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文革平反和改開
文章來源: 遍野無塵2017-06-06 11:51:33

這幾天大家都在看白鹿原電視劇。不僅在看,還聊,而且聊的還很深。有同學甚至回想到自己家族的過去,聯想著和白鹿原上一些人物。

還記得文革結束後一年,開始了傷痕文學。最初的傷痕文學是以批判四人幫為主調,雖然僅僅是對文革表示了不滿,誰要是因為文革而產生四人幫呢。因此有了“真理標準”的討論,再一年後,就來了個三中全會, 把文革正式徹底地給否了。再後來就是有了一段時間的“自由化”,改開引起了很多矛盾,後來又有了八九六四,在後來改開搞的轟轟烈烈。這些事隻是前後發生,不一定有什麽因果關係。不過,也不能說它們之間沒有什麽聯係,不能說,都是獨立事件。

白鹿原1992年3月成稿,93年6月出版。審查一年之久。當時隻允許印書,不準改變電視劇電影什麽的。說明我黨在審查過程中有爭議。隻印書,是妥協的結果。到97年才獲得茅盾文學獎。說明爭議的一方占了上風。直到前幾年才開始有電影,話劇、舞劇、秦腔等形式,現在才又有了電視劇。看來支持的一方占了上風的隻是逐步的。大概,因為農村的地主富農分子都不存在了,資本家也可以入黨了。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允許,甚至是鼓勵“剝削”了。 正像中國的修正主義頭子在文革前就鼓吹的那樣,“剝削越多越好”。

 

《白鹿原》是史詩般的偉大作品,也許是劃時代的某種號角。因為它顛覆了很多觀念,會改變人們(中國人)過去的許多認識。最重要的是地主變成了好人,能維持鄉村秩序,提倡道德教化,能和階級敵人(鹿三)和平相處,甚至是鹿三的恩人,也算是剝削有功了。

如果有個象白鹿原那樣的書或劇本能在六十年代出版發行(假如由於某種原因),再加上大造輿論,形成一種壓力和潮流,那些被剝奪了土地和資源的人就有可能會“反攻倒算”,會要求返還他們被剝奪的財富,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他們“人還在,心不死”。

現在嗎,想“補發工資”也許還找不到受害者,隻能不了了之。況且要求貧下中農返還分搶的“浮財”,也可能過了法律規定的“追訴期。

也許因為象白鹿原這樣的寫實作品,會引發對於土改運動的反思和討論。因為這可不僅僅是個算算補發工資的“經濟賬”。平反冤假錯案不僅僅是補償的經濟問題,而是涉及到三四十年代那場以土改為主的大革命運動的合理性和正當性。甚至會涉及到我黨執政的合法性和權威性。至少許多人會反思那場大革命運動。由於白鹿原的影響,文學城上很多人開始反思自己家族的過去,甚至想要寫下來,以傳後代。隨著時日推進,這個會不會有什麽實質性的影響,還真不知道。

不過,我黨已經不怕了,因為我黨不是僅僅代表鐮刀斧頭,和他們的階級,而是已經是三個代表的總代表了。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