煲好放紅糖(腹瀉有孱)
36、蒜頭2兩煲好放紅糖(慢性結腸炎)
37、鯿魚、豆腐、芫茜、白豆煲湯(口腔潰瘍)
38、雪耳、雞蛋、瘦肉湯(清肺熱)
40、鯉魚煲粥(用於習慣性流產)
41、阿膠、糯米粥(用於習慣性流產)
42、茅根、玉蔗煲水(解毒、止渴、利尿、生津)
43、甜玉米、紅蘿卜、馬蹄煲雞腳(清熱、解署)
44、竹絲雞、瘦肉煲花旗參(清熱、解毒)
45、玉竹、麥冬煲瘦肉(秋季咳嗽)
46、土牛七、板藍根煲鯽魚或豬橫俐、瘦肉(咽喉炎)
47、崩大碗煲魚炎或豬骨(清熱解毒)
48、雞骨草半斤、紅棗2兩(去核)煲6小時以上(新生兒黃疸)
49、貓爪草煲瘦肉、加薑、陳皮(附件囊腫)
50、玉竹、蓮子、蒔術煲瘦肉(神經衰弱、多夢)
51、玉竹煲瘦肉(咽幹、咳嗽)
52、雞骨草、棉茵陳、田基王煲蜜棗(乙型肝炎)
53、靈芝、花旗參煲密棗、瘦肉或豬骨(在驗血前服)




祛濕湯

健脾的食物有: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小米、蓮子、莧實、豬肚、鴨、鵪鶉等。
去濕的食物有: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
  功效:補脾、利水、消腫,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生魚一條、宰淨,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60克,蔥頭5個,煲湯,不放鹽。

莧實煲老鴨
  功效:滋陰養胃,健脾利水。
  莧實100~120克,老鴨一隻,宰淨,莧實放鴨腹內加水文火煮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炒扁豆淮山粥
  功效:健脾養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兒減半。

蘿卜蓮子豬舌湯
  功效: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去濕困。
  蘿卜750克、蓮子50克、莧實25克、蜜棗3個、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鵪鶉湯
  功效:健脾開胃。
  鵪鶉一隻、黨參15克、淮山30克煲湯。
  另外,還有土茯苓赤小豆鯽魚湯、綿茵陳煲鯽魚、赤小豆煲鯉魚、豬肚粥、冬瓜煲老鴨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濕功效,家長們可根據需要給小兒服用。廣州市婦嬰醫院營養師吳錦暉

健脾祛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和中化濕湯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清熱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鵪鶉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隻,薏米、百合各50克,薑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薑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橫月利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薑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草龜去濕湯 (3~5人分量)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 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黃瓜去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淨,鴨腎洗淨、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幹淨。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去濕食材
花旗參: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幹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白術: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並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