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詩《春江花月夜》,人稱“孤篇壓全唐”!
文章來源: 黛綠年華2011-11-23 06:34:41

名詩《春江花月夜》,人稱“孤篇壓全唐”!

黛綠年華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計有:“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十麵埋伏”,“漢宮秋月”,“廣陵散”,“陽春白雪”,“漁樵問答”,“平沙落雁”。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大概應是“春江花月夜”了。

名曲《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陽蕭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意境深遠,樂音悠揚。明清早已流傳。後從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取意,進而更名。

更名後的名曲《春江花月夜》,更加廣泛流傳,膾炙人口。現在已由琵琶獨奏進而擴展為古箏獨奏,吉它獨奏,鋼琴獨奏,絲竹合奏,民樂大合奏,森管五重奏,交響音畫等等。獨奏演出時常配以美女獨舞,樂曲優雅,舞姿曼妙,再加上夢幻般的舞台背景,常使觀眾心生遐想,如癡如醉。

名曲《春江花月夜》取意唐詩《春江花月夜》後,廣為人知。而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本身,卻反而不像曲那樣有名和廣為人知

詩歌《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乃千古絕唱,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更有人讚譽此詩“以孤篇壓倒全唐”!“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唐代詩人張若虛,揚州人,是初唐後期著名的詩人,生卒年代不詳。關於他的生平,材料很少,隻知道他曾經做過兗州兵曹。唐中宗神龍年間已揚名於京都,玄宗開元初年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張若虛留存詩作共兩首,可以說是留存詩作最少的唐代詩人之一。而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竟被一些人認為可以壓倒全唐詩篇;並且以為張若虛以這一篇作品,就可以把同時代別的詩人都比下去,而確立自己大詩人的地位。這真是中國詩歌史上絕對罕見的奇跡了!

名詩《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五種分別體現了良辰美景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境界,令人心向往之。

《春江花月夜》全詩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再現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裏長江畫卷。

春晚溫馨,江水悠長,花木送香,月光清朗,夜色朦朧,鄉關何方?遊子思歸,其情急切。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文詞清麗,韻調輕揚。

這首詩充滿神秘。詩中不僅僅有美麗的景與纏綿的情,更充滿了哲學意味和對宇宙的思索。真是文如其名,此詩虛幻深遠的意境,猶如張若虛的名字,使人覺得神秘莫測。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製者是誰,說法不一。或說“未詳所起”,即“不知起源於何處”;或說陳後主所作;或說隋煬帝所作。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

《春江花月夜》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裏,突發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製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製權歸之於張若虛了。

文學大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作的詩詞,朗朗上口,精妙絕倫,從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春江花月夜》的影子。

  

圖. 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詩意圖(無數畫作之一)。

---(黛綠年華)

注:張若虛的詩留傳至今的統共隻有兩首了,除了這首《春江花月夜》,還有一首《代答閨夢還》。附:《代答閨夢還》:

關塞年華早,樓台別望違。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情催桃李豔,心寄管弦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