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白鹿原》劇挑幾根刺。
文章來源: 遍野無塵2017-05-31 19:49:53
  1. 那裝糧食的袋子被稱作“裝子” 或者”樁子“。 大約可裝糧食 一百到一百五十斤不等。樁子比180-200斤的(近乎球狀的)麻袋好抗,好上肩膀,好下肩膀,好移動。 從白鹿原裏裝糧食的“樁子”的表麵平滑度來看,可是說裏麵肯定沒有糧食,裝的是柴火,也可能是棉花。 你看,那個鹿三一個手就能舉起一個(100多斤的)樁子來,這是不可信的。讓人看著不舒服。

 

  1. 白鹿原的導演編劇以為陝西人都吃,biangbiang麵,上頓,下頓,平時家常飯,待客宴席上,鹿子霖的父親過生日壽宴,吃BB麵,白孝文的滿月也吃BB麵, 窮人,富人都是BB麵。實際上不是那樣的。就是農民,一天也會變著花樣吃,早、午、晚飯都會不一樣的。平常吃飯和來客人都會不一樣。 哪能一種吃法,全村人永遠都是一個BB麵?

 

  1. 白鹿原的導演編劇以為在陝西關中,兒女把父(輩)的人都叫da (大)。其實在同一個村裏,有的兒女把父親叫da的,也有叫ba (爸)的。常常是,把比父親大的長輩稱作伯,把比父親小的長輩稱作da(大),把自己的父親稱作爸。如果有幾個長輩就稱作大伯,二伯,爸,四大,五大,把不同姓的長輩人稱作叔。這樣從實用的角度就可以分開了。要不然,一屋子好幾個長輩,一聲“da(大),  滿屋子的人都得應承,子侄輩的很不方便。白鹿原劇裏倒好,一個稱爸的都沒有,全是大 (雖然字幕上有些分別,也算是一種補救吧)。

 

  1. 導演把白鹿村,白鹿原混到一起了,白鹿村隻是白鹿原上幾十個村中的一個。在陳忠實的原著裏麵,分的很清。而白鹿原劇裏,似乎把白鹿原和白鹿村當成一回事了。白嘉軒好多次要管“原”上的事。一個村的族長,相當於個村長,要管“原上”,相當於半個縣,不是扯淡嗎?

 

  1. 朱先生強迫給白嘉軒剪辨子那場戲是個不可思議,朱先生好賴是個有身份的人,況且比白嘉軒大,不能像個小孩子似的,追逐著給人剪辮子,至少要讓人家想通後才行,“君子不強人所難”,舉人出身的朱先生連這個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